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53
人物姓名: 方大琮
人物异名: 字:德润;号:铁庵;又号:壶山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193.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183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城关后埭
亲属: 方万
非亲属: 刘克庄

传略

方大琮,字德润,号铁庵,又号壶山,慎从七世孙,万孙,孝宗淳熙十年(1183)出生高门鼎贵之家,莆阳城关后埭人。先祖慎从,字惟之,开府仪同三司慎言弟,真宗景德二年(1005)擢李迪榜进士,累迁都官郎中。慎从所至有德于民,在导江日,有楠木连理,嘉禾九穗之祥,得玺书褒异。知漳州日,兄慎言也守泉州,旌旄相望,两郡人皆荣之。《鉴明录》云:“梓里埙篪飞皂盖,棠郊花萼照朱幡。”《陈慎之文集》云:“晋室曾推二陆荣,未如方氏弟兼兄。佳辰花县联符印,此日棠郊接旆旌。” 大琮祖父万,字孟之,乃慎从来孙,居后埭一经巷,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擢梁克家榜进士,监和剂局。万留意经术,家中藏书甚富,有数万卷,为莆阳之最。万笃于教子,儒学大师朱熹名其堂曰:“一经堂。”邑人郑裕为之诗云:“莆之甲姓,实为大方。..五经在笱,一经名堂,谦以自牧,虽晦而光。..五经名家,非子谁当?”万子达,字由甫,号方壶老人,大琮父,潜心读书做学问,老宿儒无意功名,惟课子大与、大琮、大镛三人读书自娱。方巷自慎言、慎从举进士始,传至大琮时,重家教施礼乐,七代簪缨不绝,显名大噪莆阳。 宁宗开禧元年(1205),大琮弱冠之年,擢毛自知榜进士,南宫词赋第三人,授南剑州州学教授,改江西转运司参议官,知将乐县。丁外艰(父丧),服除,祀杨时等八贤于学宫。后改知永福县,值兵饥,导隘立栅禁港,发廪无虚日,时延名士讲论文议,有善政。丁内艰(母丧),居莆守孝,起复,累迁大府寺丞。大琮居官不求速化,沉郁下僚余三十年。 绍定六年(1233)十月,奸相史弥远死去,理宗亲政,改国号端平(1234)以示改元更化,他的老师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君臣似乎要有一番作为了。时大琮至临安,宰相郑清之当国,搜求名士,一见如故。清之在任上起用旧臣真德秀、魏了翁。擢大琮置谏垣,危言正论,选亲贤,远声色,杜佞幸,以襄之失为耻,荆攘之忧为惧,及缴驳数事,尤忠戆所难言,而大琮悉无忌讳。 早在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原立皇嗣(太子)赵竑,因恶史弥远专政,当宁宗病危,史弥远假传诏旨,立沂王之后赵昀为帝,即为理宗。宝庆元年(1225)潘壬等人谋立济王兹,竑度不足成事,反率兵讨平之,事闻,史弥远趁机暗中派人逼死赵竑,又劝理宗追夺了兹之王爵,降封为县公。史士魏了翁、真德秀上书为济王鸣冤,被史弥远诬为同党,朋比为奸,危害国家,理宗心中明白事为史弥远主使,只好将两人罢官,这就是南宋朝廷有名的济王冤案。 理宗端平三年(1236),大琮旋迁著作郎,授右正言;疏论天下大势,理乱安危之要。首疏以申济王冤为第一义,曰:“臣自立朝以来,每见群臣议论,始则言成方大琮像败,中则言安危,至于去岁夏五之后,景象顿异,则以存亡言矣!然徒知天下有将亡之形,不知古今有不亡之理,理者何?纲常是也。臣侧闻陛下践祚之初,故王退守藩服,霅川之事,变生不测,当时天地祖宗犹察陛下之有所制亮,陛下之不得已。既而史弥远毙矣,端平改弦,威福自出,此非昭枉雪冤之时乎?..凡逐臣羁士见扼于权奸者,无枉不白,独天伦大冤不能自明,一妇茹屈枯旱三年,匹夫非辜飞霜六月,而况先帝之子,陛下之兄(济王竑)乎?”大琮反复数千言,申大义以雪济王之冤,追罪奸相史弥远。迁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先是朝野臣僚无人敢言济王事,更谈不上为济王伸冤了。嘉熙改元(1237),自直谏诤臣大琮抗疏后,言路渐开,而已,有大臣刘克庄、王迈相继论谏,殿中侍御史蒋岘恶之,疏劾刘克庄、王迈,而以大琮为魁杰,请置重辟,理宗不允。赖上至仁,仅从薄谴,罢大琮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逾月,理宗思念大琮,语曰: “擢卿言论当体国。”大琮曰: “臣所言无非体国者。”又袖出手疏再奏;略言: “三边功赏未闻,而后宫数十之宣,一夕取办;五阃将佐暴露,而近亲双节之命,同日并颂;襄蜀流殍,而诸珰进劝未巳;江北清野,而内庭水妖方兴,非所以消疑释谤也。”理宗见大琮学富才赡,蹇谔敢言,忠谏异 国子监人,可以慨见,欣然嘉纳。 是年,大琮又上疏云:“韩侂胄、史弥远划除之余,天下人才仅存真德秀、魏了翁二人而已,陛下当馈太息彷徨,不使三十年劫火不烬之精英,一为天所夺,一为人所阻,岂不大孤人望哉?乞留了翁为朝廷重。”大琮举贤荐能,溢恶溢美,泾渭分明。自端平二年(1235)起,蒙古大汗窝阔台分道进兵,大举犯宋,延续四十年之久的蒙宋战争刚拉开序幕。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朝廷急需用人之时,理宗终于采纳大琮的建议,任用一批忠义爱国之士。而他自己却因年迈多病,乞求去任,理宗不允,命兼权直学士院。 嘉熙三年(1239),大琮五十七岁大寿,挚友刘克庄撰《念奴娇》寿方德润:“卯君来处,与眉州仙子,依稀同日。