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15
人物姓名: 方信孺
人物异名: 字:孚若;号:好庵;诗境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13.pdf
时代: 南宋
籍贯: 紫帽山

传略

方信孺,字孚若,号好庵、诗境、紫帽山人,孝宗淳熙四年(1177)生,莆城南门外文赋里下皋人。该村南临木兰溪,东望壶公山,西仰三紫凌云,古时村中筑有七座土墩,皆朝向巽离宫,状似七星拱月,史称八卦胜地。因其座落三紫左峰紫霞峰下而得“霞”,且濒临木兰春涨水边高地谓之“皋”,故俗呼“霞皋”,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开族好盆地,旧时耋叟诗云:“五行相生五福临,六桂流芳六根兴。七星拱月七窍动,八忠正气八卦真。”地灵人杰之霞皋,英才辈出,方氏更是人丁兴旺,为莆阳继黄石惠上之后的第二个方氏聚居地,现有方氏六百二十七户,人口近三千人。 信孺为二桂学左派十世祖方宪孙儿,父崧卿,字季申,仪六世孙,廷实从子,高宗绍兴五年(1135)生,幼孤,能自力于学。孝宗隆兴元年(1163),崧卿擢木待问榜进士,中教官选,邑人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叶颙以女婚之。崧卿调绍兴府教授,以忧不赴。后援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移两浙漕司属官,改奉议郎,知信州上饶县。时潘峙为常平使者,以崧卿政绩闻,得旨都堂审察,通判明州。 淳熙十二年(1185),秩满,崧卿知南安军,律身廉,莅事勤,平易得民,极有口碑。光宗绍熙元年(1190),改知吉州,罢米运力胜钱岁万余缗;减收诸邑月斛钱岁六万八千缗;作六一堂祀欧阳文忠公,搜遗墨八卷,刻石其中。为政明允,决事如流,庭无留讼,大蠲积逋,以宽民力。 绍熙三年(1192),除广东提点刑狱,崧卿以二广去朝廷远,权摄冒滥者众,力请痛革之,一路肃然。旋除广西转运判官,改定盐法,奏罢岁解鄂靖钱十一万缗。事未施行,徙京西转运判官,行遍各州县询民疾苦,积劳成疾。绍熙五年(1194)三月,崧卿卒于官所,年六十,幼子信孺扶柩归莆阳下葬。益国公周必大为撰《墓志铭》,宝文阁待制叶适撰《神道碑》。 崧卿自治严,接人和,平居常以“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戒饬子弟,故祸不入慎家之门。信孺七岁拜南箕郭子成为师,幼承父训,“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其父居官三十年,所得俸赐,半为抄书之费,家中藏书竟达四万卷,为莆阳之最,皆手自校对,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与校勘家。崧卿著作等身,撰有《南安志》二十卷、《补选》一卷(与许开共撰)、《襄阳志补》。尝校正《韩昌黎文集》,又谱其经年次第为《韩诗编年》凡十五卷、《韩文年表》、《韩文举正》十卷、《外集举正》十卷、《丛书考文集》和《纵横□集》十二卷。崧卿为宋代莆阳六杰之一,人称“六君子”(林伸、林积仁、黄琮、吴公诚、陈居仁、方崧卿)。“盖即淳(1174~1189)旧刻,越五百载而幸存者。殆亦其精神刻苦,足以自传,故若有呵护其间,非人力所能抑遏欤!” 崧卿传子二:长直孺,荫补梅州太守。次信孺,幼而好学,九岁能与老师对诗,家有藏书,“多闻以为富”,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信孺疏豁豪爽,幼及交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字幼安)、陆游(字务观)诸贤。其有隽才,弱冠擅诗能文,其撰《水帘洞》诗云:“碧涧东西春水添,四时疏雨落晴檐。珠宫贝阙无寻处,空见重重挂玉帘。”其游《虎跑泉》诗云:“破寺高僧夜不眠,一声虎啸月明天。起来难觅新蹄迹,半滴空余石罅泉。”这两首诗写作者游山玩水时所见所闻,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流露出对美好山河自然深沉的爱,抒发闲淡容与的心怀,整个画面统一在宁谧而富有生气的环境之中。益国公、少傅周必大、诗人、江东转运副使杨万里见而异之。 信孺以父荫补授广东番禺县尉,时有海盗抢劫海运商人财物,聚集沙地分赃,闻信孺追捕,惶骇欲趋舟逃遁,信孺却派人暗中移走盗船,在官兵合围之下,海盗全部落网,其为尉则能以智计擒群盗,郡人德之。不久,调任绍兴府萧山县丞。 宁宗开禧元年(1205)七月,韩侂冑(字节夫)任平章军国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以宰相陈自强及苏师旦等人为心腹,策划对金开战,意在收复中原。