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茂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49
人物姓名: 龚茂良
人物异名: 字:实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172.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121年
卒年: 1178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城厢郡学之前义井街和美巷
亲属: 龚汝翔;龚行中;龚谅;龚遂良;龚德潜
非亲属: 黄共度

传略

龚茂良,字实之,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生,莆阳城厢郡学之前义井街和美巷人(按:一说由芦埔埭迁入,一说由龚屯迁入,待考)。龚氏为东南望族,历史悠久,家世光耀。《万姓统谱》云:“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共工应是龚氏之始祖,邑人明刑部尚书林俊撰《龚氏重修族谱序》:“兹念龚氏始祖,乃光州固始人也,唐末干戈扰攘,初居于钱塘,钱氏作乱,入闽,于是第九府君忠公又迁于莆左廂郡学之前,今郑氏居也,至七世孙茂良公,年方十四五,有声庠序间际,宋绍兴丁巳(1137)而乡荐,当揭榜之日,有紫气灼天之详,莆人号曰榜少。” 据《龚氏莆田谱志》载:忠传恩,官宋承事郎;恩传聪,官天官大夫;聪传谅,赠太子太保;谅传行中,赠太子传;行中传汝翔,赠太常寺少卿;汝翔传子三:长遂良、次德潜、三茂良。”三兄弟幼年尝在莆阳常泰长基幽化院(一名雨化院)读书,其地风光旖旎,四季如春,茂良置身其地,忘情山水、恬然自适,笃学不倦,博览经袭茂良像史,风采绝伦。 少年心事当拏云,高宗绍兴八年(1138),十八岁的龚茂良初出远门赴临安应试,擢黄公度榜进士,“为榜幼”,亚魁陈俊卿,同邑林邓年七十三亦登进士第,属“榜尊”,莆人以为四异。初授南安簿,状元黄公度《送龚实之赴官南安十韵》云:“气合论文地,魂销惜别筵。离亭芳草外,飞盖落花前。北阙旧通籍,南州先著鞭。却诜丹桂早,莱子彩衣鲜。侧身聆佳政,成名及妙年。因风能见忆,得句会须传。筮仕聊栖棘,驽才阻泛莲。交情期岁晚,会面数秋天。莆水浮春树,桐城际暮烟。龚黄真忝窃,末路共腾骞。”其时,公度初仕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簿,二人同郡为官,情投意合,决心为国革故鼎新,不循旧制。 茂良在南安任上,公务之余尝游十二都报慈院。其《题报慈院》诗云:“洞寒草木酿秋光,山底云烟度短牆。隐几尘埃心已老。闭门风雨话偏长。”此诗道出一个鲜为人知之故事: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6),有僧法圆者,幼丧父,事母甚孝,建庵十二都,迎母以养,母卒,哀毁几绝。从母孀居,亦迎养之,后请为院,因名“报慈院”。茂良是个大孝子,携双亲朝夕奉侍官衙,今日游,见“君子虽殒,善名不灭”。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绍兴十二年(1142)茂良迁邵武司法,行将离别,两情依依,公度陪同茂良夜游九日山,凭吊唐德宗朝宰相姜公辅,公度作《陪实之登姜峰绝顶镌石》诗云: “抱琴历高峰,拂石就晚阴。空山对搖落,怀哉千古心。”这 “怀哉千古心”,只有琴遇知音者,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时也暗寓二公对先贤的由衷倾慕和深情慨叹!茂良在邵武任上,对民间诉讼,详察秋毫,秉公决断,拯危扶善,抑邪除恶,以端正社会风气为先。 绍兴二十一年(1151),茂良“父母卒,哀号擗踊,邻不忍闻。”归莆阳守丧,极尽孝道,服除,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泉人德之,立生祠奉祀。绍兴二十六年(1156)八月二十四日,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卒于任上。其英年早逝,魂断九泉招不得,茂良悲痛欲绝,思君一日泪沾衣。十月,亲撰《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海陵郡王亮带兵南侵,妄想一举灭宋,孝宗重新起用张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隆兴元年(1163),茂良升任吏部侍郎。二年正月,福建诸州地震。三月,张浚视师江淮,茂良言于浚曰: “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本于能断;靖康之祸,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浚深然之,荐授监察御史。九月,内侍李珂卒,赠节度使、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贤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孝宗察纳雅言,罢珂赐谥。 