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林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23
人物姓名:
林文
人物异名:
字:恒简;号:澹轩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64.pdf
时代:
明
出生年:
1390年
籍贯:
莆阳城关上林巷
传略
林文,字恒简,号澹轩,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生,莆阳城关上林巷人。宰相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云:“窃谓谱之为言布也,胪于家族,载于文献,百世足徵,今宇内世家,道称闽,闽首称莆,莆首称林,奕世载德,篇帙浩翰。..其先贞肃(林俊)端简(林云同)二司寇,名臣勋业彪炳,风霜浩荡,而殿魁絅斋环公,儋仟文公,以宫僚宗伯,文章经纶,华藻词命,播其前朝,谓林氏之有礼,其亦有所从来乎!”林文出九牧苇公派下监簿房后裔,为唐官端州刺史苇三十九世孙。其祖父希诜,元至正中(1341—1368),任福清县税课司大使,希诜传子二:长曰尚,次曰堂。堂字彦玑,封编修,赠谕德,兼翰林院编修,年九十而殁。彦玑传子文,状元环其族叔。文撰《先考编修府君圹志》云:“税使公年六十一,始生先考(彦玑)。丁元季寇发,携引窜匿,备历艰苦。”(见《淡轩集·补遗》) 林文性质颖悟,幼有大志,家境虽贫,乃与胞弟立一起读书乌石山,勤学不辍,因慕唐宋状元徐寅、徐铎才学,常来绶溪延寿揽胜。其撰《绶溪四景诗序》云:“溪上夷旷幽爽,居人不下八九十家。有沃壤可耕稼,有泉石可钓游,有荔荫可憩息。环溪皆山也,逶迤回合,争奇竟秀。溪北有山,特起而耸秀。有芙蓉者曰华峰,南望壶山,近者可登,而远者可眺。(状元)黄公度之裔有樵归翁,尝出教邵武,乐其山水之美,自东里析居于兹。居第之西南为陈仓,东南为徐井。仓则前朝富室陈姓所构,今毁矣,故址尚存。井则徐铎所凿。”(见《淡轩稿》卷五)。 宣德元年(1426),文乡试中举。宣宗宣德五年(1430),文赴京会试,会试试题:“《论语》: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礼记》: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论语》: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殿试策问:宣德五年庚戌三月十五日、临策会试举人。制曰、朕奉天命、嗣祖宗大位、期于天下咸跻雍熙。惟帝王之政必有其要。舜绍尧治、申命稷契、夏商周迭兴、授田建学、稽古可见矣。我太祖高皇帝肇造鸿业、太宗文皇帝中兴邦家、仁宗昭皇帝恭已守成。孜孜爱人、三圣一心。重农事、崇学教、其法精备。朕恪谨继述、于兹有年。然田里未皆给足、风俗未底刑措。谓爱民若保赤子也、未尝不臻其诚。德化本于躬行也、未尝不慎诸已。为政存乎用人也、牧守之吏、师表之职、未尝不择。何其效之未臻欤、抑别有其道欤。朕励精图理、诸生体用之学、讲明有素、其有可以行者、举要以对、务归中正。将亲览焉。”擢林震榜进士。会试第十六名,廷对第三(探花)。鼎甲题名:林震、龚锜、林文。(按:《林文殿试对策卷》附笔者拙文之后)其时宣宗英年有为,国家欣逢盛世,其用人行政,秉从仁宗遗轨,史称“仁宣之治。”文初授翰林院编修。知府陈敬为庚戌科廷试第三人林文立“探花坊”。宣德十年(1435),宣宗去世,年方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立,为英宗,改元正统(1436),外有三杨(士奇、荣、溥)当政,内有张太后作主。上命杨士奇、林文预修《宣庙实录》,充经筵讲官。《宣庙实录》一百十五卷成,升修撰,时年已五十。官将九载,仅循常调,不为优叙,不计也。 正统九年(1444),丁母忧,文归莆阳守丧。其撰《题广化寺,用东轩韵》诗二首。其一诗云:“古刹登临忆少年,曾陪吟叟共攀缘。烟霞亘野三千界,星斗垂檐咫尺天。