开禧二年(1206),侂胄出兵伐金,失利后欲与金国讲和,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往金国递送讲和书信,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达不成协议。 开禧三年(1207)夏四月已未,近官荐信孺可以出使金国,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假朝奉郎、枢密院检详文字,充枢密院参谋官,持督帅张岩书通问金国元帅府。金帅讫石烈子仁囚信孺于狱中,派兵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反俘、归币、缚送首谋、称藩、割地”。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金帅以死相威胁;“若不望生还耶!”信孺大义凛然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金帅只好将其护送至汴,见金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 丞相完颜宗浩出就传舍,使将命者来,坚持五说,且谓称藩割地,自有故事。信孺曰:“昔靖仓卒割三镇,绍兴以太母故暂屈(按:高宗以割舍唐、邓二州,来换取被囚于金的生母韦太后归宋),今日顾何可用为故事耶?此事不独小臣不敢言,行府亦不敢奏也。请面见丞相决之。”宗浩方坐幄中,左右陈兵挥戈执杖见之,云:“五事不从、兵南下矣!”信孺辩对不少诎。宗浩斥之曰:“前日称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驳曰:“前事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已求和,为生灵也。”宗浩哑口无言。 《金史·宗浩传》载:“初,信孺之来,自以和议遂成,辄自称通谢使所参议官,信孺援以例。宗浩怒其轻妄,囚之以闻。朝廷亦以其为行人而不能孚两国之情,将留之,遣使问宗浩,宗浩曰:‘今信孺事既未集,自知还必得罪,拘之适使他日有以藉口,不若数其恌易,而释遣之使归,自穷无辞以白其国人,则扩(宁宗赵扩)、侂胄必择谨厚者来矣。’”于是遣之,授以报书曰:“和与战,候再至决之。” 信孺第一次使金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第二次出使金国。时陕西河东招抚使吴曦叛变自称蜀王,被四川转运使安丙所杀,金军统帅河南宣抚使仆散揆突然病殁在前方河南下蔡,金章宗命左丞相完颜宗浩代之。金人气颇索,然犹执初议。信孺曰:“本朝谓增币,已为卑屈,况名分地界哉!”且以曲直校之:“五事已从其三,而犹不听我,不过再加兵耳。”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宗浩计穷,遂密与约定,遣其回宋廷复命。 信孺第二次使金还,向太师韩侂胄报命,金人坚持五原则绝不通融,侂胄只好再差林拱辰为通谢使,与国信所参谋官信孺,奉国书誓草、第三次出使金国,许能谢百万缗。信孺至汴,完颜宗浩尽变前说,怒信孺不曲折建白,遽以誓书来,有诛戮禁锢语,信孺不为动。将命曰:“此事非犒军钱可了,须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金帅云:“不尔,丞相欲留公!”信孺曰:“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会蜀兵取散关,金人益疑,遂放信孺回国。 信孺临行,完颜宗浩复张岩书曰:“方信孺重以书来,详味其辞,于请和之意虽若婉逊,而所画之事犹未悉从,惟言当还泗州等驱掠而已。至于责贡币,则欲以旧数为增;追叛亡,则欲以横恩为例;而称臣、割地、缚送奸臣三事,则并饰虚说,弗肯如约。..今方信孺赍誓书,乃云疆界并依大国皇统、彼之隆兴年已画为定,若是则既不言割彼之地,又翻欲得我之已有者,岂理也哉!..”信孺三使,金人虽未许即和,然书问往来,亦不拒其请。金章宗关于议和条件的诏书云:“昔宣、靖之际,弃信背盟,我师问罪,尝割三镇以乞和。今既无故兴兵,蔑弃信誓,虽尽献江、淮之地,犹不足以自赎。..据方信孺诡诈之罪,过于胡昉,然自古交兵,使人容在其间,姑放令回报。” 信孺第三次使金还,向宁宗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太师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贬信孺临安军居住。其自春至秋,穿梭于炎沙烈日之中,为国操劳,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以意气屈金人。