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95
人物姓名: 林豫
人物异名: 字:顺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075.pdf
时代: 北宋
籍贯: 仙游县仁德里前山席麻
亲属: 林披

传略

林豫,字顺之,生卒年不详,仙游县仁德里前山席麻(今龙华镇象运村,一说爱和村)人。豫为唐太子詹事、苏州别驾林披(字茂则)十一世孙。披传九牧林二世第九子蔇,字廷佐,号四明,唐贞元间(785—805)明经及第,授京兆参军。明代刑部尚书裔孙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赞其先祖蔇公云:“衍衍四明,缵授潜业,囿其醇源,云居有晔。奖恬起落,参军以徵,博士嗣迁,刺史是承。谓难其八,又终其九,父子兄弟,十烈并韪。虎皮羊质,书脂镂冰,允扬其休,式告来仍。” 蔇传九牧九房直系三世恩,字君翔,官晋江县令,致仕归休,自莆阳澄渚移居仙溪夏顿(今木兰),为入仙始祖。恩传四世启,字达聪,后唐光化四年(901)授大理寺卿,迁太常寺卿。启传五世祥,字万善,迁前山席麻,为席麻前林始祖。祥授太子校书,收南安太君及请两税符。祥传六世宗,字祖兴,唐末任广州治令,卒于官。宗传七世理,字志修。理传八世鼎,字文器。鼎传九世泰,字宏舒。泰传十世志璲,字守珍,后以子豫贵赠中奉大夫。志璲传十一世豫,据《莆阳比事》卷一“乌石官职,莆阳朱紫”条载:“席麻前林,鄜守豫之后,忠义师益、提刑悦之族。” 林氏为莆阳巨族大姓,如其族联云:“千载三仁传节义,一门九牧焕文章。”“九牧家声大,三仁世泽长。”(按:“三仁”指林韬、林披、林昌三人,其葬墓在澄渚村,为“三台拱曜”。)据传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尝受邑人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林英(悦)进奉《闽林家乘》,上展览龙颜大悦,御笔赐诗谱额云:“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摅贯日忠。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古今记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林氏英才辈出,代有俊彦。如豫幼年,好古力学,癯疾不废,作止起居,终日俨肃,清厉成儒。 神宗熙宁九年(1076)省试,(按:《八闽通志》作“熙宁元年”)而弘治《兴化府志·人物》作“熙宁九年”。)主考官为翰林院学士郑绾,知制诰邓润甫(字温伯),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蒲宗孟(字传正)。邑人延寿村人徐铎(字振文)廷试名列第一(状元),是科共取进士四百二十二人,神宗以详定官翰林学士陈绎(字和叔)等取第一甲不精)并罚铜。莆阳举子徐锐(铎之胞兄)、方会、叶胄、卓厚、许异(巽之弟)、陈志、陈瑗、林觉民、林植、林豫、林深之(按:原名回甫,更名深之,冲之之兄。)同擢徐铎榜进士,“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神宗诏令莆阳郡守为徐铎在延寿村立“状元坊”。[按:回甫更名深之,字原叔。《八闽通志》卷之五十三·选举载:“九年丙辰徐铎榜。..林回甫更名清之。朝奉郎,勾管开封府都厢公事。”有误,深之的弟弟曰“清之”,字和叔,擢元符三年(1100)李釜榜进士。] 豫初授惠安县尉,改集庆军判官。元丰元年(1078),王安石(字介甫)为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其时眉州眉山人苏轼(字子瞻)官杭州通判,弟苏辙(字子由)官河南推官,豫受知于二苏最深。轼尝荐之,有云:“勇于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必显利器。”辙亦尝荐之,有云:“吏干强敏,长于应变,更试迭用,必有可观。”淮南发生贼啸聚涟水军,朝廷下外台求部吏能措画者,轼与辙奏荐豫为涟水军使。豫在任上多设耳目,运筹方略颇为得当,贼遂就擒,余党入海州,复拟豫摄倅事,寻亦殄灭。豫竭力安抚平息贼患,升任京兆排岸司。 其时苏轼因被诬“谤讪朝廷”而获罪,入御史台狱,酿成“乌台诗案”。豫适赐对,神宗赵顼问所荐为谁?豫曰:“苏轼。”问:“何以识之?”对曰:“臣经由杭州,因会客识之。”神宗又问:“是日所谈何事?”豫曰:“臣子所言无非忠孝。”其词气从容,略不避李定(字资深)辈之侧目。(按:李定,少受学于王安石,元丰初权御史中丞,论苏轼熙宁以来诗文攻击时政,怨谤君父,逮轼赴御史台狱穷治,为当时著名的文字狱。)识者韪之。 哲宗元祐元年(1086),轼官中书舍人,因反对司马光(字君实)等尽废新法,再求外调,出知杭州、颖州。哲宗元祐六年(1091),朝廷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苏轼为吏部尚书。