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01
人物姓名: 林兰友
人物异名: 初名:兰友;字:翰荃;号:自芳;别号:猗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395.pdf
时代:
出生年: 1594年
卒年: 1659年
籍贯: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鱼街 (今兰友街)
非亲属: 薛大丰

传略

林兰友,初名兰友,字翰荃,号自芳,别号猗斋,唐莆阳九牧林九房蔇公后裔,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仙游县枫亭镇鱼街(今兰友街)人。枫亭自古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它倚山面海,霞桥港外,风帆点点,枫江浩浩,奔流不息。两岸沃野,鸟语花香,果茂粮丰,户口繁多,屋宇毗连,民物富庶,市易日盛,水陆畅通,文化发达。宋代即为“上通郡省,下接泉漳”、“鱼盐辐辏之区,官司往来之地”,达官贵人,云集于斯,人文蔚起,科名日隆。仅蔡、薛、林三大望族,登进士第者近四十人。如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太康主簿蔡高、金紫光祿大夫薛利和、太师、宰相蔡京、少保、宰相蔡卞、武状元薛奕(熙宁九年)、元代朝奉大夫林亨、明代兵部尚书林兰友,皆为枫亭人。 兰友出身豪门,长在世家,幼在塔斗山文昌楼读书,认识同窗薛大丰,成天相伴,十分投合。兰友“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自是聪悟绝伦,刚成年即通贯经史,为文步追司马迁,下笔文采灿然。且崇拜历代忠烈之士,刚直之人,为人倜傥不群,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常以天下为已任。大丰为人乖巧,能言善辩,笃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读过不少书,怀有一肚坏水。他与兰友之交、可谓“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熹宗天启七年(1627),兰友赴福州参加乡试,初出茅庐考中举人,前景一片光明。 思宗崇祯四年(1631),他与客居枫亭的同窗薛大丰一起赴京参加省试,同擢陈于泰榜进士,兰友殿唱为三甲三十九名。当时主考官周廷儒为内阁首辅,与于泰有姻亲,遂阴使于泰盗取科名为状元,却让名冠一时的大才子吴伟业屈居榜眼,公论沸沸,给事中吴执御等参劾周廷儒、陈于仙游莱溪岩泰之疏多达十余件,可惜崇祯帝 竟不予追究。周廷儒以权徇私,此事对兰友震撼极大。兰友初授广西临桂知县、其时外患无穷,朝廷连年用兵,民生疾苦,赋税剧增,农村破产,天灾蔓延,兵役废弛,农民起义造成燎原之势不可收拾。在这种情况下,县中皇族子弟竟然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兰友大胆执法, “与众约法”为先,严惩首恶, “触犯无赦”为后,由是 “贵戚敛手”,上下肃然。其清廉治桂,恩威并用,政绩彰显,思宗“临轩召对,亲试御题”,颇得赏悦,旋升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 兰友在御史任上,为挽救颓靡国势,严于吏治。见同窗好友户部尚书薛大丰,曲意巴结内廷,为人狠贪狐媚,藏奸作弊收贿,此外别无建树,遂日上三疏劾之,声震朝野。时思宗宠臣内阁首辅张至发、薛国观,与朝中翰林官员议事多有不合。《明史》载:“国观为人阴险谿刻,不学少文”,其与吏部尚书田惟嘉互相勾结,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阁参予机务的杨廷和 “三股拧成绳”,朋比为奸、弄权误国。兰友不畏权贵,上疏弹劾, “发奸剔弊”、“振纲纪”、“核名实”、“崇清议”、“厉廉耻”,人称“铁面御史”,思宗却对薛、杨言听计从,诏责兰友 “妄奏”,贬为浙江按察散员。兰友此举与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何楷奏疏被誉为 “长安五谏 ”。 崇祯十三年(1640),张至发被罢去内阁首辅,薛国观因经办“捐资助饷”之事纳贿贪污,被劾丢掉脑袋。