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27
人物姓名: 李仁杰
人物异名: 初字:唐英;后更字:士英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90.pdf
出生年: 1428年
籍贯: 莆阳城关后埭

传略

李仁杰,初字唐英,后更字士英,明英宗宣德三年(1428)生,莆阳城关后埭人。考《莆阳比事》“乌石官职”条载:“后埭李、荔宅李、义门上坊李、钱坑李,并唐蔡王尉之后、谏议欣、九江守昭远之族。”因为唐代皇帝姓李,所以唐初开国元勋十六姓被赐姓李氏。李氏郡望为“陇西郡”,而徙居莆阳之李氏,尤为望族,科第簪缨不绝。仁杰生父焕,字德章,颖敏好学,孝友喜读书。英宗正统九年(1444)乡试举人,官雷州训导,禔躬以敬,敷教以宽,勤课后学,振起士风,廉介善干,时论推许。 仁杰生有异质,幼随父学,耐得清贫,持身廉洁,爱好古文,以文德修养而闻名远近。天顺三年(1459),仁杰年三十二,与邑人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同应福建乡试,仁杰中(举人)第三名,仲昭为第六名。天顺四年(1460),仁杰初赴京师省试,未第。其撰《渔梁遇雨》诗云:“西风秋气冷,况复雨慎慎。鸟道藤萝湿,人家烟火迷。云深川谷暝,溪涨野桥低。对此堪惆怅,孤猿何处啼?”仁杰此诗诉说了落第举子漂泊羁绊旅途的艰辛。 天顺七年(1464)二月,仁杰又赴京师参加省试,其时闱中起火,焚死举子九十余人,仁杰幸免于难。英宗可怜举子之被焚者,并赐进士出身,谕祭于郊,哀动百里。八月补试,翌年廷试,莆阳举子唯陈音、杨琅等八人擢彭教榜进士。仁杰榜上无名,当其归途路过华亭境(上海松江),其撰《到华亭王君邀宿》诗云:“偶到华亭境,因过处士家。开窗来野色,酌酒对楳花。细雨飘衣湿,寒风拂帽斜。为君须尽醉,世事总浮华。”仁杰既然登第久无缘,虚逢岁月迁,归情思渺然,今逢旧知己,借酒来消愁。此诗可谓“羁怀吟独苦,愁眼愧花妍。” 到了成化二年(1466),宪宗登极,仁杰伴随黄仲昭再次赴京应试,是科莆阳举子有黄仲昭等十二人擢罗伦榜进士,仁杰再挫场屋。成化五年(1469),时年四十二岁的仁杰,与邑人周瑛(字梁石)等人赴京应试,是科莆阳举子有周瑛等九人擢张升榜进士,唯独仁杰仍名落孙山。俗云:“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其经几番挫折,终长一番见识。这位落第举子朝中无权势者可以依靠,只能凭仗自己“薄有辞赋”来科再入考场。仁杰途经杭州,自撰《挽西湖吴处士》诗云:“寒云惨淡落花飞,回首西湖泪湿衣。巢树鹤归春自老,倚楼人去月空辉。香残石几琴声断,竹压柴门客到稀。惆怅欲知身后事,清风千古钓鱼矶。”诗人借悼亡布衣挚友,在诗中抒发了“人世几回伤往事,心形依旧枕寒流”的仕途坎坷绝望之情。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仁杰历经十三载寒窗苦读,“不有百火炼,孰知寸金精”,始于成化八年(1472)应省试,夺得会试第七名。壬辰三月十五日早朝,宪宗亲自在奉天殿举行殿试,临策会试举人。制曰:“自古帝王继体守文、克弘先业、致盛治者多矣。而史臣独以成康文景并称、何欤。其致治本末可指言欤。..何施何为而可以臻此、殆必有要道焉。子大夫讲习经史之学久矣、其参酌古今、明著于篇、朕将采而用之。” 仁杰殿试对策卷云:“臣对、臣闻之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人君则天之经、虽万乘之尊、 求言于下,不为屈。人臣法地之义、虽匹夫之贱、陈言于上、不为僭。然上之求言、所以资乎治也、下之陈言、可不切于治乎。..