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67
人物姓名: 郑纪
人物异名: 乳名:梦生;字:廷纲;号东园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255.pdf
时代:
出生年: 1438年
卒年: 1513年
籍贯: 福建省仙游县文贤里上郑 (今度尾镇埔尾村)
非亲属: 王一夔;刘健;张元祯

传略

郑纪,乳名梦生,字廷纲,号东园,明武宗正统三年(1438)生,仙游县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人。先祖郑露与弟庄、淑自永泰徙莆阳,创立湖山书院,训弟子,启莆学,人称南湖三先生。郑纪为别驾淑之后裔,居仙游,祖上世代尚佛,笃信因果,劝人向善,施济赤贫。郑纪之父因缘所生,人居上郑,心处九座,自已喜参禅学道,常携妻黄氏和儿子到凤山九座寺行香拜佛,为儿子郑纪培植慧根。这位老檀越,为祈爱妻之病早康复,慨然捐出仅有的百亩田园为寺产。不久,黄夫人辞世,临终遗愿求释老收养小郑纪,供给衣食,劝其在寺院读书,早日搏取科名。 郑纪自此清贫尤盛,然极懂事,勤奋好学,庄重敬敏,“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薪胆生涯剧苦辛,莫忧孱弱莫忧贫”。可是事与愿违,先前对郑老檀越毕恭毕敬的释老,寺僧,却不念旧情,对寄身寺庙的郑纪冷眼相待。有次九座寺一只司晨公鸡丢失、释老疑为郑纪所偷,人穷志不穷的郑纪再三否认,寺僧强拽其到佛殿求佛卜证清白,赐掷三巡“圣杯”,证实果为郑纪所偷,毁其一生名节。这伙“贱恩负义”之徒,公然将含冤受屈的郑纪赶出寺院,弄得郑纪七窍生烟,发誓一旦获取功名,定要 “拆了九座寺,盖座明伦堂 ”。 郑纪为剖白心中的不平,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他上灵山九鲤湖祈仙梦,梦中仙公示谶云:“猪口吐象牙,鲤头生龙角,山莳变香芋,荒郊作东园”。面对眼前窘迫憨态,他明白这分明是仙公在嘲弄自已,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此时脚下“湖声不尽英雄泪”,眼前“天意无私草木秋”,苍天啊!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自此他不再想念那子虚乌有的仙佛鬼神了。后来他携年迈多病的老父寄居杨员外家,寒窗苦读七载,学问日进, “经史贯通,文辞娴熟”,有质有文,才气飘逸,彬彬然自成一家。 代宗景泰四年(1453),郑纪应乡试即中举人。英宗天顺四年(1460),赴京参加省试,擢王一夔榜进士,为三甲十五名,官翰林庶吉士,改任翰林院检讨。与同年状元王一夔、洛阳刘健、南昌张元祯诸公讲性理之学,以经济相许,为莫逆交。刘健尝曰: “郑廷纲有经济之才 ”。 成化元年(1465),宪宗登极,为保持安定,进贤退不肖,以李贤、陈文、彭时三位为阁臣,为先朝错杀忠臣于谦平反,郑纪像朝事稍有起色。可是宪宗宠信万贵妃与宦官汪直、对朝事兴致大减,热衷拜佛炼丹,挥霍资财无数,朝政腐败,边事告急。居官清正且体恤民情的郑纪,见状痛心疾首,疏奏“太平十策”,劝宪宗“远奸邪 ”、“任忠良”、“恤民命”、“兴礼教”,励精图治,未受采纳,愤以亲老引病归养。其《登山即兴》诗云:“十疏辞丹陛,初来访故山。白云久有意,待我松梧间。抱琴往从之,绿阴坠阑珊。飘然忌尘想,毛骨生秋寒。登高一舒啸,浩浩天地宽。”诗人在诗中道出愤然辞官之缘由,“飘然忌尘想,毛骨生寒秋”,暗寓官场的险恶,倒不如无官一身轻!父没,哀毁骨立,知府以金助葬,谢不受,丧毕,庐墓读书,与孝子刘闵、泉南陈剩夫相往来。 成化二年,郑纪效浦江郑氏家范,阖门聚食,种树治生,冠婚丧制悉从文公家礼。延孝子刘子贤云洞讲肄,岁给谷数十斛,以賙其贫。往时其官科率无艺,纪为立定规,裁省冗费,率乡人修复诸处桥梁(鹿鸣、步云、登瀛、朝天、臣龙),家食凡二十年。(见郑岳《莆阳文献》)。居乡身体力行,提倡勤学,力戒游惰,革除里役积弊,亲自撰《新里甲日录序》以喻民,做了不少好事。 成化二年丙戌科状元罗伦,授翰林院修撰甫两月,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奉诏回朝,罗伦劝阻不听,乃上疏极论,震动朝野,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官泉州。