未叩帝阍高献策,且寻僧舍去逃禅。别来岁月逾三纪,诗梦时时绕社莲。”其二诗云:“拂面灵飚醒宿醺,烟霏散尽路初分。松梢翻露窠归鹤,洞口随风山出云。龛火长明三世续,塔铃高语半空闻。吟成不尽推敲兴,回首西山任夕曛。”未几,继丁父忧,文登石室岩参禅拜佛,题《石室岩》诗云:“篮舆缓步访招提,径入烟萝路不迷。山色有无云聚散,钟声远近寺东西。红飘涧底看花落,翠滴檐头见鹤栖。落日催归余兴在,南廊扫壁更留题。”服阕,复除旧职。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举兵亲征瓦刺,在太原土木堡陷入敌军的重围,竟被瓦刺将领也先俘获,史称“土木之变”。景泰元年(1450)九月初六,其弟成王朱祁钰立,为代宗,尊英宗为太上皇,定年号景泰。景泰三年(1452),文升右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景泰四年(1451),文修《历代君鉴》成;景泰七年(1456),修《天下郡志》成,皆有袭衣文绮之赐,乃升左春坊庶子、兼侍读。 天顺元年(1457)正月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英宗朱祁镇复位,上论近复功,罢康定时官僚,杀名臣于谦于市。四月,复立原子见深为皇太子。文改尚宝司卿,兼职如旧。其撰《玉堂赏花和李原德韵》:“不遂东风伍众芳,南莲相伴岁为常。独开正值清和景,共赏偏怜素淡妆。玉带肇名新赐白,金腰应瑞旧围黄。调元金鼎归儒相,何事瑶池王母觞。”其时朝廷差祀名山大川淮渎之神于河南。既归,翰林正无员,应转学士者七人,英宗疑其多,兵部尚书陈汝言进曰:“唐有十八学士,是不为多。”遂拜翰林院学士,兼东宫讲读官,充国史副总裁。前百年,无正拜学士者,自文复见。 郑王臣《兰陔诗话》载:“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宗自南大内移植,中一本澹红者是也!后代宗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经七年不花。裕陵(按:英宗卒葬裕陵)复辟,徐武功有贞、许襄敏彬、薛文清瑄、李文达贤,同时入为学士,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毕去,惟文达独留。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一本甚多,而彭文献时、吕文懿原,林襄敏文,..黄讲学谏,相继同升学士,凡八人。文达因约花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文达遂设燕赏之时,文达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深红者名宫锦,淡红者名醉仙颜。是日,黄讲学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怠谓讲学足当之于是,唱和裒成一集,李文达序之,亦佳话也。” 天顺四年(1460),文充廷试读卷官,两考会试,一读廷试卷,学者称为“上林先生”。以年及乞致仕,英宗谕内阁首辅李贤(字原德)曰:“林文老成忠厚,不可令去。”乃留供职,自是屡请老,皆不允。天顺八年(1464),年仅三十八岁的英宗卒葬裕陵。正月二十六日,十八岁的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宪宗褒进,继续任用了一大批父亲信任过的老臣,视李贤为得力辅臣,大胆任用忠直之臣林文,以旧讲读官升太常寺少卿。未几,文复恳辞归老,乃允。及归,倾城士大夫为之迎候罗拜,观者以为百年盛事。林文归莆阳,重游壶公山,诗人撰《壶山草堂图》诗云:“山到壶公是故乡,画图鸟出旧书堂。云涛晓涨千岩白,海气晴添半夜凉。庭竹凝烟檐滴翠,槛花飘露观浮香。别来漫忆躬耕处,付与渔樵醉夕阳!” 林文其题《山水图》诗云:“少小别江乡,而今鬓已苍。桑麻荒杜曲,鸡犬静韩庄。乔木风霜古,空山玉露凉。看图思旧隐,清梦绕回廊。”