今陛下则天之经以求言、固足以致盛治、弘功业、使此心或已、则治亦止于是矣。臣愿陛 下体至诚无息之心、运纯亦不已之妙、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上下虽足、而犹未足、风俗虽美、而犹未美、外夷虽服、而犹若未服、中国虽安、而犹若未安、必求如古昔帝王雍熙泰和之盛而后已。..臣学孔孟者也、谨以心之一言、为陛下献、若夫骋夸词以希宠、张浮言而无用、固非愚臣之志、亦非陛下策士求言之盛心也。干渎天威、不胜惴栗、伏愿垂仁采纳、则愚臣幸甚、天下幸甚、臣谨对。” 其时廷试阅卷官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字纯道)等四十六员。十七日放榜,共取进士二百五十名(按:莆田一县竟占八名),钦点吴宽(字原博)为一甲第一名(状元),刘震(字道亨)为一甲第二名(榜眼),李仁杰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知府潘琴等在城关后埭为壬辰科进士及第李仁杰立“探花坊”。(见黄海《续莆阳比事》三元坊址)吴宽取得状元后,初授修撰。刘震廷试挥笔万言,读卷官彭华(字彦实)是其同乡,欲选为第一,而彭华之兄彭时为内阁大臣,为避嫌想把刘震置于二甲。彭华语兄曰:“举不避亲,何嫌之有。”刘震遂被列至上等,宪宗定为一甲第二名。刘震夺得榜眼后,初授翰林院编修。仁杰殿试又获一甲第三名,为探花,初授翰林院编修。吴、刘、李三位同年均年幼家贫而好学,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不袭陈言,而今一甲三及第又同供职翰林,士林传为佳话。仁杰官翰林院编修,与弟同居,有无共之。其所治举业最精,莆人登第,入国朝来,三试有程文,仁杰一人耳,当时从之游者,如方伯林元甫、都宪林俊及福州林方伯号,第参议壂,皆出其门云。 未几,仁杰以母丧归莆阳守孝。其友人陈宗调邀其游,以解心愁。其撰《与陈宗调游岩沁庵》诗云:“参差楼阁翠微中,蹑磴攀萝一径通。高捲珠帘千嶂雨,斜开绣户半江风。古囊山色遥连树,新浦潮声远拍空,觅句未成归去晚,烟霞缥缈月朦胧。”服除还任。 仁杰旋升国子监祭酒,以正已为先,教禁为次。任上,严格遵照前任祭酒制定的监规,威严不可侵犯,每日授课,坚持每季度必考,从不松懈。人若不私而天下自公,仁杰尤为爱惜人才,为太学生所敬畏。其著有《文集》八卷存世。如其撰《送郑启善掌江都教》诗云:“故园桑梓旧连阴,京邸相逢喜不禁。尊酒又为千里别,柳色依依向客深。明到维扬如见雁,殷勤无惜寄佳音。”仁杰精经术,从学者常数十人,当其病剧,犹矻矻坐堂上为诸生讲解。年逾四十,即治葬穴,曰:“死者人之常,他日不欲以后事累吾家也。”其尝语家人曰:“吾父不幸时,客囊萧然,殆不能殓,痛恨至今未忘,吾即死,殓无独厚。”其明达如此,令人敬佩。仁杰秩将满,而病卒,年五十二。父焕以子贵,赠编修。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刘信为壬辰科进士李仁杰、黄荣等八人立“应奎坊。” 俗云:“拙者能勉,与巧者同功也。”仁杰未拙,能为搏取科名慎而思之,勤而行之,终于成就天子之得意门生。其生平事迹可见《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十八、《莆阳文献》卷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三、《续莆阳比事》卷七、《历代金殿殿试鼎甲硃卷》、《莆风清籁集》卷十三、《明诗纪事》、《福建兴化文献》第七辑、《中国历代探花》。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