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32
人物姓名: 林英
人物异名: 字:希宾;一字:希贤;行:三龙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78.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24年
卒年: 1106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兴化军崇福乡兴福里长城 (张城
亲属: 林定;林显

传略

林英,字希宾,一字希贤,行三龙,仁宗天圣二年(1024)生,莆阳兴化军崇福乡兴福里长城(张城)人。英之先祖林既,字汝静,居莆之北螺村,官梁朝彭城主簿,迁常泰莒溪,再徙张城,传八世孙法幔,字惠宽,为长城启族之祖。法幔传子沙,字用淘,官宣城同知,林英撰其像赞云:“长城肇迹,奕叶尔盛,莆田著望,自从伊始。林峦拱翠,乔木家声。青云有路,困龙方起。刺史宣州、祖德日新。天地开通,人郡传名。”沙传子宝,字思珍,袭父荫,官迪功郎泉州府舶司提举。宝之曾孙诞,字无妄,官太常寺卿,诞传子英,终金紫光禄大夫。英传子定,官太常卿,英侄惟亮,官太常少卿,及定之子思明,官鸿胪寺卿,人称林氏一门四世五太常卿(见林俊《见素集》)。 天圣七年,英甫六岁,魁梧俊秀,性敏好学,能通《孝经》、《论语》。及长,忠厚庄重,“与人交,上无谄,下无狎,嗜学如饥,赴义若渴。”读《吕氏春秋》,过目成诵,邑儒咸奇之,挈与之游,自此识趣端高,学务求实,尤擅经史,人称懿行。庆历六年(1046),林英赴京应省试,擢贾黯榜进士,为一甲十七名,殿唱为避仁宗赵祯御讳,遂改名英为悦,初授泉州观察推官。 庆历七年(1047),泉郡任上,林悦与属吏协谋其力,经营有方,固结民心,和平逸乐。其尝谓属吏云:“狱之不允,有司罗之,民命脉修织也之,国短尔等慎之,毋蹈故。郡滥狱。辙自是泉无无寻迁漳州军军判官,秩满赴京,百姓遮道相送。 庆历八年(1048),诏授国子录事,悦身为事务官,佐国子祭酒及司业管理国学(太学)事务,成绩突出,旋升大林英像理寺评、忠正军节度掌书记兼监察御史。廷对,悦力辞,仁宗慰勉曰:“擢卿言职,出自朕裁,益殚忠荩,自结主知。”又面谕:“自卿初对,朕已识卿!”悦首疏论:“储嗣、纪纲、人才、为国家命脉,又乞救饥民,宽民力,惜民财,缓西夏之师。”仁宗虽是一位守成之君,却也能察纳雅言,知人善任,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故其在位时名臣辈出,如范仲淹、欧阳修、蔡襄、包拯、狄青..可惜在庆历年间(1041-1048),北宋和西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北宋军队三战皆败,而国内又出现诸多起义、兵变和叛乱。地震于夏,雨水于秋。江浙溃防,黄河溢埽,物价腾踊,民苟怀怨,悔将何及!这种形势迫使仁宗在廷对时以国计等事向林悦求教,悦历历指陈,务在爱养民力,不费民财,停止对西夏用兵,则灾异衰止而盛德日起矣!玉音嘉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甚敬惮之。 嘉祐元年(1056)正月甲寅,仁宗御大庆殿受朝,因前一日大雪夜,在禁庭跣足祷天,百官就列,及且而霁,仁宗暴感风眩,冠冕剞侧,左右以指抉其口出啖,乃小愈。戊午疾作,令宰辅文彦博议降大赦,蠲被灾田租及倚阁税。其时外戚,中人稍横,林悦疏劾罢外戚,只隆以虚秩,不宜授官,不报。悦疏乞致仕归莆阳,时年三十三。壬戌,仁宗疾小间,暂御崇政殿以安众心,见疏批曰:“卿(悦)妙年,留主台纲,即当异擢。”遂迁侍御史。 宋袭唐制,侍御史居之台院为御史台三院之首,待御史官职为从六品,亦较殿中待御史、监察御史为高。《通典》云:“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推为审讯案件;弹是纠劾百官;公廨即关于衙署之事;杂事乃御史台内部之事。林悦身居御史中丞之副,台谏论及:“今日根本之患当虑者,一曰惜名器、二曰尊儒术、三曰蓄人才、四曰惜天时、五曰节民财,不可以有警则畏,无警则玩。”仁宗嘉纳,悉如所欲施行。 嘉祐六年(1061),寻命悦监省试,兼知贡举,辛丑科省试命题微侵时事,悦为初试官,先定等,再弥封呈复考官王安石、杨乐道查看初考官所定,如与复试所定相同,则以所定之等呈给皇帝。不然,从初考或复考中选定,不另立等,是科状元为王俊民。枢密直学士程戡辈憾之,奏授林悦为太子中允,出知河东府河中县事。林悦外放,因乞归莆阳祭扫先代墓莹,仁宗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悦取《林氏族谱》以进,仁宗御览《林氏族谱》,叹比干忠谏而遇害,堪称忠烈,欣然御书“忠孝”二字于谱额,钤以御宝。