然愤其不屈,议用弗就。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宁宗与礼部侍郎史弥远合谋,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在六部桥旁,伺韩侂胄入朝,槌杀之。信孺既贬,欲再遣使,顾在廷无可者,近臣以王柟荐。朝廷遣王柟奉使函送侂胄首级于金,与金讲和,金主即下令罢兵,两国复归于好,时在嘉定元年(1208)夏,史称“嘉定和议”,为南宋与金人的最后一次和议。王柟与金定和议、增币、函首,皆前信孺所持不可者。柟白宁宗:“信孺辩折敌酋于强愎未易告语之时,信孺其难,柟当其易;柟每见,金人必问‘信孺安在?’”公论所推,虽敌人不能掩也。宁宗只好下诏听信孺自便。信孺事母至孝,其时生母卒,哀毁欲绝。克庄《挽林夫人》诗云:“奉使年三十,声名满四夷。奇哉何物媪,生此丈夫儿。墓竟同孔窆,家犹有妇持,向来称寿地,忍听鼓箫悲。” 嘉定二年(1209),信孺寻通判肇庆府,复奉议郎,峒同寇窃发,被旨同廖德明措置收捕,就命知韶州。至郡,革除积习,百废俱兴,即封唐代贤相张九龄、宋代尚书左丞余靖墓(张、余二人均为韶州曲江人)。擒赤水峒贼首,戮之。转承议郎,知道州,饰廉溪洞,作太史阙,表元次山遗迹。俄提点广东刑狱,奏纵久系之狱,转朝奉郎,转运判官,遂践其父崧卿世职。操干裁撙,自出新智,兴学宫,增士廪,创类试院,岁举必先孤寒。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知真州,即动工北山匮水筑石堤,袤二十里,人莫知其所为,守边则豫为完成之计。后来金人薄仪真,守将决水匮以退敌,城乃获全,郡人方悟信孺韬略。 信孺居官任职,清正廉明,关爱百姓;镇压土豪,捕杀寇盗,严峻为治;表彰先贤,修复遗迹,惠文彬彬;明断刑狱,综察无苛,体恤下属;兴教助学,修建学宫,奖掖人才;固筑边防,修弊起废,政绩颇丰。所随任使,皆克举厥职,盖一时之奇才也。嘉定十一年(1218),盱眙之役,京东路总管李全,率兵在曹家庄打败金兵,信孺闻讯,以金碗、战袍赠李全,并用船载酒食到前方犒劳李全将士。吏部尚书任希夷签书枢密院事,劾信孺“侵官邀功”,罢其官。信孺“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即日归莆阳。 信孺与刘克庄为同乡好友,志同道合,政治上主张抗金,二人过从甚密,常以诗酒文章往来。信孺性豪爽,刚果必为,挥金如粪土,所至宾客满其后车。时年三十,以使金不屈知名,但一生未受朝廷重用,屡遭黜降,不克究其所蕴,惜哉!既龃语归,卜地城南,中堂复作阁,匾陆游所书“诗境”二字。凿田为寿湖,中累海石为山,环植荷柳松菊,间着荷亭木栈。徜徉其间,若与世相忌者。距城一十里西淙(今华亭后角村),瀑布高千丈,飞落云杪,通道绝巅,建银河观、玉虹亭。信孺一月之中,率半宿于瀑上。真西山(德秀)《送王察推序》云:“登方氏诗境之楼,环抱苍翠,应接不暇。壶公一峰,伟然特立于群巘之表。”刘后村《方寺丞新第》诗曰:“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信孺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其《越王台》诗云:“万山滚滚尽东来,高处犹存百尺台。回首旧时张乐地,一杯重与酬苍苔。”此诗叙信孺与诗友重上白沙镇古院山的忆往之作。后赀用竭,宾客散落。尽管如此,遇灾年饥荒,则以家藏书画换米熬粥,赈济灾民。疏姻远族皆收恤,贫不能去葬嫁娶者,倾橐助之。 嘉定十五年(1222)腊月,信孺卒于家,年四十六。赠朝奉大夫、宗正少卿、宝谟阁学士,祀乡贤,《通志》、《郡志》俱列名臣。其生前尝语家人云:“死应归故乡,遥见紫帽山。”妻子叶氏变卖首饰为之营葬,筑墓县南三十里文赋里紫帽山第三峰,刘克庄为之铭。后村挽《方孚若寺丞》诗云:“使君神雋似龙麟,行地飞空不可驯。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世无人。宝钗去尽中年病,珠履来疎晚节贫,昔共诛茅听瀑处,溪云谷目亦悲辛。”信孺好学,著作等身,故其不独文辞清丽,寄意幽远,而于考证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亦大有裨益。有《好庵游戏》、《诗境集》、《桂林甲乙丙》三集、《南海百咏》、《观我轩集》、《寿湖稿》、《淮南稿》、《南冠草藁》、《南辕拾藁》、《曲江啸咏》、《九疑漫编》、《两宋名贤小集》、《通门语录》三卷、《出岭后诗文集》三卷、《云台稿》等著作存世。 信孺既是文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寰宇访碑记》载:“信孺工书、遗刻犹存有楷书《观张魏遗墨题字》、行书《古相字曲》、八分书《虞泉铭》、篆书《天一阁书目》、《蕲州白龙阁》题名。”