是年秋七月,江东、浙西大水,诏廷臣言阙政急务。时内侍梁珂、曾觌、龙大渊用事,都人为之语曰:“天上三奇日、月、星,地上三奇乙、丙、丁,人间三奇梁、龙、曾。”谓其能为人祸福也,害及百姓,甚于强盗。茂良首言及之,指责为嬖佞,小人所致,应去内侍梁珂、曾觌、龙大渊。“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孝宗“直言不闻,则已之耳目塞。”茂良迁右正言,复疏论“唐德宗谓李泌:‘人言卢杞奸邪,朕独不知,何耶?泌曰:‘此其所以为奸邪也。’今大渊、觌行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疏上,不报,茂良乃家居待罪。 乾道元年(1165),茂良赋闲在家,尝游南山广化寺分院灵源庵,题诗云:“迟回不忍去,复作抱衾留。断续云间雨,萧骚木末秋。老生那有此?渐老欲相投。最爱千山暮,钟鸣处处幽。”此诗低吟浅唱,抒发离情别绪。其早年赴官邵武宿此,今日重游,故有“复作抱衾留”之感。而今奸佞当道,宠官专权,自已岂能趋附,要与邪恶势力争夺,实属不易。茂良与公度相交莫逆,诗书往来不断,公度作《实之有诗复次其韵》云:“鞅掌从王事,招邀愧主人。弹琴秋叶落,听雨夜床亲。岁月何妨纪,诗篇莫厌频。要令千载下,不但数姜秦。” 茂良读书图报国,“臣心一片镃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遂到常泰长基幽化院旧地重游。其《幽化院》诗云:“昼寝招提最上头,饥禽无赖故喧啾。岭云西去欲成暮,山雨北来浑似秋。婉娩如今真是梦,经从似旧绝堪愁。昔年陈迹鸡窗下,日落钟鸣山更幽。”其“山雨北来浑似秋”,倾诉了自已不屑与奸佞为伍,而面对官场之险恶,危机四伏,金兵逼境,虎视眈眈,朝政岌岌,茂良更是忧心忡忡。“经从似旧绝堪愁 ”,更表达了诗人忧国忘我之情,真是 “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 乾道四年(1168)正月壬辰,邑人宰相叶颙(容)卒,诏福建路建、剑、汀、邵武四州军,科卖官盐,骚扰民户,可将本路钞盐尽罢。其时龙大渊死,茂良章再上,诏授太常少卿,五辞不拜,再诏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辞,不允,只好上任。 乾道六年(1170)三月,内侍曾觌除浙东总管。五月,起茂良广东提刑、知广州。茂良在番山之址建学,又置番禺、海南县学,风之以礼乐,导之以忠孝。改广惠庵为海会浮图,惠施棺材,收葬中原衣冠没于南者骸骨,备受百姓称颂。孝宗召对崇政殿,茂良进对曰:“岭夕土旷人稀,亦多不耕之田,盖缘顷岁湖寇侵广东,人户流移,今渐次复旧。”孝宗称善,左相俊卿欲留之,右相虞允文不乐,除直显谟阁、江西运判、兼知隆兴府江南西路安抚使。 时值江西大旱,瘟疫流行,茂良讲求荒政,奏乞孝宗免除所属郡县税赋,开仓赈济江西灾民,命医救治,全活数百万人,因救荒有功,进为敷文阁侍制。孝宗召对,奏曰:“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孝宗见其贤,除礼部侍郎。 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十五日,茂良以礼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孝宗召见叶衡及茂良,赐坐,曰:“两参政皆公议所与。”茂良曰:“大臣以道事君,遇有不可,自当启沃,岂当使迹见于外!”十二月,修吏部七司法,茂良言:“官人之道,在朝廷当量人材以擢用,在选部则宜守成法以差注。..臣谓用例破法者其害浅,因例立法者其害大。宜诏有司讲求本末,将新旧法相与参考。旧法非大有所牴捂者,弗可轻去;新立条制,凡涉宽纵,于旧法有违者,一切刊正,庶几国家成法简易明白,可以遵守。”孝宗从之。 淳熙二年,茂良与周必大荐宜黄知县刘清之。召入对,茂良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抚,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清明安定,提要挈纲而力行之。”茂良又言用人四事:“一曰辨贤否,二曰正名实,三曰使材能,四曰听换授。”其提倡“量才以录用”的任人唯贤之策,大受朝野欢迎。三年六月,为举荐朱熹,茂良曰:“近奉诏奖用廉退之士,朱熹操行耿介,屡召不起,宜蒙录用”,诏除秘书郎,可是孝宗听信谗言,不予召用。钱良臣以太府少卿为淮东总领,侵盗大军钱粮数十万,茂良劾之,而近习恐赇赂事觉,极力救之,茂良不顾。良臣因曾觌庇护,未得惩处,反召京师重用。孝宗又召史浩于四明,一味宠用内俸,置忠直朝臣于死地,南宋小王朝焉能不亡。 淳熙四年(1177)四月初七,曾觌用事,欲以文资录其孙,茂良以文武官各随本邑补格缴进,曾觌恨极。其门客谢廓然,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林光朝以“轻台谏,羞科目”为由,封还词头,拒不书黄。光朝曰:“此在公论有所未安,臣职当行,若是畏祸,忍耻,不得已书之,他日陛下必然有所悔,则臣为欺君者。臣之残年尚在人数中,岂应负此名,此臣所以不避诛斥而略陈大概。..然天子择言事之官,而臣以本职有所可否?则为犯雷霆之威,无复生全,臣已阖门待罪。