罗伦经常到仙游与郑纪会聚讲论,过从甚密。罗伦为人不视恶色,不听恶言,不耻恶衣、恶食。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居官者言民疾苦。见一善人,爱之如祥麟威凤;见一恶人,恶之如封豕长蛇;见一饥寒冻馁之人,倾家所有以赈之。大率义之所在,毅然必为。从之毁誉欣戚,事之成败利钝,已之死生祸福,皆所不顾也,所交尽一世豪杰之士,如莆阳黄仲昭,郑纪。(见《中国历代状元传略》)。 孝宗弘治元年(1488),郑纪再起供职,入侍经筵,迁浙江提学副使,“令诸生兼读《五经》,正乐舞、行乡射,革浮屠,毁淫祠”,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上疏劝御经筵,近儒臣,论圣学以正心为要,言甚至切,孝宗极为郑纪题联赏识,特旨嘉纳。召郑纪为国子祭酒,监规严正,杜绝干请,师生凛然。其侍经筵,启迪尤多。如宫中万寿节沿袭往事,设醮礼部,取监生执事,纪曰:“监生读圣贤书,岂识此礼?”即上疏言:“焚修之事,乃李孜省、邓常恩之徒欺罔先朝,以窃富贵者。陛下诛其人未久,遽袭其事,非所以帅天气和,睟(醉)而盎背,川至日升,寿于何有?”孝宗终于采纳郑纪之忠谏,停坛醮事。 郑纪掌国子监,典簿按照旧规,将年终学馆里剩余的一千多两的膳费银奉纪,纪曰:“膳为监生,何与祭酒?”同僚以纪形其短,忌恨、诬陷其“水清则无鱼”。纪以前自处,遇科道官不能折节为礼,因相与捃摭(拾取)其事,论劾。孝宗知纪为官敢作敢为,性情刚烈,执法无人敢触其锋,且到任未久,何遽有此?朝中大臣、同僚皆惮纪,遂令条析以闻,改南京通政司通政。 弘治七年(1494),郑纪升南京太常少卿,时太子朱厚照(武宗)在东宫行冠礼,郑纪採古今帝王嘉言善行凡百条,各绘图作赞,名曰《圣功图表》,进献太子。纪言皇子当近正人,闻正言,不可与儇薄内侍游。孝宗当时为了使这个嫡出独子增长见识,常携太子外出,太子如飞出樊笼之小鸟,自此心猿意马,疏懒学业,常与太监偷偷外出嬉游。郑纪劝孝宗居安思危,严加管教太子,上优答。又论古祭礼,乃採古礼可行于今者,为申明礼制,疏上之,升南京户部右侍郎。 弘治八年,适南方发生災祸,郑纪以槽米权宜水兑,积出馀米二十余万石赈济灾民,又将月粮放支本色,以平米价,打击不法粮商。奏革京师储存冗食盐钞攒纳之弊,皆有惠利及人。许多贪官勾结粮商,哄抬米价,从中牟取暴利,纪之所为挫其利,竟以前论踵袭,谣言纷至沓来,纪亦屡次上疏孝宗,乞求致仕返乡。时刘公健在内阁,重其才,嘉其忠,固留之。 其时郑纪告假回乡祭祖,目触仙游百姓遭受连年的旱涝、蝗灾、瘟疫、虎患、军役祸害,人丁锐减,十室九空。徭役赋税却逐年递增,百姓苦不堪言。纪连夜草疏曰:“饥民荒野,惨不忍睹,粮尽树枯,雀亡鼠竭,民不聊生。”孝宗见疏,诏令闽按察使庞大参来这险象环生、攝人魂魄的仙邑不毛之地,与郑纪共进那苦涩难咽的山莳午饭,庞按察使如实向朝廷反映情况“更正军户名册六千五百户为一千四百户,赋减四成,税免三年。”故莆阳民谣传颂郑青天: “外面出官再多死,不如仙游出郑纪 ”! 弘治十七年(1504),郑纪升南京户部尚书,历官英宗、宪宗、孝宗三朝,忠于职守,立朝敢言,屡忤权贵,招惹诽谤。其为挽救气息奄奄的朝廷经济建立殊勋,史称“经济名臣”。武宗正德元年(1506),郑纪致仕归隐,乃惦念国事,上《致仕十九疏》,劝武宗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劾逆阉刘瑾权擅天下,索取贿赂,侵渔百姓,可惜武宗则认为纯属无稽之谈!仙游旧无城垣,郑纪力请于官修筑之,人赖以安。 闲暇之时,郑纪也寄情山水,与陈迁等十一人,在枫亭组织了仙游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 ——耆乐社。《兰陔诗话》存其诗十六首。如《夜坐枫溪桥》诗云:“银虹飞度水云乡,偏倚雕阑月色凉。夜半归来风满袖,家家门巷荔枝香。”仙邑人才,宋时稍盛,至明科目寥寥,仕亦不达,惟郑纪游历清华,为一邑之望。其题凤山勋阳李尚芬祠堂联云:“唐室十六侯,苏国芳名未艾;宗室九及第,勋阳文藻犹香。”其文类苏老泉,诗亦春容间雅。林雨可云:“东园诗得力于静,故能举止安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尚书无诗名,然如 ‘古堑斜连江树没,饥鸟低傍野人飞。’ ‘桥头雨歇溪初溜,天际云收山渐多。’亦自琅然可颂。” 