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03
人物姓名: 方翥
人物异名: 字:次云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135.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101年
卒年: 1118年
籍贯: 莆阳尊贤里杜塘

传略

方翥,字次云,大约生于宋徽宗建中靖国至政和年间(1101—1118),莆阳尊贤里(今西天尾镇溪白村)杜塘人,为仁杰十一世孙。方氏出自姬姓,郡望为“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方氏族联云:“一山衍派,六桂联芳。”上联说传说中的方氏起源,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八世孙帝榆罔的长子方雷,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为左相,被封于方山(河山嵩山一带),成为方氏始祖。下联说唐代固始人方廷范的六个儿子相继中进士,时人称六桂联芳,称方廷范为“六桂之父”。杜塘(白杜)方氏为唐末入莆先祖廷范之第七子仁杰,文学府君,为杜塘方氏始祖。仁杰笃志业儒,素负不羁之才,屡试不第,而六桂诸兄弟却科甲联登,簪缨云集,固暗室图维终身避处,遂携子(延俊)、孙(闳)三代人,从城内刺桐巷迁居白杜,立堂号“杜塘”。刘克庄云:“出莆城北可十里有白杜(亦作白渡)。其地皆平畴沃野,清泉古木,方氏聚居焉,数百年文献故家也。上世有与伊川同学者,又有与坡公厚善者,有为朱张高弟者,一门擢科第为名卿大夫者,不可胜数。” 九华山环拱,绶溪水汇沐,地灵人杰,杜塘方氏自此起,子孙繁衍昌盛,科名雀起,克绍前徽,同称七桂,志在谱乘,系金紫的支派。自仁宗天圣八年(1030),方峻擢王拱辰榜进士,直至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白杜方氏世宦题名达百人。如方镐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丁末特奏名,廷试第一(状元),据《八闽通志》地理·市坊载:“状元坊,在尊贤里白杜,宋淳熙间为特魁方镐立。”白杜方氏举进士者五十六人(含特奏名),人誉八闽进士第一村。 方翥曾祖父峻,字景通,廷范裔孙,初官润州,识名士程大中珦(字伯温),珦为政廉谨宽和,与周敦颐(字茂叔)游,命二子颢、颐从之学,因反对熙宁新法,称病归,与方峻友善。天圣中(1023—1032),峻为建安簿。景祐元年(1034)试秘书郎,官福州左司理。嘉祐中(1056—1063)请老,分司南京,榜其家曰“植德堂”。峻致仕后聚徒讲学,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其弟子不仅对闽派的理学文化作出贡献,而且其知识、造诣和声望日隆,深得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峻凿井植德堂傍(六角古井今存),祷曰:“愿子弟居官如此水。”及峻卒,程珦之子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状峻行,并托翰林学士范祖禹(淳甫)为撰神道碑,其见重如此。 方峻传子三:士宁、子容、元宷。士宁(字彦昌)推究经史,工古文词,蔡襄荐其才,官都官郎中。弟子容(字南圭),与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友善,子瞻称“其有拔薤之政。”二弟元宷(字道辅),特科出身,少与程珦之子程颢、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同游,伊川贻书元宷云:“圣人之道,坦如大道路,学者病不得其门耳。..异日见卓尔于前,然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将不加勉,而自不能止矣。”