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积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410
人物姓名: 林积仁
人物异名: 字:充美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017.pdf
性别: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71年
籍贯: 莆阳牛皮巷
亲属: 元忠;元淑;元膺;元衡;元祐;元方;元卿;元舒

传略

林积仁,字充美,神宗熙宁四年(1071)生,莆阳牛皮巷人。积仁为唐代九牧邵州刺史蕴(字梦复)之裔孙。考《莆阳比事》卷一载:“北门内林、方巷林,金紫悦、朝议鑑之后,郎中冲之、秘监震之族,居石亭者同出。陈宅林、柳宅林、柴行林,侍郎光朝之族。学前林、牛皮巷林,九牧蕴、光禄积仁之后,今提举叔度之族。井头林,朝请嗣光、朝散萱、通判观之族。”蕴传子愿(字厚若),元和十年(815)以明经及第,初授左骁尉参军,迁定南平昌武勇将军,累官国子监祭酒。其子孙繁衍,有“十万八千家皆公之裔也!”愿传裔孙泽,系积仁曾大父。泽传子规。规传子达。达传子积仁,后以子积仁贵,赠左光禄大夫,夫人朱氏,赠永嘉郡夫人。 积仁幼而杰异,豪爽自任,胆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所諭语惊众人。及长,身长七尺,丰额骈齿,声如钟。积仁尝随父达纵游,南至广之东莞,东莞令有鉴裁,一见公(达)且笑曰:“公纵不欲仕,终当至二品,公其以子贵耶!”哲宗绍圣四年(1097),莆阳方天若、黄玖、方监、陈国瑞、郑彦、王楫、陈道本、林积仁、陈雅、陈兴京、方旬、林颜、陈鲁詹、陈畟诸举子赴京应省试,同擢何昌言榜进士。新科状元为江西临江(一作新淦)人何昌言(字忠儒)。榜眼为福建莆田人方天若(字彦稽)。探花为福建崇安人胡安国(字康侯)。哲宗喜爱新科状元何昌言的对策见识非凡,特赋《状元何昌言还乡歌》一诗赐之:“庐江才子文胆雄,家世簪缨台省中。今年来献康对策,跨得青天第一龙。南国从来学者多,因此人人壮心赤。淦阳有翁霜鬓须,满眼儿孙皆读书。” 积仁初举进士,补建昌南城主簿,复调建州。绍圣四年(1097)秋,积仁历瓯宁县令,瓯宁岩邑也,民稍失职,则窜去为盗。积仁谕以人情条折之。凡三岁,益万五千户,时以四最六善课群吏,而瓯宁为第一。(按:《宋史》载:神宗诏立考课县令之法,以断狱平允,赋入不扰,均役止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薄书为最;而参用德义、清谨公平、勤恪为善。据此,则最之目凡八,善之目凡四。而何志作四最六善,其后诸志皆因,盖误也。笔者引自《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七·人物列传四。然笔者拜读林光朝撰《艾轩集》卷八所载《左中大夫秘阁修撰赠光禄大夫林公行状》云:“时以四最六善课群吏,而瓯宁为第一。”可知何志所据为《艾轩集》,非其误也!) 元符三年(1100),积仁徙维州北海县令,河岁决,而幸不饥,所敛才及他县之半。积仁为之伐石障水,自是有宁。其于尪弱转徙无所归者,乃至具医药,视一邑若家人父子焉!秩满,以治状听再留,凡五年,如古所谓循吏者。崇宁三年(1104),朝廷玺书即下,积仁乘遽趋京师,除广济河转运,提举江南西路常平等事。 未几,以内艰卒丧,积仁归莆阳为母守孝,三年复除。大观元年(1107),改提举河东路常平,会河东岁不熟,积仁发廩赈饥者,流人踵来,生活者益众。属灵夏内侮,时方敛兵一隅,转饷尽取之河东,积仁转中奉大夫,一时用事者欲减去天下常平员,更用所私,以积仁在河东,独留稻熟,然后听其去。寻知平阳府,才历朔旬,革去蠹坏,及移京师提点刑狱,平阳父老皆牵衣泣送之。 靖康元年(1126)五月,平阳父老走阙下,乞求积仁为平阳守,其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当其再至平阳之时,望马首者合沓而拜,以通帛写积仁像置之。朝廷所议褒重之,遂命直龙图阁平阳,至是,为方面以当一道控扼之会。未踰月,充秘阁修撰。