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54
人物姓名: 刘灼
人物异名: 克庄;小名:镇;字:潜夫;号:后村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199.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187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清平里乌石山后陇
亲属: 刘夙;刘弥正;刘弥棠;刘弥邵;刘克逊;刘克刚

传略

刘灼(即克庄),小名镇,字潜夫,号后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生,莆阳清平里乌石山后陇人。灼为刘氏入莆始祖、唐代宗朝泉郡别驾刘韶十九世孙。其祖父夙,字宾之,少与弟朔同师事邑人理学大师林艾轩,举南省第二人赋魁。绍兴二十一年(1151),夙擢赵逵榜进士,知温州,乾道七年(1171)五月卒,秘书监周必大率士子素吊于艾轩门。吕祖谦吊诗云:“诸老收身尽,佳城又至公,苍天那可问,吾道竟成穷。旌卷莆田雨,萧横霅水风。今年襟上泪,三滴万夫雄。”艾轩答士子慰吊书云:“宾之爱君,均于爱亲,忧国切于忧身,古有遗直,今难其人。”夙著有《奏议》一卷,《史记正误》二卷,《奏讲》一卷。夙弟朔,少读易,治春秋,与兄齐名,为时望所推重,人称“二刘”。朔继兄魁南省,又号大小省元,累官福建安抚司参议官。夙挺持无假借,朔则济议和易,至于轻禄位,重出处,厚名义,薄势利,盖不相让云。 夙育三子:长子弥正,次子弥棠,三子弥邵,弥正为灼生父,字退翁,号退斋,淳熙八年擢黄由榜进士,官终吏部侍郎,累封少师,尝为朱熹定谥曰“文”。时韩侂胄为相,兵祸已萌,欲使如两淮议铁钱,实为付之边事。弥正察访两淮还言:“无故先发,天理不顺;不豫轻举,人谋不从。”侂胄怒而抑之,然弥正性挺直,敢忤权贵,有声于外,林侣之建临川三贤祠于学宫,以祀黄勉斋、文丞相、而弥正与焉!其弟弥邵,字寿翁,素性狷介,勤学不辍,晨夕抄纂、考论,断制义理,一以洙泗,关洛为宗,是一位大评论家,有《易稿》、《汉考》、《深衣问辨》、《杜诗补注》诸书存世,弥邵卒年八十二,学者称习静先生。 弥正传四子:灼(克庄)、克逊、克刚、克永,诸兄弟生书香门第,长官宦世家。灼“少有异质,日诵万言,援笔立就。”在这藏书绝富的家庭环境中,面对严于仕进的学习氛刘克庄诗刻围,父辈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养,浓郁的儒理与文学熏陶,再辅以禀赋极佳的思索感悟,潜移默化,逐渐造就了一代骄子之雄才大略。灼 “小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其忆往之作《乌石山》诗云: “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灼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孩提时代的热切向往,那热爱大自然,淘气活泼的热血稚童形象跃然纸上!弥正尝为临川令,灼髫龄即随父任受庭训,其《赴桂幕发临川》诗云:“始宁卯角来,家君绾铜。”宁宗开禧二年(1206),灼 “弱冠以词赋魁胄监,入上庠。” 嘉定二年己巳(1209),灼年二十三,郊恩,以祖夙荫奏补将仕郎,更名克庄,调任靖安簿,帅漕争檄置幕下。是年,与福清县林直秘阁琢之女林节结婚。俄丁少师(弥正)艰,守制居家。嘉定五年(1212)制终,注官福州右司理参军,真州录事。江淮制置使李珏镇金陵,召入军幕。李珏谋进取,克庄有从军立功壮志,但因持论不合,主谋者忌之而求南归。嘉定十二年(1219)奉南岳祠,其《蒙恩赐监南岳》诗云:“久向嫖姚乞退闲,今朝准敕放生还。人欺解罢青油幕,帝遗监临紫盖山。”终因报国无门,旋归里闲居。 嘉定十五年(1222),胡槻经略广西,召入桂幕,克庄过起一段戎马生涯。桂之灵山秀水,风景特异,克庄日与胡帅唱酬,诗可成集。大诗人叶适读其诗《题刘潜夫南岳诗稿》,谓其“涉历老练,布置阔远,建大将旗鼓,非子孰当!”