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10
人物姓名: 郭尚先
人物异名: 字:元开;号:兰石;捷南子;伯抑父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445.pdf
时代:
出生年: 1785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西天尾上郭村
非亲属: 林则徐

传略

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捷南子、伯抑父,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生,莆阳西天尾上郭村人,后迁居城关书仓巷,为儒学仕宦之家。莆阳郭氏,在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入闽,《郭氏族谱》载:“吾宗谱著自旌孝子廷炜公,盖从光州三迁而始入莆也。唐成通间嵩公避难,从王想摄令长乐,家芝山,地名郭坑,是为闽之始祖。后三世梁开平间(907-911),唐明贤侍郎恂公弃官挈二子访何仙迹,因家仙游大蜚山下,地名郭宅。”(见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考《莆阳比事》:莆阳“魏塘郭,绍兴旌表孝子义重之后;大砺郭,法曹邦文之族,白湖郭,以上三郭同出仙游碧溪,郎中淇之族;兴化东郭,录参琏之后。” 莆阳郭氏科名,自郭文纯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擢何焕榜进士起,历元、明、清三朝,有维仁、琏、廷炜、逞、日休、应聘、钟岳、尚先共九人登进士第,其中尤以应聘与尚先居官最为突出。祖父占选,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官溧阳知县,复转无锡,极有治行。父捷南,邑之附贡生,穷经究史,以诗文名于时。尚先幼年,为人和平,以孝为重,天资聪颖,喜读经世书,能与父辈吟诗作对,持论不凡,邑人奇其敏悟,喜与往来唱和,诗酒为乐。仁宗嘉庆丁卯年(1807),尚先应福建乡试中举人第一人,此举果然应了尚先少年之时,在九华山陈岩读书、虔诚祈求陈仙示梦之验(一说在九鲤湖),仙公授梦“提灯聊玩”四字,尚先弱冠未解其意,直到丁卯年得中解元,方悟仙梦所示玄机。自是读书日进,落纸如云,发言如咏。 嘉庆十四年(1809),尚先赴京省试擢洪莹榜进士,此科为庆祝仁宗五十大寿特设恩科(嘉庆十三年状元为吴信中)。四月,时皇上喜得皇孙,双喜盈门,仁宗五十大寿却身先节俭,崇尚清廉,奖掖新科贤才,时年二十五岁同榜乡人陈池养赴隆平知县任,陈云章赴乐平知县任,独尚先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与林则徐同馆习国书(满文)。,郭、林二人常在一起畅谈典故,言论相得,自此以身许国,宦海浮沉,过从甚密。则徐有出色的施政才华,他认为朝廷应改革考试弊病,选拔清贫积学之士,此郭尚先《增默庵文集》举对尚先后来“五握文柄”影响极大。其体恤民间疾苦、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发展生产、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之宏论,与尚先看法一致,真是天下英雄所见略同。郭林二人性亦耿介,持身甚谨,情投意合,执法益坚,深得翰林掌院学士卢荫溥的器重,嘉庆十六年(1811),尚先升翰林院编修。 嘉庆十八年(1813),诏令尚先充贵州乡试正考官,所取皆有志于力学的清贫之士,崇尚实干的忠厚之人。嘉庆二十年(1815),升国史馆纂修,文颖阁总纂,修《治河方略》、《大清一统志》。次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试毕,回京复职,尚先只身居京馆于庐阁相家,庐喜谈掌故,言甚相得,惟时招林则徐共集,他人罕与焉。二十三年(1818),翰林院例行大考,庐因尚先馆其家,辞任阅卷官,仁宗为之检尚先文卷览之,谓庐曰: “汝家西宾写作俱佳,必在前列,宜汝以避辞免也。”语闻诸阅卷官欲承仁宗意,競觅尚先考卷,将置第一,终因弥卦难辩,误将近似其书法者当之,而尚先之郑反列乙等,真才累于帝语,而使鱼目混珠,然尚先泰然处之,毫不在意。二十四年(1819),礼部拟任广东乡试正考官,时有吴某争当正职,尚先让之,退而甘居副职。