二月,改翰林学士承旨。元七年(1092)八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扬州苏轼为兵部尚书。癸酉,轼再兼侍读。其弟辙亦官门下侍郎,豫与二苏交谊日笃。先是,朝廷既弃地和戎,至是复寇麟州。豫建议谓:“宜先修葭芦、米脂、安羌、浮屠诸塞,通麟延路,以麟州应援。”朝廷后卒行其议。豫历知保德军,邵州。 绍圣元年(1094),时相以豫善谋,奏议授内藏副使。其时新党重新掌权,四月,章惇(字子厚)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苏轼、苏辙又被斥为以文字“讥刺先朝”,全台御史赵挺之(字正夫),以苏轼尝谓其“聚敛小人”,乃劾苏轼诽谤神宗,谓轼草麻有“民亦劳止”之语,黜轼知英州。哲宗召蔡京为户部尚书,章尝言:“元祐初(1086),司马光作相,用苏轼掌制,所以能鼓动四方,安得斯人而用之!”轼再贬雷州,辙贬惠州,行前,挚友豫为二苏兄弟饯行。章惇恨豫饯别辙词有“怒发冲冠,壮心比石”之句,左迁云骑尉。[按:绍圣四年(1097)二月甲辰,诏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轼,责授琼州别驾,移送昌化军安置。昌化,故儋耳地。轼初至,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自己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室成,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为乐,若将终身焉!] 绍圣四年(1094),西夏军以撤霸深入,除豫河北西路沿边安抚使,乃乘间调动军民兴建德信府城墙和边塞栅栏,固其军事要防,虏人无能为也。因入陛对,所论哲宗褒奖再三。元符三年(1100)春正月,哲宗崩,无子,弟端王赵佶即位。除豫鄜延路兵马,知鄜州。夏四月,苏轼亦自昌化移廉,徙永,更三赦,复提举成都玉局观。九月,章惇罢相。先是河决内黄口,东流断绝。朝廷诏:“大河水势十分北流,将河事付转运司,责州县共力救护北流堤岸。”及黄河北决,情况十分危急,豫移守河北东路冀州。其间河北、河东、陕西饥荒,诏帅臣计度赈恤。豫尽收老弱幼稚,廪以官粟;募少壮者筑堤,厚与之佣,民赖以全活。豫莅官所至,“清慎平恕,无矫矫尤异之习,而内行鞠躬,闇然为君子。” 崇宁二年(1103),豫以六宅除真定府兵马,知邢州,力议钞面钱、陕西铜钱之弊。及朝廷下本路折籴,豫格不行。正月丁末,徽宗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京依故相王安石变法的三司条例故事,设置了“讲议司”,京自任提举,全国的大政方针都由讲议司决定,由是京独揽了全国的权力。崇宁三年(1104)六月戊午,诏“重定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通三百九人,刻石朝堂,余并出籍,自今毋得复弹奏。”“元祐奸党,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等二十七人;待制以上官,苏轼等四十九人;余官,林豫像秦观等一百七十六人;武臣,张巽等二十五人;内臣,梁惟简等二十九人。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王珪、章惇。”豫竟坐二苏所荐,入元祐党籍,罢去。[按:兴化军与者六人:陈次升坐辩宣仁太后诬谤及疏劾章惇;朱绂坐辩范纯礼、刘安世等,当屏黜;王回坐与贤士交通;黄隐坐尚司马光学术;林豫坐二苏所荐;方适坐对策乞复元祐后。见乾隆《莆田县志》卷三十五《杂事志》]徽宗终思之。(见《续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九)黄仲昭论曰:“林豫备边有策,临民有惠,而以忤章惇,入元祐党籍,可谓才节之士矣!” 林豫罢官归仙溪,处心简静,惟以诗书会友自适。其尝游邑之南乡名胜之一鸣峰山,此山有石高二十余丈,中有风穴。穴中有砺壳、似室而方,天将雨则鸣,过三日不雨则旱,祷之则应。上有鸣峰岩,昔卓道人筑室于此。叠嶂悬崖,清泉白石,甚为幽胜。豫撰《鸣山岩》诗云:“青山招隐桂丛高,五十年来姓字逃。春雨晴时星欲洗,晚雷殷处水生涛。关门不鏁空玄室,花径无媒自碧桃。安得飘颻尘外事,胡麻白日飰吾曹。”豫之诗中“五十年来姓字逃”句,一语道出奸相蔡京对元祐党人的迫害尤为惨烈,京命有司夷考罪状,得三百九人,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东壁。更诏颁之州县,令皆将元祐奸党刻石。依古代制度,凡一人坐罪,九族株连,因此同姓族人要隐姓更名,免受株连。诗人豫上了元祐“奸党”黑名单,遭到无情的迫害打击,罢官不在话下,连自己的子孙也不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故有此说。 