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14
人物姓名: 丁伯桂
人物异名: 字:元晖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07.pdf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174年
籍贯: 莆阳柴行

传略

丁伯桂,字元晖,孝宗淳熙元年(1174)生,莆阳柴行人。丁氏出自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支孙以丁为氏。另一说出自子姓,宋国大夫宋丁公的后代,以谥号为氏。丁氏郡望为“济阳郡”,如其族联云:“麟分帝里,凫宿家池。”“梦松应兆,刻木事亲。”伯桂祖父彦先,居柴行。《莆阳比事》载:“柴行丁,知县彦先之后。”考宋代莆阳丁氏科第起自彦先,仁宗景祐五年(1038),彦先赴京应省试,擢吕溱榜进士,初知县事,官终秘书郎。彦先侄儿景常,哲宗元祐三年(1088)擢李常榜进士,官阁县主簿。侄儿广,徽宗宣和三年(1121)擢何焕榜进士,官仁和县丞。彦先孙儿伯桂兄弟八人:伯林、伯椲、伯梅,有声场屋,皆贡于乡;伯杞,卒于太学生。彦先刚方遵古,教子有方,廉仁著闻,有声郡庠。伯桂事亲至孝,夙兴夜寐,苦学自严,邑人叹曰:“学当如是。”宁宗嘉泰二年(1202),伯桂擢傅行简榜进士。其侄儿南一,少为伯桂所寄,平生顿挫场屋,年五十七,于理宗宝祐元年(1253)擢姚勉榜进士,官潮州教授。彦先一门诗书继世,奋然励志,“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伯桂初官永春尉,注宁德丞,改监三石桥酒库,历知南海县。刘克庄撰《送丁元晖知南海》诗云:“不用急符催,先行要看梅,岁时亲祭海,休沐必登台,鲍井聊供饮,韩碑待拭苔。遥知蛮俗喜,令尹带琴来。”通判肇庆府,置诸法,一境肃然。其自廉介严明,奸豪凛畏,民心信服。尝语人云:“居家如此,居官如此,若为富贵谋,非所学矣。”累迁枢密院编修官。 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人,宰相史浩(字直翁)之子,开禧三年(1207)任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密谋杀死宰相韩侂胄(字节夫),将首级送往金国议和,宁宗升其为礼部尚书。嘉定元年(1208)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十月提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自此独掌朝政。宁宗驾崩,弥远主持废济王竑,拥立理宗赵昀有功,拜为太师,独居相位长达九年,任内专权擅政,廷臣俱务容默,无敢慷慨尽言者。 其时天旱,邑人名相陈俊卿(字应求)之子监进奏院陈宓(字师复)上封事言:“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闱仪刑有未正也。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椽,无非亲昵,贪吏无不得志,廉吏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钞盐变易,楮钱称提,安边所创立,固执已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躐跻殿岩,庸鄙之夫,又尹京兆。宿将有守城之功,以小过而贬;三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擢。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奏入,弥远大怒。邑人枢相郑侨(字惠叔)之子郑寅(字子敬),以父任补官,历知吉州。召对,言济王之冤状,指斥权臣,亦得罪史弥远。弥远当国,陈宓,郑寅之流皆不安于位,于是朝无莆人。 绍定元年(1228),史弥远擅国,伯桂留提辖杂卖场积六岁,迁宗学博士,论事戆直无所附丽。绍定二年(1229),伯桂守钱塘,尝撰《灵惠妃庙记》云:“妃为莆明神,庙于京江之媚,且十余年,迁于江口土山龙津之西倾。淳祐辛亥闰十月既望,始一日壬申经始。..俾边民兮乐农,有年书兮麦禾。阅长江兮无穷,与牲碑兮不磨。”(见元至顺《镇江志》卷八)。此文只说艮山祠始自监丞裔份尉崇德日感梦而建,并未详具其具体年代。绍定四年(1231),伯桂返莆,撰《艮山顺济圣妃庙记》云:“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号通 贤神女,或曰龙女也。莆宁海有堆;元祐丙寅(1086),夜现光气,环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洲神女也,宜馆我!’于是有祠曰‘圣堆’。” 绍定六年(1233)十月,左丞相史弥远死去。端平改元(1234),理宗正当英年,虚怀求治,曾召监察御史洪咨夔入对,咨夔曰:“当进君子,退小人,开诚心,布公道。”理宗遂收揽贤才,擢之朝廷。伯桂与李宗勉(字强父)同拜监察御史。三月,乙巳,邑人守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侍读陈卓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辛亥,以权兵部尚书余铸、监察御史丁伯桂同提领会子所官,公共措置商榷收换事宜。六月,壬午,陈卓签书院事,朝廷赐邑人吴叔告(字君谋)以下四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秋七月,邑人秘书省正字王迈(字实之)言并命二相(乔行简、郑清之),宜钧责任,理宗嘉纳。