此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江山不老人易老”的凋怅之情。其《乐静轩》诗云:“禾川南去是花庄,新辟畲田旧草堂,野马不来松菊径,沙鸥独占水云乡。一犁好雨春耕早,丰榻清风午梦长。扰扰名利从可乐,曾如静里咏沧浪。”林懋扬云:“澹轩词既幽闲,意亦明秀。”谢山子云:“澹轩诗有韵外致,与絅斋(状元林环号絅斋)相去不远。” 成化二年(1466),文虽年逾七十七,然神观清爽,应对精明,安静守礼,接人无大小皆以诚意。朝野士大夫踵求诗文,酬之无倦色,体格温醇,自成一家。其撰《又和莆县丞王侯韵》诗云:“郁郁长松护石关,巍巍双塔倚云端。瀑声落涧千寻险,山色当门几许宽。风度花香飘客袖,雨余鹤迹印仙坛。留题古壁皆珠玉,自扫尘埃子细看。”成化三年(1467),知府岳正为致仕学士林文,行人方澥,员外郎林津,通判方熙,知县黄子嘉,在兼济桥北立“诸老坊”。 林文为撰《仙游县重修县治记》云:“既落成,邑庠司黄君韺走书京师,属予记。予以史馆事严,未克践。越明年,复书伸前意,且曰侯(即王侯彝,字友伦,来宰是邑)是役也有三善焉:役民农隙,戒以勿亟,仁也;取财于征,不费其民,智也;不安苟且,急所当为,义也,是皆不可以不书。..由京秩而迁是职,操行如冰雪,烛事如耆龟,爱民如赤子,忧民事如家事,处同僚如兄弟,视吏胥如子侄,其善政不一而足云。”试问今曰郡县为官者,诚谦称已曰人民公仆,若能以友伦为楷模,民则安矣! 文撰《岳公桥记》云:“桥成,耆老伐石为碑,请予为书其名,以颂公(岳正)之惠,因名曰岳公桥云。公来莆兴民之利最多,此特其一耳。”其撰《红泉讲道序》云:“以族子艾轩励志圣贤之学,足为学者宗,乃起义塾于水南之红泉,延艾轩为师,岁捐谷千余石,以瞻学者。时四方从游者以数百计,卓然有南夫子之称。..属余为序红泉讲道之事,余惟艾轩之正学,回年之义斋,东南学者皆所以私淑而景慕者,矧其为子若孙者乎,尚其心乃祖之心,学艾轩之学,以无背无忝云。”其撰《莆中城门重建记》、《拙庵记》、《林氏联桂乔木图序》、《李母罗孺人墓志铭》、《九华风木图序》诸文,大都脍炙人口,足式流芳千古。 林文致仕家居,勤于著述,为明代著名之诗文家。其《澹轩稿》十二卷,《补遗》一卷。是集诗三卷,文二卷。其十一、十二两卷乃附诰敕及行状、神道。《补遗》一卷,则又其诗文杂著,凡有二本,初刻者为其曾孙岳州同知希范,重刻者为其曾孙南京大理寺寺正炳章,今存刻本即炳章所校也。(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集部二十八)林文诗文体格温醇,有异于台阁体,《明诗纪事》称其“诗格清远,有翛然出尘之致。”黎文僖语彭惠安(韶)曰:“翰苑中,古意时流时时相伴,若林先生,醇乎醇者也。”宰相李贤亦称其“德性坚确而不移,气质沉静而不躁,处心平易,操行洁修,臞然若不胜衣,而志不慑,气不馁。”其为时推重如此。 成化十二年(1476)六月丁丑日,文卒于家,年八十七。讣闻,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遣官谕祭营葬,筑墓在南厢广化寺东,邑人为林环、林文立“状元探花石幢”。裔孙在东厢白塔兠建林文祠堂,文始于宣德庚戌,而卒于成化丙申,历仕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四朝,前后达四十六年之久,既得各朝皇帝信任,又得无数大臣的敬重,可谓“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文子载、孙钊、曾孙渠、希范,皆举乡贡。载官中书舍人,钊官金华知县,迁锦衣卫经历。曾孙希范为汉阳府同知,以清操调岳州,终楚府左长史。 林文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其生平事迹可见《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九、《莆阳文献》列传五十七、《国朝献征录》卷二十、《闽书》卷之一百九、《福建通志》卷四十八、《续莆阳比事》卷七,《莆风清籁集》卷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七、《林氏宗谱大全》、《莆田县简志》第二十章、《中国文学大辞典》明代作家、《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仙游县林氏大族谱》、《九牧林氏》、《莆田市志》卷三十九、《莆阳玉湖陈氏家乘》。 