赵履常称其散语“与水心相上下。”游果山评其《杂咏》二百首云:“皆史断也。”后胡槻升迁,克庄《辞桂帅辟书作》:“旧时檄笔今焚弃,孤《资治通》负黄金百尺台。”翌年除夕,克庄归莆阳。刚好真德秀回乡,克庄师事之,所得于父师之教者不浅,时年三十七,已蔚然为文章家。真德秀更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 ”推许克庄。 理宗宝庆二年(1226),克庄年四十,改宣教郎,知建阳县。任上三年,体恤民情,“庭无留讼”,兴学施教,做了不少好事。从其题“义仓”联云:“聊为吾民留碗饭,岂无来者继心灯。”可知其功德无量。绍定元年(1228),与其朝夕相处,持家有道,相夫教子,事亲甚孝,艰苦备尝,贤惠犹加之林夫人积劳成疾,殁于建阳官廨。克庄中年丧妻,任满扶灵柩归里卜葬,自书其妻《宋林孺人墓志铭》,“既讣,乡之贤士大夫皆唁余曰:孝敬慈顺,可为内则者今亡矣!君讳节,封孺人,生于庚戌(1130)十一月十七日亥时,殁于戊子(1168)七月六日辰时,年三十九。明年小祥之翼日壬申,葬于寿溪西刘之原。(见刘尚文《莆阳金石初编》)。作悼亡妻《风入松》词二首。克庄与林节,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而今生离死别,自己“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此时,克庄的岳父林景良,因痛失独生爱女(林节)而卒,享年七十一岁。克庄与景良的翁婿关系极佳,《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七《通鉴记纂·序》载:“克庄成婚后,岁一诣林公(景良)。至必留,久者或数月,无一饭不相陪。”景良卒后,克庄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为岳父撰挽诗,行状及墓志铭。 克庄官建阳令,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其《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御史李知孝、梁成大摘其“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大笺其“讪谤当国”,触怒权相史弥远,将遭不测,多亏福建同乡右相郑清之为之辩解,谓“文字不可罪人,明时不可杀士”,乃改克庄通判潮州。以赵至道复劾,克庄改主管仙都观,旋罢官归里,[宋]刘克庄撰书《林孺人墓志铭》奉祠在籍,这就是刘克庄遭遇“江湖诗祸”“一闭幽堂十九年,万松手种已参天。” 绍定六年(12,32),起克庄通判吉州。端平元年(1234)春,有旨都堂省察,真德秀帅闽任安抚使,以机幕辟,克庄除将作簿,兼帅司参议官。夏,真公改镇温陵,克庄归里。其时弥远死,诗禁始开。克庄撰《病后访梅》诗云:“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逾月,召赴京任宗正寺主簿,以直言敢谏闻名,班对极言:“服天下莫若公,今失之私;镇天下莫若重,今失之轻。”又言“柄臣反易纲常,变乱邪正。与其徒擢取陛下之富贵而去,独留大弊极坏之朝纲。..遂使陛下疑君子之无效意,小人之有才。宣和、靖康之祸,此陛下商鉴也。”疏出,大臣魏了翁、游似击节曰:“二刘(夙、朔)后有此佳儿。”克庄一生崇尚理学、谦恭心仪师事真德秀,二人交谊甚笃,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 端平二年(1235)六月,克庄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拳拳于济王苕川之狱,虽复其爵,未雪其冤,皆人所难言。翌年,以吴昌裔疏劾,克庄主管玉局观,寻除知漳州。嘉熙元年(1237),克庄年五十一,改知袁州、旋坐先言济王事,又遭殿中侍御史蒋岘劾其“妄论朝纲”,与邑人方大琮、王迈同罢。其愤作《一剪梅·袁州解印》词云: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时穷?