九月,邑人“检照郑寅等所陈节略项目详加审订”,理宗从之。冬十月,伯桂除秘书少监,邑人起居舍人方大琮(字德润),除枢密院编修刘克庄(字潜夫)亦在朝,其时朝中莆人复济济。 端平三年(1236),伯桂迁监,遂为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嘉熙元年(1237),伯桂除权吏部侍郎、迁给事中,皆兼史职。其在言路二年,谏疏盈箧,皆力扶世道,切中时弊。后虽出台,然转对奏事,指陈愈峻,论事切劘上躬,尽言无隐,帝严惮之。先是端平二年(1235)夏,鞑靼(按:蒙古人常自称其民族为鞑靼,为当时漠北蒙古诸部的广泛名称)即大举入寇中原,窝阔台发兵三路伐宋,破关长驱直入。伯桂疏言:“不宜徬徨动色,宜凝定以应事变。”嘉熙元年(1237),宋将孟珙将兵,力战击退了进攻黄州的蒙古兵,知军事杜果也力战击退了进攻安丰的蒙古兵,才稳定了江汉防线。伯桂谏劝理宗:“陛下本好贤受谏,近者言官忤旨,至于词色,疏多留中;易置谏官、御史如弈棋,此致异之大者。”《宋史》称理宗之世,误于二史,二史是前有史弥远的弄权,后有史嵩之(字子申)的误国,伯桂之忠谏,所言极是。 伯桂上疏言曰:“韩休后戚,除节度使致仕,(按:韩休以后戚除节度使致仕,伯桂封还词头。)议者谓:‘曷不移此募战士,以取鞑酋之首?’阎美人进封,亲属奈何加恩至百余人?”(按:阎氏,理宗的妃子,以貌美应召入宫,获厚宠,贾贵妃死后,立为贵妃。其勾结奸臣丁大全(字子万)、马天骥(字德夫)等左右朝政,时人有“阎马丁当,国势将亡”之谣。)咸为人所难言。 嘉熙元年(1237)丁酉冬十月,朝散大夫权吏部侍郎、给事中兼史职赐金紫袋丁伯桂撰《宋殿前统制司干办李公墓碑铭》云:“莆李姓多唐胄也,唐裔徙洋尾,制敕犹存,洋尾之硕德巨望。惟殿前制干澹轩世称笃道君子,制干之配王安人,又令父、令妻、令母也。安人卒以绍兴乙亥,公门人承议郎通判林公观铭之。公后安人八年卒,门人知军王进之铭之。嗣是诸孙进士若、茹肃,咸憾志铭纳诸幽弗彰先德于世,且无以淑我后人,走告小子伯桂请表以碑诸墓时,闻而喜曰,兹可以少遂景仰之私矣。然公道德学业炳如日星爱忝,故老按诸乡评犹夙夜惴惴,恐弗足阐扬公之盛美,于是复取门人参议刘复之以撰行实,暨先进陈公后卿、林公光朝、陈公居正、方公崧卿,诸挽章几千轴,捧读三复,乃敢援笔,惟公幼而端悫,警悟不群,至孝天成,稍长痛父早丧不应举,秋毫惟母命是从,温清定省出告反面皆公疎节也。..鸣呼,公之学问道德忠孝惠泽昭晰呈露,人所共知共仰者,可谓古之仁人善士矣。铭曰:大块昆仑,开凿者谁?狂澜奔溃,砥柱不欹,磨砻浸润,万派东之,不立门户,不求人知,辞辟非洁,安土非痴,主静博古,非裨奇正,克敌大仪,,忤时养晦,哲人知机,惠以安民,民立生祠,天生硕人,蓄兹众美,迈德古人,畴克丽比。”(见《白塘李氏,人文荟萃》) 嘉熙二年(1238),方论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余天锡(字纯父)召命,伯桂卒,年六十五,赠通议大夫,朝廷遣官护送其榇归莆阳安葬,筑墓在城西石室岩下,邑人工部尚书刘克庄为之铭。其《题丁给事祠堂》诗云:“辽鹤何年返故乡,天风剑珮已骞翔。郡人议叶来胥字,兄子才高肯弗堂。里选诸儒俱饮惠,谏书百世尚流芳。试歌此曲陈蕉荔,万一乘云下帝旁。”伯桂著有《奏议》存世。其侄儿南一尝汇《伯桂谏草》为若干卷。 郑王臣《兰陔诗话》云:“元晖在言路二年,谏疏盈箧,皆力扶世道,切中时弊。诗不多作,亦颇清迥。”如伯桂所撰《晚坐》诗云:“小雨流花急,香风随晚荷。清天闻野磬(佛教打击乐器),高木乱秋波。人度虹桥少,灯来溪径多。幽冥间一坐,深恐负苍萝。”克庄为伯桂故交,其撰《九日登辟支岩过丁元晖给事及仲弟新阡》诗云:“绝巅万籁尽沉沉,重倚栏干感慨深。古佛龛中苔上面,故交冢上树成荫。山无白额妨幽讨,野有黄花且满斟。莫怪裴徊侵墓色,老人能得几登临。”克庄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故交元晖的深情思念,面对墓前树木成荫,顿觉容颜衰老,岁月蹉跎,追昔抚今,感慨良多,老诗人更流露出去日无多的惆怅之情。 俗云:“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人欲自知其形,以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仲昭论曰:“丁伯桂谏后宫戚属,锡爵大宗,加恩太滥;方大琮、郑寅、刘克庄皆尝论济王之冤,宜为立后;..斯数君子者,皆侃侃正色,有古争臣之风,况其行已临民,又皆有可称迷者乎!”值得一提的是,伯桂挚友邑人陈炜,字克仲,淳祐中(1246)为监察御史,敢效乡先贤伯桂为楷模,当其首论“不才执政”,有令换疏者,炜答以“头可断,疏不可换。”除太府少卿,不拜而行,召奏事力辞,除广东转运判官。 伯桂生平事迹可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一·神道碑、《莆阳比事》卷一、《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八、《莆阳文献》列传三十三、《闽书》卷之一百八、《莆风清籁集》卷五、《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八、《福建通志》卷四十八、《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九、《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侍郎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