附: 林文殿试对策卷 臣对、臣闻为治之道莫先于教养、教养之政莫先于得贤。盖民非养则无以厚其生、非教则无以复其性。苟不得贤以行教养之政、又安能尽为治之道哉。自古帝王体天致治任军师之寄者、未尝不以教养为先、得贤为要也。钦惟皇上禀聪明睿智之资、具圣神文武之德、膺天命之隆眷、嗣祖宗之洪业。孜孜焉以养民为心、切切焉以教民为念。际天所履、极地所载,无一夫而不遂其耕食凿饮之乐。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无一人而不遂其父慈子孝之天。治已洽矣、而犹虑其未洽、民已安矣、而犹虑其未安、复进臣等于廷而以唐虞三代教养为问。 臣知皇上是心即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欲使斯民为唐虞三代之民也。臣敢不精白一心、对扬圣天子之休命乎。粤稽有虞之君、绍陶唐之治、虑百姓之阻饥也、则命稷为田正、播时百谷、使斯民得其养。虑百姓之弗亲也、则命契典司徒、敬敷五教、使斯民复其性。当是时也、黎民于变万邦咸宁。迄三代迭兴以言具田制井地之设、皆仿河图。河图体圆而用方、故里径一而围三、合三而成九而并之体成。夏一夫授田五十亩、取河图中宫之五也、时则计亩以入贡。商授田七十亩、取河图少阳之七也、时以六百三十亩画为九区、取七十亩中公、而外私但借力以助耕、而不复税其入、故谓之助。周何以百亩、取河图之五十有五、洛书之四十有五、合之而成、乡遂用贡、都鄙用助。其田制虽不同、而所以厚民生则一也。以言其学校、夏曰东序西序、殷曰左学右学、至周而法制加详。一曰东胶、夏制也、以养国老、冬读书则在焉。二曰虞庠、虞学也、以养庶老、春夏干戈、秋冬羽籥、大司成论说则在焉。三曰瞽宗、殷学也、以祭乐祖、春诵夏弦秋学礼则在焉。四曰天子辟雍、诸侯泮宫、周学也、在邦以释奠、出征受月厄反告献馘则在焉。五曰成均、四代之所共也、其学之名虽不同、而所以明人伦则一也。当斯时也、兆民允殖、比屋可封、此唐虞三代皆以教养为先、而致治效之隆也。 我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统一六合、扫胡元之弊政、兴昭代之文明、参酌古典、因时定制、虽不法井而民皆有田、轻徭薄赋、敦本尚实、其养之也厚矣。首务建学而民皆有造、躬行帅属、建中立极、其教之也至矣。歌仪凰之治者咸囿于春风化雨之中、乐鸢鱼之化者悉游于景星庆云之下、其治效之隆、与唐虞三代同一揆也。太宗文皇帝中兴邦家、仁宗昭皇帝恭已守成、农事之重心乎太祖之心、学政之崇法乎太祖之法。三圣相承、同一揆也。 皇上嗣兴、恪谨继述、心体三圣之心、治法三圣之治、田制一遵乎成宪也。然劝课之政益勤、蠲租之诏屡下、学校一率乎旧章也。然劝督之法必严、教养之方益精、衣则思民之寒、食则思民之饥、其爱民同乎保赤矣。先民以孝弟、道民以礼乐、其德化本乎躬行矣。牧守者生民休戚所系、必择龚黄卓鲁之才以居之。师表者风化盛衰所存、必择胡瑗程颐之学以任之。是皆皇上已行之政、已验之效。犹且曰、田里未皆给足、风俗未底刑措、欲臣举要以对。 臣又知皇上谦退不足之心、即大舜好问好察、大禹不自满假之心也。臣惟为政固在乎用人之当、得人尤在 乎考核之公。何则、铨曹乃人物之铨衡、风宪为百司之表率。使居是任者诚能秉至公之心、择适用之才、精鉴博采、既已得而任之、而又循名责实,以行劝惩黜陟之典。皇上持不已之诚、屡省而严敕之、则任教养之职者举得其人、田野由是益辟、何患民之未足。风俗由是益厚、何患刑之未措哉。臣学不足以明体适用、才不足以博古综今、谨以是为献、伏惟皇上万几之暇、少垂睿览。臣谨对。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左侍郎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