还是诗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常言道: “苍蝇间黑白,谗巧令亲疏。”克庄以词倾泄自己心中的愤懑,面对奸佞之徒,“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旋除云台观。 嘉熙三年(1239),李宗勉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任上守法度,抑侥幸,时人誉为“公清之相”。其荐克庄提举广东转运使兼广州市舶使,宽荷菪,严篚苞,节漕计,助边屯,施政有方。例券皆却不受,买田二百亩为南仕归丧之费。其《辞学祝文》云:“某使南粤无善状,然田里疾苦,察之熟矣。蒙恩召对,将以目击身履者归奏天子,庶几不辱君命之义。”其爱君忧国,一心为民,但得贞心能不改,纵令移植亦何妨。淳祐元年(1241),侍御史金渊竟以 “清望自拟,恃才自炫”诬克庄,遂贬主管崇禧观。 淳祐三年(1243),克庄年五十七,元旦除右侍郎官,以濮斗南疏罢,仍主崇禧观。翌年秋,授江东提点刑狱。十一月,除将作监,未几,改直华文阁。克庄《甲辰春日》云:“使者召归才四辈,臣之得罪又三年。”《谒庙祝文》云:“上不以某为腐生,擢领臬事。”理宗召廷对,克庄上疏三札,首论史嵩之,次荐遗直之臣,理宗读疏未竟,问曰:“未召者谁?”对曰:“从臣则有王遂、徐清贤、方大琮;庶僚如汤中,潘牧不幸已殁,存者黄自然、王迈耳。”大为理宗嘉纳。 淳祐六年(1246),克庄年六十。四月,令赴行在奏事,以母老乞归,理宗不许,语慰曰:“朕知卿文名,有史学,行将锡第任修纂矣。”道除太府少卿。既至,面又三劄,理宗恩宠之,赞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令与尤煜同任史事。次日兼权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又三日,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人。十一月,当时拥立理宗即位,主持废济王竑而官拜太师的史弥远,独居相位达九年,任内专擅权政,当月死去。因史嵩之服阕,职除予祠,克庄不为行词,且奏曰:“嵩之有无父之罪四,无君之罪七,臣行嵩之诰词,未知为褒为贬,且不知合带何官奉祠?”已而,有旨授嵩之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克庄复谏:“嵩之忠孝两亏,所授职名乃与元勋重德无异,乞止任命,止守本封永国公致仕。”遂与同官复奏,面对谏臣直谏抗言,理宗不得已,夺回嵩之任命。善耍两面派手法的殿中侍御史章琰趁机攻击嵩之,继而又诬劾克庄“不合奏审,直实欺君”罪,克庄被黜归,再除崇禧观。腊月二十四日去国,“在省八十日,草七十制,士大夫以为前无古人。” 淳祐七年,克庄除直宝文阁,知漳州,改直龙图阁,主管明道宫。翌年除宗正少卿,寻依旧职,知漳州,就除秘书阁修撰,福建提刑,以便养亲。甫及月,丁内艰,魏国享年八十八,克庄守制居家。《已酉祭母文》云: “去秋禋霈,吾母自魏封齐,纶言及门,已不复见。”淳祐十年(1250),克庄年六十四,十二月,除秘书监,除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兼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时事多内出,党争激烈,士大夫多清淡误国。克庄立朝侃侃而论,言忤当国,益落落难合,六上疏乞归,皆不许。寻除起居舍人兼侍讲,进言愈越激切。史宇之授官工部侍郎,克庄不草制。 淳祐十二年(1252),除右文殿修撰知建宁府,改福建转运副使,克庄发愤于前疏不纳,再疏论之,以郑发疏被免职,寝命提举明道宫,后奉祠在籍,居莆阳赋闲八年。其《示儿》诗云:“瓜李村边一亩宫、闭门不复问穷通。生羞奏技伶人里,死怕标名狎客中。讲学有谁明太极,吟诗无路和熏风。身今去老空追悔,但祝吾儿勿似翁。”真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心形依旧枕寒流。