其时科场舞弊之风相沿不绝,贿买、钻营、夹带、枪替、割卷、传递、顶名、冒籍、通关节等等,屡禁不止,举子花样翻新,真是防不胜防。有人叹曰:“有钱得使鬼推磨,无学却使人顶缸。”尚先严明考纪,整肃考场,杜绝考官徇私舞弊,所取皆出类拔萃之士。其时,有闽人以同乡来访尚先,求其书画,持白银八百两为酬礼,尚先力辞不受,自岭南归,竹箧仅余银一两。返京后,受到仁宗嘉奖。尚先每得俸禄,必置案头,恒相对数日而茫然曰:“吾将如何设施,以无负此禄?”时尚奢华,尚先品高而淡名利。其见重于一时。吴某因争任广东乡试正职,事闻于仁宗,故终嘉庆之朝,未尝起用。尚先则继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 嘉靖二十五年(1820),尚先以父丧归莆阳尽孝。时莆阳连年水旱,灾害频仍,稻麦不登,民大饥荒,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尚先触目惊心,尽已官俸所得布施,并劝府、县向邑中富绅大户籴粟,设厂减价平粜,认真抚恤灾民。民赖以全,故贫民皆曰:“郭太史活吾侪。”其《苦雨谣》云:“丰隆阗阗樵大鼓,雨势西驰群木舞。雨声树声不可分,中有万家哭声苦。旧岁再旱田生烟,十村九村闲乌犍(水牛)。..妻子忍饥无奈何,私债官租定迫逼。民生民死惟恃天,稻荒民饥天应怜。..”诗中活画出一幅举目可见,倾耳可闻的饿蜉遍地的荒村图,更倾注着尚先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尚先善诗,居家尝游东岩山,其《东山吊林衡者先生》诗云:“故山多难厌楼迟,吴越行吟泣竹枝。半世论交名士傅,七哀无主故园思。杜鹃泪下愁多少,鹦鹉笼前话别离。岜意连江归去后,有人更比郑当时。”尚先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与故友衡者“存亡虽各异,贞白本相成”的思念之情,真是“几向花间想旧踪,徘徊花下有谁同?可怜多少相思泪,染得花枝片片红。”后来尚先尝游台湾,在八里坌建馆授徒,是莆阳书画家对台湾影响最大的一位。 道光元年(1821)宣宗登极君临天下,思以规复“康隆盛世”旧观,诏行“声色货利论”。三年(1823),尚先返京任教习庶吉士,积极推行新君所论,指出声色“常人惑之害及一身,人君惑之害及天下”。自己严格“检束身心,屏除声色”,倡节俭,杜奢靡,躬身实践,身体力行,国家生员视为楷模。翰林院掌院曹俪生太傅,以尚先在本衙撰文最久,拟予京察一等,尚先力辞,同僚尤贤之。盖尚先自为编修后即留心时务、更以幼识经世之书治世,非其纸上谈兵也! 八年(1828),尚先奉旨督学四川。其时蜀地士子不知学,试辄作弊,冒名顶替入场应试,场内换本包本,诡谋百出。尚先至,先出告示规劝,再对顶风违纪作弊者绳之以法,严律明示,陋习遂绝。蜀地少书籍,坊问刻本,《类典》又多鄙俚,士子巧读而未悉全文,尚先严于禁绝,人始知实学,士风为之一变。尚先任上生活简朴,凡出巡所至,虽例有招待,惟日取鸡蛋数枚作菜,免滥费公款吃喝。有仆孙某,擅索县衙鸭二只,尚先知之,立即开除。四川总督知其贤,密疏荐奏宣宗曰:“学臣(尚先)操守廉洁,关防谨慎,积弊除而真才出,本科乡试中式者,多出学臣上考,遇庸茶教官,甄汰决不姑宽,且留心地方,逢有应行兴革事件,悉与臣等商榷筹办..”宣宗阅疏龙颜大悦,诏令进京。尚先在蜀督学,无论督抚士民,咸表钦服,使竣离川时,仅堆记数本而已。道光十年(1830),尚先两袖清风离蜀,邦人德之,祀四川名宦祠,名留千古。授左赞善,掌记注纂修之职。 翌年,尚先历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授左春坊庶子,升侍读学士,同年十二月,再升光祿寺卿。道光十二年(1832),升大理寺卿,秋季又升礼部右侍郎。八月初十,宣宗五十寿诞,诏令礼部及翰林官员各撰一联以贺,尚先以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号,分别拆开集句成联:“顺天康泰,雍睦乾元嘉有道;治世熙年,正当隆运庆重光。”其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朝野敬重。梁章钜《巧对录》载:“莆田郭兰石太史以名翰林,居编修十二载而不迁秩,京师人呼为‘金不换’,以编修戴金顶故也。天门蒋陔修撰在馆十年,不除一官,人号‘石敢当’,亦是绝对。“尚先性忠耿,勤于公职,殚精竭虑,年四十余,而鬓发尽白,此对在士林传为佳话。 