大儒朱熹见帖书其后云:“伊川先生德盛言重,不轻与人接,今观其眷眷如此,则方公之贤可知也。”方氏之昌,究其要有三:“曰阴骘(安排)、曰讲学、曰大节。”诗书不改,簪笏相承,仁德之茂,世科之盛,可与莆阳山川相悠久。 元宷卒,官终威武军节度推官,传子仑,字循道,元宷公长子。宋嘉祐七年壬寅(1062)生,乡荐,娶柳宅林氏,生子三;邦佐、畴、翥。仑享年五十五。与乡书,终身不至都下,有壶中阁,行藏寓焉。仑传子翥,自幼庄重,颖异过人,读书甚勤,“六岁而孤,多所通解,书一过目即贯穿,下笔有轶语。尝与州里为首选,然实非其志也,有隐君子翁深父者,子多往从之。”翥之从兄略为广东转运副使,建白杜万卷书楼储书千二百笥,语翥曰:“次云才性,不出户十年,可移吾书入肝膈矣。”(见《重刊兴化府志》)翥居家读尽略之藏书,“弭然而长,曳然而强,弇然而张,庋然而扬,缘尺寸而下又下之,而人以为高,自视若无所用,而人以为简,闯门见客如不欲出,而人以为高夸。”(见《艾轩集》卷九·墓志铭)。白杜祥应庙,故号大官庙,大观二年(1108),赐号曰祥应,翥从兄略撰《兴化军祥应庙记》(庙在龟湖西,即白杜池边),“祥应庙”三字额,由方翥所书。(见《后村集二〇·题跋竹溪所藏方次云与艾轩帖》) 方翥与邑人黄公度(字师宪)、林光朝(字谦之)、仙游陈昭度(自号“西轩子”)友善。谦之尝云:“子先于我,先我而闻道,吾事之犹吾兄。我于弱年邂逅得,子饮酒可至数斗。”后五年,客居浙江钱塘,翥撰《冬夜忆谦之》诗云:“忽忆夫君阻笑言,出门南望欲飞翻。孤城隔水初侵夜,画角因风自入村。短句有时随意得,古心近日与谁论?”光朝撰《方直甫见示次云乞豫章集数诗偶成二小绝》云:“脩水佳人白玉栏,花前何以妾容颜。从来未省伤春意,犹自楼头画远山。”“莫怪骚人大颉颃,曾闻阿母语刘郎。神仙本自无言说,尸解由来最下方。”黄公度撰《和方次云至日作》诗云:“至日空相忆,何时复此来。素书烦蜡炬,往事付寒杯。梦破风惊竹,诗成雨绽梅。江城低婺女,回首亦劳哉。”可谓“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方、林、黄、陈四友“结交贵知心”。 谦之特别喜爱嵇康、阮籍、李太白、石曼卿之为人,翥谓谦之曰:“翥今也不然,一等人物可同出于舞雩之下,则翥也。唯恐后,翥今也不然。”谦之闻此语如宿醒,欲去是非心,盖自此分矣!谦之又爱晋人风度,不入俗调。翥曰:“此人来孔门,恐一日著脚不得。”谦之遂愧悟,以翥为先闻道,以兄事之。盖杨龟山之学,传之王信伯,信伯传之盐官施廷先,翥与廷先居最久,敬事廷先,至是谦之亦定交焉!及翥东归,益与谦之讲明道理,以淑后进。谦之留苕霅,作《别方次云》诗云:“姑苏台上姑苏馆,共说南山竹火炉。湖上相逢又相别,不知何处说姑苏。”方翥亦撰《寺中别林谦之兼寄诸郑》诗云:“游从忘朝晡,尊酒轻招呼。笑语恣玩狎,翻覆云雨殊。我友数君子,古心相与娱。每见辄宾敬,衣裳俨而趋。恶石寓规诫,美疢病佞謀。深山足风雨,零落梅花株。亭亭岩上松,霜姿一何孤?感兹各努力,勿以发事徂!”次云与谦之在姑苏寺中话别,兄弟吟诗互诉衷肠,来表达两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的共勉之心。 绍兴八年(1138),方翥、黄公度、陈俊卿等莆阳士子赴京应试,翥擢黄公度榜进士。何乔远《闽书》·蓄德志记翥试闱异事云:“方翥试南宫第三场,欲出投卷,有物碍足,俯视之,一卷子也。文殊通畅,不解何以不终卷。携取足成,併投之。翥既中第,亦不复省问。他年,翥为馆职,偶及此事。有客在座,同年也,默不一语。翌日,具冠堂造方,自叙本末言:‘试日病不能支,吾扶曳而去,试卷莫记所在,已绝望矣。榜出,乃在选中,大以为疑,亦未敢泄,入京物色良是,借真卷观之,真有续成者,竟莫测所以,今日乃知出君,君吾恩人也。’方(翥)笑谢而已。”(按:何志所引,出自宋义乌令周密所撰《齐东野语》卷四所载方翥试闱异事。) 翥初登第,调古田簿日,奉檄校文于黜卷中,得某字号文,大喜,白同考官,置之首选,及折号,乃梁克家也!归语郡人李乔曰:“梁生之文,气度宏远,不惟当占巍科,异日乃公辅器。”明年,梁果南宫第一(状元),官至宰辅。至隆兴初,以新入馆,差为南省考官。初,艾轩名重东南,诸公必欲得之,以压众望。次云偶得某字号文卷,乃大惊喜,谓乡刺史刘公曰:“某得之矣!”