克庄优游田里,与诸友觞咏唱和,抒其悒郁不平之气。 景定元年(1260),克庄年七十四,其时贾似道还朝为相。六月,诏令克庄赴京复职,其《行期》诗云:“暮年怕与家山别,门外弓旌莫苦催。”李国庭《刘克庄年谱简编(续)》云:“克庄返朝既非魏了翁(已死)提携,也非贾似道荐举,根本上说是理宗念其老臣,欣赏其文才史学。”其时理宗见似道还朝,思念克庄, “念其老臣 ”,克庄晚年上疏或论对直言敢谏、至老愈甚,敢犯龙颜,愈显其忠心。理宗爱克庄之才,认为克庄是当之无愧的“宗主”,不仅熟悉远古近古之典,而且精熟唐典及当朝之典,故叹其“史学尤精”,所以决意任命克庄作史官:“朕知卿..有史学,..仍责修纂。”至京,六月,除秘书监,道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十一月,除兵部侍郎,直学士院。 景定三年(1262),克庄权工部尚书兼侍讲,屡为理宗器重。可是克庄却无心为官,多次乞辞,连写辞职报告,如其《庚申乞休致申省状》、《庚申辞免除秘书监》、《辞免除起居郎奏状·庚申》、《辞免兼权中舍奏状》、《辞免权兵侍兼直院兼中书奏状·庚申十一月》、《辞免兼史馆同修撰奏状·庚申十二月》。可见克庄无意为官,才多次请求辞职,其态度之坚决,绝非几句客套话可比,只是理宗强留不放,无法致仕。这对许多后人垢污克庄谄媚似道以升官的妄言,岂不是不攻自破吗?理宗慰其:“爱君忧国,至老不衰。”然克庄再以年老坚乞纳禄。八月,除焕章阁学士,守本官致仕,进封莆田县开国子。克庄晚岁居延寿村西刘,尝自撰楹联云:“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见《齐东野语》)。 度宗咸淳元年(1265),克庄年七十九,其《目眚》云:“一秋窗下少书声,目眚缠绵久未平。”郊恩进封克庄莆田县开国伯。咸淳四年(1268),克庄年八十二,度宗御笔亲批:“刘克庄谢事先朝,年事俱高,特除龙图阁学士,仍旧致仕。”咸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克庄卒于延寿村居第,年八十三。遗奏上,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定。秘书少监、福清县开国男林希逸撰《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刑部尚书洪天锡撰《后村先生墓志铭》,朝廷赐葬墓筑在笔者家乡延寿村马坑山西刘,今存墓碣刻“宋工部尚书赠少师谥文定后村刘公墓”,上款“万历戊子冬”,下款“裔孙元桂重修”。 克庄一生,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可谓贯穿南宋后半期。潜夫性耿直,才华横溢,居官清正,忧国忧民,早有文名,晚岁益著,既是南宋一代的爱国名臣,又是学贯古今的一代文宗。尝两度起草诏书,凡大诏必曰:“非克庄不可。”其学问充积,长于吏事,而为文名所胜,尤擅诗词。著有《后村先生大集集》一百九十六卷行于世,特开列如下,以飨读者:卷一至卷四十八诗;卷四十九赋;卷五十油幕笺奏;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二奏议;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九内制;卷六十至卷七十五外制;卷七十六至卷七十八奏申状;卷七十九广盐江臬二司申奏状;卷八十至卷八十一掖垣缴驳;卷八十二至卷八十三玉牒初草;卷八十四至卷八十五商书讲义、论语讲义、周礼议义;卷八十六至卷八十七进故事;卷八十八至卷九十三记;卷九十四至卷九十八序;卷九十九至卷一百十一题跋;卷一百十二字说(杂记附);卷一百十三至卷一百十五表牋;卷一百十六至卷一百二十四启;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一百二十六杂启;卷一百二十七上梁文乐语(四友除授制附);卷一百二十八至卷一百三十四书;卷一百三十五祝文;卷一百三十六至卷一百四十祭文;卷一百四十一至卷一百四十七神道碑;卷一百四十八至卷一百六十五墓志铭;卷一百六十六至卷一百七十行状;卷一百七十一疏;卷一百七十二青辞;卷一百七十三至卷一百八十六诗话;卷一百八十七至卷一百九十一长短句;卷一百九十二至卷一百九十三书判;卷一百九十四行述;卷一百九十五墓志铭;卷一百九十六谥议。 