林元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444
人物姓名: 林元甫
人物异名: 原名:普长;字:元甫;以字:行;后改字:秉仁;号:豫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227.pdf
时代:
出生年: 1445年
籍贯: 莆阳城关仓后街
亲属: 林元哲;林有恒;林有孚

传略

林元甫,原名普长,字元甫,以字行,后改字秉仁,号豫斋。英宗正统十年(1445)生,莆阳城关仓后街人。元甫为唐九牧林邵州刺史蕴之后裔,追本溯源,九牧后裔之所以昌盛,正如一些林姓家谱所载:“林姓贵显虽繁盛,也是莆阳一脉来。”有人赋诗颂云:“太子詹事生九子,九子奇方匹伊吕。联科高擢黄甲君,列任诸州位刺史。一门棣萼相映辉,难兄难弟世所希。风流叛作雄中杰,卓荦当为天下奇。海内士林让翘楚,周中出公无与伍。九牧声名在在闻,要把诗书贻来许。”(见《八闽林氏·支脉源流》) 蕴传裔子宏泰,严毅方正,不泛交流,惟教子务为实学。宏泰传子良弼,梗介砥砺,读书果能穷理为务,廉谨世其家。良弼传子元甫,幼笃孝,少嗜学,及长,质貌修伟,天才逸出。宪宗成化十年(1474)乡试,邑人黄乾亨为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林淮、宋端仪、方永、林元甫等十八人俱府学中式,吴昭、宋璠、李德美诸人俱儒士中式。吴谷、吴球为平海卫学中式。 成化十一年(1475),莆阳举子黄铎、吴仲、林元甫等六十余人赴京应省试,是科会试试题为“《论语》:‘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礼记》:‘思事亲、而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三月朔,宪宗临策会试举人,浙江余姚人谢迁(字于乔)昔年以乡试夺得第一,今年以会试第三、廷试第一为新科状元,孝宗见其仪貌修洁、气宇凝重,十分高兴,授谢迁翰林院修撰。莆阳举子黄铎、朱恺、余琦、吴仲珠、吴谷、林淮、郑钦、陈熊、黄乾亨、林懋源、林元甫十一人同擢谢迁榜进士,元甫为第三甲一百六十三名。 礼部尚书伊旻见元甫修伟玉立,心量弘远,气度不凡,才学出众,宜居侍从之列,乃奏为工科给事中,所论甚悦圣听,从之。 成化戊戌年(1478)四月吉日,工科给事中元甫为撰《宋氏族谱序》:“予友宋孔时(端仪字孔时)在乡国时,尝举其先祖世代之次,断自始迁之祖,上下计二十一世,首尾总六百余年。列图於前,系谱於后,大要仿六一居士,又益之以附录。凡祠宇、祭田、科第、若传志、状碣、制诰、诗文之属,悉以次而汇萃焉。其用意勤而记载备矣。往来者京,束以自随,间出示於予,请予引(作序)其端。呜呼!宋氏世泽之懿,予瞷(窥视)之熟矣。盖自李唐叔世,中州板荡,鼻祖主客员外郎府君迎其王父易,游宦闽粤,俄而罢观察判官,侨居莆田。天祐中,避辟召,徙于晋江。宋熙陵时,厥孙铣乃复于莆之故居,胤是为莆著姓。有二京兆备从官,当方面而领使一道者,其他登第者,预荐升舍,选补文学掌故者,亦累累有之。气节文章,咸足称述。至于晚宋子姓盛且三百人。世运迁移,故家零替,胜国时,才不及三之一,籍仕者四五人耳。我国家一、四海而统之,百年间,日以蕃衍而书香又种种,庶几复其始也!吁!亦远以大矣。夫远则易忘,大则易疏,然则谱牒可以无作乎?予闻谱牒废,则无百年之家,而伊川先生亦教人以明谱牒,系是定法,不传之后,能使世人身所从出,与枝所由分,而不至昧昧者,徒以有谱而已。舍是则后之人,虽有孝慈之心,欲别生分类,返本崇始,卒无由而得。近代名卿清河元文敏公,欲推世德之源,高登而上竟不能详,用是有遗憾。孔时先世所遗者,既已不失,而孔时以续汇次,又多所论驳,不随不袭,故实于前而有光可贤也。夫异时苟有文敏公之志者,遂因之,而屡书不一,书无遗憾矣。其或否焉,亦尚有以起其追远之思,而萌其敦睦之念,则孔时佑启后人之功,顾不伟欤?孔时好学有文辞,翼以亢厥宗者,宁止谱牒之作而已耶?孔时其勉旃!” 元甫见事明敏,善持论,时言官多以事得罪,而元甫不避。上疏曰:“今进士科仅取三甲,恐不能尽天下才,宜如宋制条例,增置五甲,其四甲、五甲皆授以学校之职,庶(使)人才不遗,而师儒之职可重。”(按:考《宋史·选举志一》载:“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一付封弥官謄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编排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如复不同,即以相附近者为定,始取乡贯状字号合之,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其考第之制。凡五等:学识优长、词理精绝,为第一;才思该通,文理周率,为第二;文理俱通,为第三;文理中平,为第四;文理踈浅,为第五。然后临轩唱第,上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等、五等曰同出身,余如贡院旧制。”)其时元甫已受诏册封占城,以建言忤旨,罢之不遣。后代使者俱得重祸,或以罪戍边。又一日,内出言官数人姓名,都御史戴恭、简珊、萧显等六人,付吏部外叙,元甫与焉!元甫以母丧归莆阳守孝,独免,人以是知其有天幸,为大授器矣!三年服除,有为地者,改授南京礼科给事中,未任,又丁父忧,复归莆阳守孝。 孝宗弘治初年(1488),元甫服除,仍起署工科给事中,补礼科给事中。未几,寻陞都给事中。