其书法另具一格,诸体皆精。如其题自湖南宁远县九疑山的摩崖石刻《九疑山》三大字,隶书高嵌玉王官岩悬崖峭壁之间,每字高一点八米,宽一点九米,瘦劲挺拔,秀逸俊雅、浅深莹然,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其《西江月·游栖霞洞》词,刻于七星岩洞之石壁上,全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落笔点画,起讫分明,顾盼有致,结字布局,萧疏朴茂、清朗整肃,自成体例,无笔玷之迹。 信孺英年早逝,嘉定十六年(1223)腊月忌日,克庄借送孙季蕃西归悼念方信孺,尝作《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词云:“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侵,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孙季蕃,字惟信,河南开封人,长游四方,常客方信孺家,孚若葬,徒步赴义。克庄此词写法独特,本是悼念方信孺,却着笔于孙季蕃,又很好地抒发了自己哀悼亡友之情。词中赞美孙的才干风度,正用以衬托方的才干风度,显出信孺慧眼识人,得人终生敬爱;写孙对方的沉痛吊唁,却也充分抒发克庄自己的沉痛悼念之情。赞孙即赞方,孙悼即已悼,一举两得。清陈廷焯云:“刘潜夫《沁园春》云:‘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事,独羊昙一个,泪洒西州。’沉痛激烈,敲碎唾壶。” 理宗淳祐三年(1243),信孺早已辞世二十二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挚友克庄犹魂牵梦绕信孺,又作《梦方孚若》诗二首和《沁园春》梦孚若词一首。其词云:“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谋。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克庄所填全词通过悼念亡友,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梦境,展现自己胸襟抱负,豪情勃兴,展抗敌致胜雄心。下片写梦醒,面对现实窘境,不由得慷慨生哀,最后点题挽结,抒发对亡友的悲悼之情,用典使事,自然妥贴、警策有力。 信孺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邑人明代理学名臣黄仲昭撰《方信孺列传论》曰:“信孺为尉则能以智计擒群盗,奉使则能以意气折金人,提刑则奏纵久系之狱,守边则豫为完城之计。又能新学宫、增士廪、表先贤、创试院,随所任使皆克举厥职,盖一时之奇才也,而荐遭坎壈不克,究其所蕴惜哉!” 明正德十六年(1521),福建巡按御史沈灼在莆田城中梅峰寺西建祠,奉祀宋代名臣方信孺。祠成,尚书方良永等请加先祖可祀者,请于巡按简霄,提学邵锐,于是以福清丞适,太庙斋郎编修轸、广州通判喜、太中大夫庭实、忠惠尚书大琮五公合祀,合信孺为六忠,并祀一堂,匾曰:“方氏世忠”。其裔孙崇祯中诸生方一夔(字仲将)咏《方信孺》诗云:“三使北庭中,辞严敌已穷。至今闻伯叔,祠下说忠精。”信孺传子二:长左钺、漕贡第一名;次右绳,孙大年、曾孙瑞,俱奏补官。 信孺生平事迹可见《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四、《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六《诗境方公行状》、《金史》列传第三十一《宗浩传》、《未轩文集补遗》卷下《郡志列传论》、《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八、《莆阳文献》列传三十一、《闽书》卷之一百六、《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三、《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八、《莆风清籁集》卷五、《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七、《续莆阳比事》卷八、《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二十五史纪传人物索引》、《莆仙方氏宗谱》、《中华方氏全族统谱》、《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转运判官
职位
提刑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