刘克庄一生著述甚丰,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学者、文学家。其诗初学“四灵”,后又学晚唐姚合、贾鸟、许浑、王建等,与江湖诗人戴复古、敖陶孙交往,眼界渐宽。转而推崇陆游、辛弃疾、其后又转而学习杨万里诗风,诗作质朴清新,词作更胜其诗,豪放雄浑。理宗语其“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瞻而序简古,片言只字,据经按史,谓非有裨于缉熙顾问可乎!”(见林希逸《后村行状》)。同代词人吴泳称赞克庄之词是:“力能笔走风雷,人道是闽乡老方回。把崇天普地,层胸荡出;横今竖古,信手拈来,使翰墨场,著伏波老,上马犹堪矍铄哉..“真德秀赞克庄:”当今词人,惟赵某、刘某(即指克庄)。”《宋诗精华录》评其:“后村诗名颇大,专攻近律,写景言情论事无一习见语,绝句尤不落俗套。”明彭韶《祠堂记》曰:“维莆至宋,文献特盛,蔡忠惠、林文节、陈正献三五公为冠冕,最后先生起而继之,文章流布,事业兼备,论者谓三五公而下,一人而已。贾似道当国,贪收德望,以慰人心,公为之出,盖贾蹈蔡氏用龟山之故智云。”《八闽通志》评其“通古今、熟典故,最为真(德秀)洪(天锡)诸君子所知。” “杨慎称克庄 “壮语足以立懦。”毛晋夸其 “雄力足以排奡 ”。清《四库全书总目》云:“文体雅洁,较胜其诗。”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云:“后村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郑王臣《莆风清籁集》评:“其诗词清而腴,旨近而远,山谷之奇峭,石湖之温润,剑南之俊逸,诚斋之雄健,兼而有之,洋洋乎盈耳哉!”陈廷焯亦称:“沈痛激烈,几欲敲碎唾壶。”刘熙载云:“后村词,旨正而语有致。”在辛派词人中,刘克庄、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而以刘克庄成就最高。近人俞陛云评曰:“笔锋犀利,若并刀剪水;节音高亢,若霜夜鸣笳,临风高咏,千载下如闻叹息声也。”周颐则谓“刘潜夫语真质可喜。”故“论者谓江西苦于丽而冗,莆阳(克庄)得其法而能瘦、能淡、能不拘对,又能变化而活动,盖虽会众作,而自为一宗者也。” “素坚冰孽心,洁立保贤贞。”考《宋史》为什么不予刘克庄立传,可能认为刘克庄与贾似道的关系而“晚节有污”,故不立传。对于刘克庄的评价也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学者王士祯最早以“右謀词谄语,连章累牍,岂真以似道为伊周武乡之比哉,抑蹈(扬)雄、(蔡)邕之覆辙而不自觉耶?”其以此语攻击克庄,妄下定论,后人多附其言,垢污克庄晚节不保,这是否构成了克庄晚年洗不清之污点?近代专家学者王明见对《刘克庄贺贾之作新论》颇有见地,他考察“谄语”所产生的历史背景,认为当时如此赞美贾似道并非刘克庄一人,满朝文武大臣甚至皇上(度宗)都有相同的论语。《宋史》贾似道本传云: “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 ‘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之‘周公’。”《贾似道传》载:“命入朝不拜。朝退,帝必起避席,目送之出殿堂始坐,继又令十日一入朝。”总之,盛赞,强留,遇礼是满朝君臣谄媚贾似道的“三部曲”,因其时似道误国之奸情尚未败露,他又长期耍弄阴谋家 “高明 ”手腕来欺骗天下,以致赢得了权倾天下,个人威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云:“公早受知忠肃贾公(涉),辨章(似道)尤相亲敬。”原来是为父亲的世交,贾似道才敬重刘克庄。