九鲤湖为八闽著名风景区之一,善男信女如驱车到九鲤湖春游,在第一漈瀑布雷轰涤左侧“蓬莱石”上,可见行书对联石刻云:“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郑尚书自当年上鲤湖祈梦之后,不再相信仙佛鬼神,今日缘何题诗其上?原来郑纪致仕居乡,尝与友人在西门城外荒郊中挖坑植柳,无意中挖出石碑一块,上书 “东园 ”二字,下款为 “宋清源侯陈谠”,至此郑老尚书方悟自号 “东园 ”与九仙示梦所云 “荒郊”之灵吻合,历数往事,果然一一应验,由是对仙佛敬爱如初。此联字径尺余,高逾丈二,为千古绝对,其书法之精妙,对仗之工整,构思之缜密,立意之幽邃,境界之雄阔,遣词之精当,涵咏之深远,文采之斐然、天趣之佳成,堪称鲤湖所存题篆之第一。他再次咏诗一首:“一自丹成入九天,至今山水尽名仙。銮骖鹤又三千界,员阙琼宫九百年。物外已忘生死幻,人间未断去来缘。使车暂却红尘迹,来借清风一榻眠。” 武宗正德八年(1513),郑纪卒,年七十六,遗命请刘闵治丧,勿乞葬祭。讣闻,朝廷赐葬如故事,筑墓在县西黄桥村。子主敬、主忠。主忠荫补寿州同知,守官饬(整顿)簠簋(盛食物的器皿)而归田好施,祀乡贤。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两子迁郑纪墓于大济镇金井村,墓用石板砌筑,长六十五米、宽三十四米,高近三米,占地达十余亩。墓前存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华表及神道碑,文革间被毁,惜乎今未修复。同年,邑人在鲤城镇洪桥街建造郑纪祠,土木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仪门、通道、中门、天井、下厅、正堂、后厅、左右廊庑和花台。左右廊各立一石碑,左侧碑载郑纪生平事迹,右侧为无宇碑。 各代名人对郑纪的赞誉,题赠颇多,郑纪故第坐落于仙游度尾镇埔尾村仙永公路右侧,坐西向东,原规模宏大,为五进、面宽九间,并列二排建筑群,南北纵横三百米、东西深二百米,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故第背靠屏山,山势呈九峰相连,中间高耸,左右稍低,犹如一道错落有致的屏风,更烘托出故第的恢宏气派。如“一品尚书”匾(按:明代尚书官仅属正二品),上下款文连作:“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堂、承宣布政使胡拱、右参政艾夔、左参议彭教为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致仕奉诏晋一品阶荣禄大夫郑纪,正德九年五月吉日立。”另一方 “三朝元老”匾,上下款文连作:“钦差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王莹、福建按察使王奭、副使汤泰、佥事查约为赐天顺庚辰进士授检讨充宪宗朝经筵讲官、历任孝宗朝国子祭酒太常寺卿户部尚书郑纪。正德九年岁次甲戌五月吉日。 郑纪平生勤于著述,为明代著名文章家,有《奏议》四卷、《圣功图》十卷、《归田录》八卷、《东园文集》前、后、续、别五十卷存世。《中国文学大辞典》云:郑纪“平生为文无宿构,不易稿。写罢为人持稿去亦不复问,入翰林后曾归卧屏山读书二十余年。”生平事迹见《国朝献征录》卷三十一,《闽书》卷之一百十四,郑岳《莆阳文献》列传六十五,《莆风清籁集》卷五十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〇、《中国文学大辞典》明代作家,《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仙游县志》卷三十五。 郑纪读书求取功名,为官本意在元元(百姓),若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其“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吕坤云:“君子与人共,当公不还私”,郑纪就是这样的人,报身毋二,尽公不还私,应该是我们国人学习的楷模!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庶吉士
职位
检讨
职位
太常少卿
职位
户部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