一自前朝龚(茂良)、蔡(襄)后,颇觉壶山岑寂。谁料端平,继居遗补,复有斯人出。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须信谄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诸老萧疏星欲晓,留取南都铁壁。洛社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年年岁岁,大家同做真率。”克庄此词为方德润祝寿之作,全词对德润兄赞誉极高,表达了词人劝慰德润放开心胸的旷达情怀。上片赞誉德润以为之祝寿,下片则就德润被遣,劝其放开心胸,抛却烦恼,尽情享受老来光阴和友情,情感真挚,凸显刘克庄与方德润的亲密关系。本词避免了常人写寿词落入“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之通病(见张炎《词源·杂论》)。熙四年(1240),大琮授秘阁修撰,福建路转运判官。时岁荒,闽人艰食,首发常平赈糴,自乡郡始,上四州委寓士蔡抗措置糴事。创庙学,决滞讼,礼高年,关防乡郡挠政,未尝以公款遣故旧,勤政清廉无比。 四年,加宝章阁待制,经略安抚使,封莆田县开国男。他在广东任上六年间,为民办实事,镇内百废俱兴,用朱子所定礼,以儒饰吏,以行庙祭乡饮酒礼,遂事而无倦容,下至官治门閤,悉以致饰,翼然为海藩之重,岁积余钱十万串,积四库以备用。大琮为政不事刑威,立朝又能无所付骥,以敢谏直言名重朝野,忠正睿智,政绩卓然。淳熙六年(1246),调知隆兴府,进宝章阁直学士,未到位,兼江南两路经略安抚使。七年五月,命下而卒,终于州治,年六十五。广人爱如慈父,特推人上京告大琮治状,谥忠惠,赠宝谟阁学士,依尚书例致仕。方大宗墓建在莆阳文赋里仁山大绳坑。 大琮为人精明和粹,端厚静重,平居寡言,而临大事,虽贲育不能夺。《闽书》云:“大琮祖尚晦翁,沾溉醇馥於真西山、魏鹤山,而追慕刘元城之为烈,与刘后村同时,著述甚谨,尺楮片翰,刊落陈言,辩博虽间不及后村,而粹缜过之。命词运意,以心术为根柢,气节为枝干,义理为华宝,名贤为标格。”言不过饰。 大琮耿直敢言,奏疏多疏通畅达,切中时弊,书多应酬之作,论则涉猎古今。工四六骈体,用典贴切,属对工整,且善于剪裁,自成一体。其《送广东赵舶使》诗云:“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典型尚千古,雅奥根九畴。忠愤流中垒,功名起武侯。载彼北方学,来为南国游。皇风仗宣布,蛮俗赖怀柔。偶然得共事,顾影非其俦。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抵掌谈西事,强颜愧楚囚。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惟有加餐祝,作歌壮行车舟。有诏愿亟起,且莫事锄耘。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牛。”在番禺县尉任上,有海盗抢劫商贾财物,大琮与赵舶使派人缉盗,无一漏网,彼此共结友谊,今日钱别,赋诗共抒衷情。 大琮为宋代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撰写《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大琮平生著述甚丰,盖其时集尚未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与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文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永、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卷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等分类编次。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十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孙良节编刊。现代大学者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学者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方大琮另撰有文别集《壶山四六》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姓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慕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存世,生平事迹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卷一三八《祭方铁庵文》、宋李昴英《文溪存稿》卷一二《祭广帅右史方铁庵大琮文》及《路祭方右史文》、《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八。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