十月省试,此科为宣宗五旬庆寿特定恩科,尚先充殿试读卷官,金殿唱名,钦点江苏吴县人吴钟骏为状元。十二月,尚先赴刑部会审重案,积劳成疾,寒热俱作,归第病益重,除夕日卒,年仅四十八。讣闻,宣宗痛语工部尚书白冶源曰:“郭尚先学问好,人品更好,不意如此短寿!”子篯龄扶柩归莆阳,筑葬墓于西天尾镇上郭村。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亲自为亡友郭尚先撰《墓志铭》:“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烜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先生其尤也。”某同年挽兰石联云:“文可学,字可学,品尤可学,世谁不钦此老;年未大,官未大,子更未大,天胡遽夺斯人。”莆阳凤山寺某挽兰石联云:“君去鹫岭添新佛,我到凤山少故人。”可谓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林则徐有句名言:“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为之。”尚先算是典型之廉吏,居官素有贤名,且以高尚的人品和诗文、书、画、篆刻四绝名重当时。尚先尝“五握文柄”,著述颇丰,有《增默庵文集》八卷、《增默庵诗集》二卷、《经筵讲义》八卷、《进奉文》一卷、《芳坚馆题跋》三卷、《使蜀日记》一卷、《郭大理遗稿》四册,并辑有《宋元明诗三百首》存世。文学成就大受林则徐之褒扬。 尚先精鉴别,书似欧阳询,以骨力胜,间作小楷,颇深别处。临摹诸家,悉可乱真,堪与赵孟頫、董其昌媲美。平生应酬书。时有不经意处,惟署跋金石,钩稽真膺,手题掌录,恆矜庄研究,不肯率意下笔,独得晋唐无诤三昧。或以泥金尽书每册余纸,凝厚婀娜,并露毫端,与林则徐、梁章钜同为闽人,而书绝相似,高丽,日本争相购致。清康有为撰《广艺舟双楫·干禄二十六》云:“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当斯时也,盛用吴兴,间及清臣,未为多观。嘉道之间,以吴兴较弱,兼重信本,故道光季世,郭兰石、张翰凤二家,大盛于时,名流书体相似,其实郭、张二家,方板缓弱,绝无剑戟森森之气,彼于书道,未窥堂户,然而风流扇荡,名重一时,盖便于摺策之体也。”尚先争妍笔札,皆工妙绝伦,康有为大为倾倒。 尚先行草佳,楷书更工,一日能书数百轴,论者谓当颉顽元明两朝文敏,尝以一夜临《醴泉铭》一通,对于书贴,赏别甚精,遇有旧拓,辄重金购之。有某富人不惜行检,以重金乞铭其父,尚先却之。又权贵者来,尚先拒益峻,故书名益重。其性情豪迈,雅放可爱,办事辛勤,治行廉洁,更传颂于时。莆阳许多寺庙古刹,楹联多存尚先墨迹,如江口东岳观中殿楹联:“风雨八肱来日观;壶华双笏觐天齐”,即为尚先所书。五侯山之通明殿,为尚先主持修建,并自撰《侯山玉皇庙碑》,至今尚存。而建于明代的仙游爱晓宫,清嘉庆五年(1800)扩建修葺完工,由文林郎林楫特撰《爱晓协忠庙碑记》,尚先亲书碑文。尚先的行书楹联“健笔补天凌造化,高文惊世涌波澜”,“潇洒弄柔翰,卓犖观群书。”堪称传世之代表作。《四书·大学》碑帖,为行书条幅,小楷册页,作品格韵淳古,雍容大雅,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尚先墨宝四幅。 尚先擅丹青、山水之外,兼工兰石竹草,其《墨兰图》以书入画;《黄花晚节香》更是一幅写意花鸟画。朱庄巷尚先故居的六扇门兰石诗画雕刻,给人以神态秀逸逼真之感。篆刻更是朴茂浑古,法度精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总之,郭尚先为清代莆阳最具影响力的书画、篆刻大家。 尚先其生平事迹可见《清史·文苑传》、《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金石家书画集小传》、《海上墨林》、《清朝书画家笔录》、《谢堃书画见闻录》、《龚显曾芳坚馆题跋叙录》、《广艺舟双楫》、《福建画人传》、《碑传补》卷七、《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书法大辞典》、《莆田市志》卷四十四。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编修
职位
纂修
职位
督学
职位
侍读
职位
职位
职位
右侍郎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