诸公始未信,及启号果然。(见《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五)。调闽清县尉,到官三百日,归,“自是阖门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处,一第三十年,所书裁三考,有旨召对,除秘书省正字,凡九月,以风闻论事听外补。”朱熹过莆阳谒翥,甚礼敬之。及翥卒于家,熹闻之叹曰:“某少年过莆,见林谦之、方次云说道,理极精细,为之踊跃,忘寝食。后来再过,二公已死,更无人能继其学矣!”郑王臣《兰陔诗话》云:“(翥)公解试《中兴日月可异赋》一联云:‘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更咸泣山东□泪。’高宗亲笔录记,唱名曰:‘特命加一资。’到官未一载,归与林艾轩讲明理,学得杨龟山之传。” 方翥居家,著有《麟台诗集》三十卷存世,其撰《呈柔立兄》诗云:“鸡犬还家自识村,重营生理长见孙。时平战地逄华屋,岁久他乡是故园。别后尘埃如我老,归来耆旧几人存。雁行畴昔从游者,莫话凋零恐断魂。”《兰陔诗话》云:“公理学名儒,诗亦极工,佳句如‘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山寒一杯酒,岁暮两穷人。可惜听泉夜,还当残月时。’”(见《杨诚斋诗话》) 《莆阳比事》“陈岩仙字、碧濑钓影”条载:“仙篆石,在陈岩山,面平如削,文迹纵横,若篆籀。方正字翥诗云:‘何人登眺睨绝顶,一树一石探幽奇。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碑。’仙人钓鱼石在碧濑溪东,壁立数仞,下阚深潭,石罅隐隐有蓑笠钓影在焉!方正字诗云:‘濑寒隐鱼鳖,庙古动龙蛇。’”方翥游九华山,其赋诗云:“累累蠔山着石面,此非所有能无疑?细看大石深孔窍,舟人操篙迹犹遗。乃知此山千载前,汹涌尚作海渺弥。蛟龙鱼鳖占窟宅,不省造化能密移。” 方翥所配为刘氏,先数月卒,封硕人。翥旋卒,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光朝为撰《正字子方子窆铭》云:“子方子次云,葬之西郭大平之原(县西太平山),去之千岁,当有按图而问者。..子与莆为故家,即金紫光禄大夫讳峻之曾孙也,其大父讳元宷,故宣义郎。父讳与(仓),乡书终其身,不至京都。..子初来都下,齿甚壮,伊水之役,有周先生者,以子为豪杰。子之道古,非缘章句,而终不肯著书。有所吟写,多出于偶尔,不以为长技。当使孟浩然、陆龟蒙恍然一见之。子于群处如羁束,有寒蝉野鹤萧爽出俗之度。子之膏盲乃在是,而所得毁誉当不出是耳!..子之死,哭之累夕,来者哭于我,吾有兄之丧,未出户。子之窆(埋葬)有日,则将齐哀,以往我吊也与哉!戍来趣铭,噫吁涕下,废一食为之铭其辞曰:‘随时三年,时去我走。去时三年,时在我后。有是言哉!维子之故,长松十亩,下有伏兔,白日何私?铭子之墓。”可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谦之哀思次云,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邑人明代理学名臣黄仲昭撰《方翥、刘夙、刘朔、陈士楚、黄刍列传论》曰:“莆人之崇正学由艾轩倡之而始明,艾轩之邃正学由方翥发之而始悟,故艾轩尝称翥为先闻道。朱子经莆亦称翥与艾轩论说之善,则二公之所造诣,益未易以优劣论也。” 方翥生平事迹可见《莆阳知稼翁集》、《艾轩集》卷九墓志铭、《宋史翼》卷二十一、《南宋馆阁录》卷八、《莆阳比事》卷七、《未轩文集补遗》卷下《郡志列传论》、《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四、《闽书》卷之一百六、卷之一百五十三、《福建通志》卷四十八、《莆风清籁集》卷五、《兴化府莆田县志》、《莆仙方氏宗谱》、《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正字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