大观四年(1110),蔡京已罢相,徽宗思念林豫,诏令知郡武军。豫凡历七郡,悉有遗爱。邢台、邵武之民德之,各画像立祠以祀。豫居官之暇,博览群书,讲说经籍,阐析微奥,勤于撰述,著有《笔峰草录》二十卷、《老子、庄子、阴符经注释》存世。其清约方正,楷式乡邦,(见《莆阳比事》卷五“忠谈苏轼”)卒赠正奉大夫。(按:从三品上曰正奉大夫) 豫传子四:“长子师舜,次子师益,三子师说,四子师皋。师舜,字虞仲,靖康初年(1126)以父荫,授中大夫,以守职,不肯避乱,全家蒙难,子孙迁居永春霞邱。师益,字列仲,以任补三班借职,授枢密院宣差,鸡泽县尉,上书徽宗论边防利害,讥切时政,留京师听旨。金兵大举南侵,臣僚以师益所论可采,有旨差充京第十四副将。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兵临开封城下,围困京城,师益充京畿第一副将,训练马步军,陈留县驻扎。南剑州将乐人杨时,字立中,号龟山,其时官右谏议大夫,金人攻汴京,杨时坚论严为守备,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奏师益晓达军政,可使与督训练,授京畿第一正将,守御郑州、原武。金兵至,攻城略地,师益率所部和军民一起奋战,敌不克攻,去。金兵自滑州渡河,再犯京师,诸将如惊弓之鸟,皆遁,惟师益孤军守原武不动。 钦宗以知枢密院事李纲(字伯纪)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援太原。宣抚副使刘赣(字仲偃)为宰相何栗(字文缜)谋,亟召师益兵入援。金人要求割让河北三镇,朝廷上很多人主张屈从,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何栗极力反对。何栗还积极要求钦定调兵备战,还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兼任开封尹。金兵兵临城下时,钦宗免去唐恪(字钦叟)的宰相职务,拜何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师益接到何相命令,行次封丘,遇金兵,迎战大破之。明日,金兵大军至,师益谓其副将曰:“虏众我寡,诚不敌。然此吾致命之秋,尚何顾哉!”遂奋力战死之。一男若渊甫晬,一女九岁,妻叶氏及男乳母襁负南归,流离道上凡六载,始抵家仙游。若渊稍长,痛父暴骨原野,刻木招魂,葬归仙岭,后有留题于其墓亭曰:“虎踞龙盘经几春,靖康孤节照苍旻。至今凛凛有生气,愧死当年膜拜人。” 师说,字箕仲,少举进士知名,以父荫屡当补官,逊与从兄师文及弟师龙,故入仕最晚,试铨曹第一,调严州司士,迁知德化县,改建德县。通判徽州,时虏骑至,师说拥十余骑出城遇之,虏谍曰:“吾受命主帅,以城降者赏。”师说叱曰:“吾闻国家命,不闻贼命。”斩之于市,徽民自是婴城死守。累迁兵部员外郎,知建昌军。宰相赵鼎(字元镇)力荐,拜广东运判。韩京以武将立功,知循州,颇傲慢,不可制。师说上其奸状,后京谓人曰:“监司直,须还此老第,于我少恩。”师说除浙江提点刑狱,山阴为畿内,贵人多,肆豪夺,为民害,师说一绳以法,忤权贵,力请祠归,官终正奉大夫。居家九年,绍兴二十三年(1153)十二月癸酉,师说卒,卜与夫人方氏合葬于铜盘,不克。隆兴元年(1163),乃改卜席麻之原,以十二月甲申葬。其孤若思录其状,来乞铭于林光朝(字谦之),光朝以义弗获辞,乃叙次而铭之。其撰《林兵部墓誌铭》云:“林氏其先光州固始人,居仙游六世,而公曾祖晟,娶洪氏,隐居行义,有相之者曰:‘骨如满月,子孙封侯相也。’..”光朝(字谦之)尝言:“林郎中出语大率如富郑公,径截无他,表里只是一箇人。”其为先生所推许如此。师说弟师皋,字威仲,荫授通直郎,殁于王事,朝廷特官其一子彬。 俗云:“前辈教人居官,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奸不言威,事上致敬不言屈已,礼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于官箴无忝。”纵观林豫居官与教子,总是以身率先,故其子女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豫之生平事迹可见《莆阳比事》卷二、卷三、卷五,《艾轩集》卷九、《万姓统谱》卷六十四、《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二十六、《莆阳文献》列传十八、《闽书》卷之一百十三、《续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九、《莆风清籁集》卷五十四、《福建通志》卷四十八、《闽诗录》丙集卷四、《仙游林氏大族谱》、《九牧林氏》、《仙游县志》第三十五篇·人物、《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中书舍人
职位
学士
职位
正奉大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