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58
人物姓名: 方应发
人物异名: 字:君节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224.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223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城关轮井

传略

方应发,字君节,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生,莆阳城关轮井人。应发先祖叔达,隋时官闽州长吏,徙居莆阳方山,为方山方氏始祖。其裔孙后由方山迁居游洋大房,散居百俊、赤(叱)石、上仓,传至鼎,虽居僻处万山中,然泉石奇秀,地灵育就人杰,子孙科第蝉联。如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世祖师颜与侄公衮及从孙安道、原道,赴京应省试,同擢时彦榜进士,知军谢公履赠诗云:“一榜君家桂四枝,清朝荣盛似君稀。相将月窟轮边去,大笑金鳌背上归。骐骥各酬千里志,凤鸾争向九天飞。行人尽指仙峰下,峰下十年无白衣。”俗云: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方山方氏洞、师颜、符、次彭四人,均以进士出身,以诗书传家,教育人才,为根本计,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故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 方鼎六世孙渐,其先为游洋叱石人,自五世始迁莆阳城北轮井,诸父伯通、伯镇、伯逄俱登第。渐于徽宗重和元年(1118)擢王昂榜进士,累官朝散大夫,平生居官清白,家无十金之储,所至以书自随,积至数千卷,皆自校定。日夕寝时衣不解带,邑人中书舍人林光朝问之,渐应曰:“解衣拥衾,会有所检讨,则怀安,就寝矣!”渐致仕归轮井,为小阁三间,以四壁为架,藏其书,榜曰: “富文,”史学家郑樵尝就读其书,以诗美之。 方渐传子林(彦宝),举乡贡。林传子其义,字同甫,与族子阜鸣齐名大学。其义博闻强记,翻遍家藏诸书,嘉定七年(1214)特奏名,终从仕郎。其义尝游江浙,馆于金坛名卿王遂,因授业焉!在学,一日心动,裹装径归,未入门而母殁,哀恸不绝。其义笃好关洛书,工诗文,教子有方,传阜周,幼颖敏,书史过目不忘,通经博文。光宗绍熙元年(1190),阜周擢余复榜进士。阜周子应发,幼孤,感奋自立,嗜学凝重,动循矩度,日夕在高祖方渐所筑富文阁读书,稍长,有文名。 理宗淳祐十年(1250),应发擢同宗年兄方逢辰榜进士,授临江府教授,累迁宗学,谕史馆校勘,差主别头试。时相丁大全,有密客力嘱,以子峻却之,除太子博士。理宗宠信内侍董宋臣,任命其督建佑圣观,修建梅堂、芙蓉阁、方应发像香兰阁,招权纳郁,假公济私,无恶不作。董宋臣与阎贵妃、丁大全互相勾结,权倾一时。应发与学官徐庚金等六人,伏阙言之,且曰:“宋臣不死,臣等无生。”理宗不纳,斥应发添差通判建宁府。寻召除国子监簿,复申前请,语益峻切,迁国子监秘书郎。 景定元年(1260)三月,理宗以少傅、右丞相衔召两淮宣抚使贾似道回朝廷用事。四月,又进封贾似道为少师、卫国公。遣其幕客讽(劝告)应发为文以献寿,应发不允,坐以言者罢去,起知潮州。其时潮阳盗贼四起,侵扰庶民,郡无宁日,应发赴郡招抚,盗贼皆帖服听命。因平盗功,召入兼权礼部郎官、国子司业。后又出知漳州,漳郡盗贼尤猖獗,闻应发威名,皆授戈效顺。唯吉贼钟先,久窟攀山,及是,遁去。应发遂为定南寨于其地,听民取利攀山,不禁,巨贼关维石畏罪闻风遁汀界。 朝廷除应发江东提举,未行,亟闻于朝,应发疏劾戍将老缪者易之,荐有威望者为统制,督兵以捕之,却为佞臣所挤坐,劾予祠(闲住),不为动。卒成擒,乃归,奉祠里居。仙游石手挺诸贼气焰嚣张,应发身任招捕,倾俸禄犒赏兵士,先身士卒,登阵指挥,贼悉就擒,自是奸猾束手,不敢滋事。其保境安民,邑人奔走相告,感德怀之。 恭宗德祐元年(1275),应发除国子司业,累擢右文殿修撰,出为浙东提举。其时元军前锋已抵临安外围北新关,小皇帝被迫率领降元的文臣武将宣布正式退位,并遣使四出诏谕各州县投降,应发遂弃官归莆阳。端宗景炎元年(1276),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立时拥戴赵是(即端宗)为天下兵马都元帅,于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再度拥立益王赵是为帝,改元景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各被委以重职,组成行政的权力中枢,期盼重整旗鼓,中兴朝政。端宗诏令三朝元老应发为刑部侍郎,累升礼部尚书,以端明殿学士充福建招捕使。 应发以文章进身,而排难折冲,尤有过人者。平居孝友仁恕,恩意蔼然,当事刚果决烈,有奇男之风。宋亡后,应发归隐莆阳山中、著有《春秋集传》存世。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以疾卒,年六十六。其生平事迹可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郑钺遗事》、《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四十一、《莆阳文献》列传三十七、《莆仙方氏宗谱》、《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值得一提的是,独乡人郑钺(少伟),字夷白,号云我,一号舒堂,莆阳城关前埭人,咸淳中特奏名,与黄仲元、郭镗俱闽中之望,其记陈文龙遗事甚详,语犹痛愤激烈,谓文龙以闽广宣抚缮守兴化时,元兵攻围急。十月,王积翁以福州降。十一月,蒲寿庚以泉州降,兴化岌岌两叛城中,同郡尚书方应发劝文龙降。文龙手剑逐之,而益谋缮守,制“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两大旗植于军门,誓与元兵血战到底!司业吴源《莆阳名公事迷》亦云:“郡人郑钺,字舒堂,文龙客也,尝著《文龙遗事》云:‘初,蒲寿庚以泉州降,宜中督赞方应发有异志,勉公少屈,公(文龙)责以大义,手剑逐之。’”唐太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文龙忠君爱国之操守,如金百炼而愈劲,如水百折必东流,流风遗烈,凛凛然天地间,为旷古所不多见。遗憾的是应发却“慧黠而过,乃是真痴。”晚节虽保,其愧悔 “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提举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