未几,以疾乞致仕,除提举江州太平观。 高宗绍兴元年(1131),江西列郡以李成之变,彫困已甚。李成(字伯友)为金雄州归信人,出身弓手,勇闻河朔,积功为本县令。高宗建炎初(1127),成聚众南下,被任为忠州防御使,河北、京东都大捉杀使。后来,成兵力既强,渐有割据之心。建炎二年(1128),其叛攻宿州,以后虽再受宋爵,而专事剽掠,江淮百姓深受其害。绍兴元年(1131),成割据江州,为岳飞所败,乃北投伪齐。齐废,为金将,官安抚军节度使。朝廷遂以积仁知均州。是年七月,封长兴县男,食邑三百户。自筠解去,凡三更祠秩。 绍兴九年(1139),积仁起家为广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路过潮阳,有健令杨耆年之狱,累岁不能辨,逮捕关押者至数十百人,其在潮一日而决。绍兴十一年(1141),积仁至南海。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癸丑,以疾不返,卒于官,年七十有二。及其子侄扶柩东下,潮人酹哭之具哀。 邑人中书舍人林光朝(字谦之)为撰《左中大夫秘阁修撰赠光禄大夫林公行状》云:“故左中大夫充秘阁修撰赠光禄大夫林公讳积仁,字充美,莆田人。自唐邵州刺史而下所传以系牒。..公策名五十载,所乡可书。天性强直,若不可犯,与人交,必呈写肺肝。所遇僚属或过差,未尝辄怒辱之,故人竿牍必自其手出。少嗜学,虽暮齿不少衰。昏戚之空乏者,所入禄米至,分剖而食之。娶长乐王氏,朝散大夫知饶州、赠左金紫光禄大夫晦之女,封令人,以其子恩赠高安郡夫人。公既葬,后十年,以夫人之柩来卜者,谓土薄下湿,遂改卜灵隐山之东冈,是岁壬午八月癸酉也。..公之嗣适大夫,能述公之志,以其行事属某(光朝)次第之,将乞铭于当代显者,惟公旧德,弗克振耀,非口耳所可尽,且将固避逡巡十年,然不敢不识其大者,谨状。” 积仁育有八男四女:其子元忠,官右奉直大夫,新知肇庆府。元淑,官左宣教郎。元膺,官右从事郎。元衡,官右承务郎。元祐,官右文林郎,新差充广南东路提举市舶司干办。元方,官右从事郎,连州桂阳县尉。元卿,官右迪功郎,漳州长泰县主簿。元舒,以进士名故,官左朝散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李惇正,官右通直郎,通判福州军州事。方障,官右宣教郎。陈镇,官右承奉郎。陈镕,皆其婿也!积仁孙男叔谟,官右通直郎,通判汀州。叔明,官右迪功郎。叔献,官右从政郎,建安县丞。叔坦,官右从事郎。叔度,官右迪功郎,江山县主簿。其孙女嫁右迪功郎方傥,右迪功郎方伟,右从事郎王昌彦,右文林郎吴瑶。积仁以多子孙,其后且蕃,大凡在婴孺未冠〓者,盖已楚楚然矣! 黄仲昭諭曰:“尝观前史所传循吏,司马子长则以其职循理、恤人,体国而取之;班孟坚则以其所居民富、所去见思而取之;范蔚宗则以其仁信笃诚使人不欺而取之,而威严一无所与焉。予论次莆之人物,若宋之林伸、林积仁、黄琮、吴公诚、陈居仁、方崧卿六君子者,其治绩虽各不同,而诚心爱民,民蒙其惠,在官而民爱之,既去而民怀之,则皆无大相远也,方诸古之循吏,其殆庶几乎。..六君子之行谊、器识如此,又可见其所以能成循吏之绩者,盖有本也!” 俗云:“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积仁居官,一心定而事得。其生平事迹可见《艾轩集》卷八、《莆阳比事》卷一、卷五、卷六、《闽大记》卷之三十九、《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七、《莆阳文献》列传十三、《闽书》卷之一百六、《福建通志》卷四十八、《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民国《莆田县志》第二十五卷《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九牧林氏》。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簿
职位
县令
职位
县令
职位
中奉大夫
职位
防御使
职位
转运副使
职位
大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