杨廷和也因奉命征剿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失败,畏罪服毒自杀。此时执迷不悟的思宗,方知兰友所劾之先见,起用其为光禄寺丞,转任南京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十七年(1644)二月,李白成在西安建号称帝,长驱直迫京师。二十日天色甫明,思宗到前殿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遂登万岁山的寿皇亭,与太监王承恩相对自缢而死。自成入宫据黼座,下旨召百官入朝,岁次甲申,史称 “甲申之变 ”。 李自成义军入京,为考验晚明遗臣宿将对其向背立场,诏令在前门广场竖青红旗各一帜,明示愿降者站立红旗下,不降者站立青旗下,兰友迳向青旗走去,多亏闯王宽洪大度,罪不及诛,拘禁军中。兰友遂作《羁中即事》诗云:“沉沉一室锁垒臣,俯仰惟余未死身。地仄并无天可覆,道穷时与鬼为邻。河山泪洒还成血,宇宙魂消欲作尘。惆怅徵忱曾格主,几回封事复撄鳞。”兰友被囚,以诗言志,来表达自已决不变节投降,甘效古代那些干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才干,还必定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坚定毫不动摇的志向。后闯王出京,兰友得一道士相救,乘机逃遁。 同年五月初一,多尔衮率清兵进入北京,李自成西走,兰友刚从狱中逃脱,遂乔装打扮,昼伏夜行,逃出北京城。路上又偏遇强盗,其《唐关墩遇盗》诗云:“一经鼓棹一违心,板荡方知覆载深。已恨鸱鸮甘毁室,更怜豺虎复惊林。荒村箭落迷健马,同侣魂消对夕阴。此命江湖无可寄,不堪挥泪独横襟”。兰友对农民起义军持有阶级偏见,诬其“鸱鸮甘毁室”,既不投诚,又义不仕清。对外族入侵视为“豺虎复惊林”,怀有不共戴天之仇恨,诗中同时也流露出自已对国破家亡飘零无着的哀鸣!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明王室的后裔与遗臣云集福州,礼部尚书黄道周、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郑鸿逵之兄南安伯郑芝龙等,共拥奉福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元隆武,继续与清兵对抗,史称“南明”。兰友回福州即投奔福王,授太仆寺少卿、山仙游天中万寿塔西道监察御史,巡抚江西。时黄道周虽以武英殿大学士为宰相,但实权却在郑芝龙之手,将相不和,文武参商。隆武帝只好任命兰友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管军务饷粮,督师泉、漳。其深明大义,勇赴国难,毅然就职,决心为抗清出一把力。他慷慨陈词:“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此臣子疆场致命时也。”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心! 顺治三年,芝龙奉表降清,福建全平,南明朝廷灭亡。兰友投死为国,以义灭身,面对苍天誓云:“生,头不戴清朝天;死,脚不踩清朝地。”携带家少驰舟隐居海岛十五年,清廷屡遣密探侦捕未获。薪盐时不给,每掀髯抵掌,口称万死孤臣。顺治十六年(1659)病卒,年六十六,寄榇海噬。其“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为缅怀兰友其民族气节,枫亭人遂将鱼街改称兰友街,仙游知县田浥召其孙继昌,拱葬于本里之龙潭山,在今枫亭镇梅岭村,墓用石板砌筑,“风”字形,长三十米,宽十六米,分内外二堂,前有华表,为八角形。并建造林兰友祠,该祠由门厅、正堂、左右回廊组成,占地五百平方米,规模颇为壮观。枫亭一年一度元宵节,火树银花闹花灯,灯即为纪念兰友尽节的。兰友勤于著述,有《迷迷草集》,惜不存。其《与唐显悦书》云:“生平杂文,取其可垂示子孙者存之,余悉焚弃。”《仙游图经》评之曰:“今世所传者,诗文未及一卷,而刚大之气,露于楮墨;吉光片羽,逾珍宝矣。”(见陈衍通志《艺文志·别集·明三》)。其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百七十六、《莆风清籁集》卷五十五、《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