“辨章师相尤奇公之文,每得公所作,必令吏录之。”今人程章灿考证:“似道荐其复出亦不无爱重文才用其所长之意。”确与事实相符。程章灿又云:“似道势位日隆,权倾朝野,克庄则已致仕里居。”这是一个准确的推论。咸淳六年(1270),似道入朝不拜,而克庄却在咸淳五年(1269)已逝世,况且克庄致仕里居是在景定五年(1264)开始,距咸淳五年,中间已达六年之久,身处莆阳穷乡僻壤,这位年迈目眚的老尚书,对贾似道的专权误国,根本无法了解,也没有与他交往,当然谈不上谄媚之作。 王士祯只是死抠刘、贾的表面现象而不放,而无视刘克庄对待其他权奸的一贯态度,历史上权奸佞倖被刘克庄一概骂倒的不计其数,就宋代而言,如蔡确、章惇、秦桧、丁大全..,比比皆是。可惜王士祯之后许多学者却拾人牙慧,说什么“刘克庄为升官而喜欢巴结权奸,那为什么又与史相作如此反复尖锐的较量,以致断送自己的前程呢?”今人研究刘克庄之专家王明见博士在《刘克庄与中国诗学》一书中云:“我们对古人的批评,应该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结论应下在充分地占有详尽考索资料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对刘克庄词中谄语的批评,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厚诬古人而添一重冤案。”向以鲜《超越江湖的诗人 ——后村研究》、复旦大学博士生王述尧《历史的天空 ——略论贾似道及其与刘克庄的关系》、孙克宽《刘后村的家世与交游》及《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是研究刘克庄的四篇重要文章。尤其是从晚宋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待刘克庄其人其事,重点考察了刘后村与史嵩之、郑清之、贾似道的关系,运用史料澄清了后村生平中的一些疑点问题,给予克庄公正的评价,很有参考价值。有人说贾似道荐克庄出山,实为理宗出之主意。学者陈祥耀认为:“刘克庄年高七十四而四入朝,的确是理宗本人极其器重的结果,决非贾似道举荐的,不是刘克庄需要去巴结贾似道,倒是贾似道需要笼络理宗如此器重的老臣刘克庄。”其结论是:“仅凭一般交往和几篇失误文字。就说他和贾结交,晚节有污点,实在是表浅之论,冤枉了作古数百年的爱国学者刘克庄。”其对克庄恭执父执之礼,目的是为自己撑腰撑台计也,克庄之致贺诸启、颂扬之语,体例则然也。纵观刘克庄一生的人品、德操、节义,对理宗嘉其“爱君忧国,至老不衰”,才是最公正的评价。 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打击,然犹不改初衷,心忧国事,悲天悯人,敢于直面现实,敢于鞭笞邪恶,有老杜情怀,“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其生平事迹可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元学案》卷四十七、《宋史翼》卷二十九、郑岳《莆阳文献》列传二十七,《闽书》卷之一百七,《嘉靖建阳县志》卷二、卷六、《隆庆仪真县志》、《正德袁州府志》、《万历粤大记》、《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八,《莆风清籁集》卷六,《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二、《书史会要》、《莆田西刘刘氏族谱》、《民国福建省志》、《莆田市志》卷四十四,《刘克庄词新释辑评》、《福建历代作家评传》、《南禅室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刘克庄年谱》及王明见《刘克庄与中国诗学》、王毅德《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五册。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