时太子未立,元甫上言乞请孝宗早建储贰,以定国本。由于孝宗性格温和,又深得儒家思想的熏陶,故集专宠于张皇后一身。弘治夫妇感情之专一,造成了皇帝的子嗣相对地较少。张皇后一生中为孝宗生了二子三女,但是,皇二子朱厚炜与皇长女太康公主,先后夭折。因此,孝宗只有朱厚照一位传人。(按:孝宗为单传,后来武宗又无子嗣,世宗以藩王入继,这种情况引发了明代中期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大礼议,对明代中后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为后话。)元甫疏请孝宗亲揽朝纲,有西域土鲁番贡狮子,元甫上言宜却之,以明明主不宝远物之德,上嘉纳。 先是成化十九年(1483)八月,因监察官的弹劾,御马太监汪直被降为奉御,其党羽威宁伯王越(字世昌)也受到降职处分,但朝中权臣时议有复用汪直、王越。元甫疏上孝宗,曰:“二人投之未远,可复用耶?”终使威势倾天下,禄米加至四百八十石的汪直,只好在寂寞中病死。汪直得罪,王越亦夺爵除。其他如挠幸进,慎选举,恤灾患,节财用等,皆有论奏,切中时政,孝宗慰勉之。 弘治六年(1493),元甫迁山东布政使左参政,时齐鲁旱甚,所司议多敛额外以备赈,欲税额石加五升。元甫曰:“加赋害民,与其多取以赈之,孰若寡取以安之。”宗藩(德王)妃葬,欲大拓茔域,废民田为之。元甫曰:“有制。”德王再三诉之上司令谕之,元甫置之不理。德王只好亲临郡所面谕,然元甫谓非制,且夺民田,坚持不可,乃易之董之,以是,山东士民咸德之。 元甫迁云南右布政使,寻转陕西左布政使,时陕西连年发生饥灾,虏酋火筛寇边,餽饷繁重,元甫随宜调度,军兴无乏,克济有方,民不为病,受奖赏,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蜀寇作乱,元甫设策平之,朝廷有银币之赐。蜀之松潘,其地不靖,寇劫杀防御官,元甫督捕过当,而寇之魁首未获,言官因劾元甫缓贼,乃与贵州巡抚两易之。 弘治十七年(1504),贵州巡抚到任,市夷儿断首抵贼以邀功,事觉,为言官所劾,孝宗始悟元甫之不欺,改巡抚云南,将收而入之,以功进通议大夫。弘治十八年(1505),其时元甫已得痿疾,乃以疾告休。钧阳人兵部尚书马文升(字负图),刚转任吏部尚书,素闻元甫贤,急奏孝宗留之,元甫复上三疏乃许,俟疾愈起用。五月初七日,孝宗去世,遗命大臣:“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时年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皇帝位,是为正德元年(1506)。元甫致仕归莆阳,其长身美髯,修伟玉立,襟度阔大,表出班行而仪度间整,存心厚而容物弘,居官不苟细立名,有大臣之度焉! 元甫历官三十余年,家贫无厚资,平居孝友,未尝启口及人过失,僚友尝被诬,元甫以身家保之,竟不使人知也,人咸称“长者”。正德三年(1508)三月初九日,元甫卒于家,年六十四,葬墓在文赋里濑溪。正德壬申(1512),朝廷赐葬,遣官谕祭。其祖父宏泰,以孙元甫贵,赠副都御史;父良弼,以子元甫贵,赠副都御史。 元甫胞弟元哲,成化十六年(1480)应乡试,以府学中式,官桐庐教谕。元甫长子有恒,以父荫补官,授都察院都事。元甫次子有孚(字以吉),正德五年(1510)应乡试,以府学中式。正德六年(1511),有孚赴京应省试,擢杨慎榜进士,为第二甲八十名,以才名,为御史,邑人在莆城仓后街为有孚立“都宪坊”。有孚尝伏阙谏“大礼议”,疏劾内监苪景贤、勳戚陈万言等人,(按:陈万言为大名府大名人,世宗孝洁皇后的父亲。)望风裁督南北畿学政,历大理少卿,右佥都御史。其林居之时,督学使者潘洪,提督南京学政时所取士也,修谒门墙,立厅事移时,有孚散服出见,受其北面伏谒。礼毕,语不及私,及潘洪辞别,送不出户,报之一刺而已,抗颜师席,俨如行部,时人称其持重自高贵矣!著有《林披志》存世。及其卒,葬墓在尊贤里九华山麓。郡守在城关仓后为元甫与有孚立“父子中丞坊”。元甫孙仰成(字集英),嘉靖二十二年(1543)乡试中式,仕绍兴府通判,有能声。高亢寡谐,归卧东皋,树艺自乐。元甫侄有禄(字以贤),为哲甫子,任安庆同知,历琼州知府,致仕,享年八十。元甫侄有年(字以永),官衢州知州,擢贵州按察副使。莆阳九牧林氏一门,衣冠最盛,忠烈传芳! 元甫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居官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可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其生平事迹可见《明实录宪宗实录》、《明实录孝宗实录》、《明实录武宗实录》、《献征录》、《闽大记》卷之三十七、《莆阳文献》列传六十七、《闽书》卷之一百九、《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四、卷十四、卷二十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续莆阳比事》卷六、《九牧林氏家乘》、《福建通志》卷四十八、民国《莆田县志》第三十卷、《明实录类纂四川史料卷》。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大夫
职位
左参政
职位
右布政使
职位
左布政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