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光朝 “不为难易变节,安危革行也。”赖有忠信存,波涛敦敢侮,孝宗只好遣其外放。 光朝拒不书黄之事,本与茂良无干,曾、谢硬是株连,以光朝与茂良同乡诬之,敢于抗旨,定为茂良所使。元月,茂良以“手疏恢复六事”触怒孝宗,闯下大祸,孝宗斥其“福建子不可信如此?”曾觌觉得造谣中伤,离间孝宗与茂良君臣之间的互信时机已到,便指使谢廓然劾茂良“四罪”可诛。管子云:“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孝宗见疏心知肚明,诏令茂良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淳熙五年(1178),责降安置英州。不久,父子不堪奸佞折磨,惨死贬所。茂良卒年五十八,闰六月,讣闻,震惊朝野。 茂良自绍兴八年以榜幼名动京师,历官三十载,终以参知政事之高位贬死英州。子通判晏公、知府晸公,先后诣阙讼冤迂,淳熙十四年(1187)丞相周必大为剖白,孝宗一语泄露天机:“茂良本无罪。”遂追复为资政殿学士,封秦国公,谥庄敏。工部侍郎林光朝论及茂良:“究观大臣出处之际,要当一世利害之冲,惟无私则众所归,苟不伐则事必济。”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论及茂良:“材负超轶,器局恢闳。造道深,故能泛应而不穷,进身正,故敢尽言而不讳。..然而仁人先天下之忧,重负自任;贤者备春秋之责,艰哉克终。”陆游平生最敬佩茂良之为人,其《寄龚实之正言》诗云:“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慕独斯人。”可谓“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大儒朱熹论及茂良:“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盖天下之事,必至于久而后是非之实可见。此君子之立言制行,所以不屑流俗一时之毁誉,而唯欲其无所愧悔于吾心也。” 明代大方志学家黄仲昭论及秦国公:“龚茂良以公忠直亮知孝宗,始由从官趋参大政,逾再岁不立相而专任之,其宠遇可谓隆矣。一旦为曾觌所构,辄加窜斥,父子俱死遐荒。..茂良平日言事直切,略不以穷遒介意,今岂以区区一去留间而邃变其所守哉?”自古壶山兰水育英才,仲昭坚信茂良“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刑部尚书林俊论及茂良:“与蔡(襄)陈(俊卿)二公齐名,实为莆之翘楚,自是而后登名仕,食禄王爵,代代官职,蝉联难以枚举。”诚如林俊所云:茂良从弟梦良,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法参军;兄遂良,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从弟史良,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通判;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元良,光宗绍熙间(1190-1194)特奏名,号称龚氏六桂,誉满莆阳。 茂良卒后,朝廷御赐葬墓筑于莆阳双牌石马山,九阙九埕,石碣道旁书“参知政事龚公神道”,墓前立石像四对。明宪宗成化间(1465-1505),巡按尹仁檄建祀陈俊卿、蔡襄二公名二贤祠(旧址在今中山中学内),后增入艾轩林光朝,改匾三贤。嘉靖庚申(1560),增参知政事龚茂良,从其裔孙亨奏请改匾曰四贤祠,有司春秋致祭。癸亥(1563)圯,万历间(1573-1620)陈氏裔孙布政瑛同尚书经邦重修(见《兴化府·莆田县志》)。参知政事龚茂良之 “宰政坊 ”,建在城厢义井街和美巷。而芦埔埭(荔浦)龚氏宗祠内,“家有奉祀与余同祖参知政事庄敏公牌位,乃宋时遗下,用象牙制造,四时秘藏之。”(见清康熙丁丑(1697)龚峻《龚氏世居源流》)。其宗祠楹联云: “卿土何奇,朋辈尽一流人物;公名不朽,谏章凝九死精诚。”、“同乡同榜名臣,秦国比肩齐魏国;两宋两贤参政,鱼头继踵一龙头。”(陈俊卿封魏国公)。 茂良一生睥睨权贵,胸襟磊落;居官廉勤,正直敢谏;权不私亲,法不遗爱;功不滥赏,罪不滥刑;知人善任,提携俊秀。其勤于著述,刘克庄赞其文学才华:“言语妙天下,四六尤高世。”有《奏议》六卷、《静泰堂文集》三十九卷、《文献通考》六十卷存世。茂良生平事迹可见《宋史》列传卷第一百四十四、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八、郑岳《莆阳文献》列传二十五、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七、郑王臣《莆风清籁集》卷五、清毕沅《续资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四、《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七、《莆田市志》卷四十四。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侍郎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