又赐御诗二章,敕曰:“珍重到家,可即回京。”现累引《题谱诗》如下:其一诗云:“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上下相承同纪载,百千年后万斯年。”其二诗云:“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怀贯日忠,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见《长城林族谱》)。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日晚,在两宋诸帝中享用最长的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元九次)崩于福宁殿,英宗赵曙即位,改元治平(1064)。英宗始昏定晨省,在前后殿独决政事,诏召林悦赴经筵讲《易》,赐衣带鞍马。旋升鸿胪寺卿,悦献《备边三策》。及荐浙东宪名堪补右谏议大夫者,宰执韩琦恶其专,坚不许。悦乞祠,上留之甚力,授太常寺少卿,悦坚辞不就,仍知河东县事,借绯(按:宋制,官阶五品以上著绯衣及佩银鱼袋,未到五品而特许著绯衣的,称为借绯)。寻升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英宗召对,询以政务,问道:“先朝以来,积弊甚众,何以裁救?”林悦鉴于仁宗庆历改革失败的教训,建议采取稳妥步骤,逐渐厘革。所答皆称旨,牒授忠正军节度使。 治平四年(1067)正月初八,英宗去世,神宗赵顼即位,时年二十。熙宁元年(1068)十月戊申,建州、邵武、兴化军地震。外戚、中人建议欲取田猎异物以祭祀,林悦闻讯惊骇,疏云:“质诸《春秋》..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彰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称狝、冬狩,皆于农事之隙以讲武事也。”神宗阅疏,龙颜大悦,御批云:“卿性质纯雅,议论和平,博古通今,名臣莫过,朕之田猎取祭,外间风传之误耳!无是事也,向者两朝眷遇,屡擢太常,固以示优宠也,今朕待卿,有加无替。”遂擢林悦为刑部尚书,使臣宣谕,勉之就职,悦力以足疾辞谢不拜,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壁州,主管劝农公事。神宗爱其不恋高位厚禄,越发敬重,诏书嘉奖: “朕之用卿,卿之事朕,一由纯实,胡急流勇退,朕之念旧,难释眷怀。” 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神宗希望王安石全心辅佐其,“同济此道”,遂任命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变法运动逐渐推向高潮!极力推行青苗法,林悦以谏阻《青苗法》为王安石所忌,谢病归莆阳,日召乡老故旧林汝平、方士宁、许颖、陈琪饮酒赋诗,问以国事不答。识者谓之“此东京名士之愚也。”林悦致仕归田,旦夕思念先帝仁宗所赐《题谱诗》,遂摘其“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章句,手书一联悬之府第大门两侧,邑人起居郎蔡京闻之,诏上圣旨差遣林悦到京,悦答使者云:“臣回家不得见圣上(音容),悬此在门,出人知见圣上也。”神宗见语喜曰: “赐汝颁行天下。” 元丰八年(1085)三月五日,神宗去世,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1086),这是因为他的祖母宣仁高太后与其一起“权同听政”,军国政事的一切最高决策权掌握在高太后的手上。神宗因任用王安石变法,皇亲贵族群起反对,高太后实为总后台。今日位居太皇太后,她以恢复祖宗法度为先务,立即起用大批守旧派人物,任命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王安石推行新法。诏求能臣往抚城,宰执司马光、吕公著交章荐林悦,朝命至兴化军催迫,悦勉强赴阙。高太后召见,语悦曰: “卿历事三朝,谏达民隐,宣城之命,劳卿一行。” 俗云:“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林悦秉旨即日登道,少保刘荣以诗二章饯别,诗云:“江乡民力已凋疲,妙选名臣往抚绥。此去天朝增保障,向来帝子拥旌麾。萧生补郡能忘谏,谢守看山定有诗。相国若询周柱史,为言健似出关时。”时因安徽宣城闹灾荒,饿殍遍地,哀鸿遍野,朝廷选派名臣林悦前往抚绥,挚友少保刘荣赠诗活用汉代郭伋的典故,以喻同直言敢谏的林悦相比肩。林悦至宣城,开仓赈济灾民,省无用之费,缓刑薄征,宽力驰禁,贷民以谷麦种,谕使还业,蠲免租税。到了元祐八年(1088),宣城民食以足,反为富饶上郡,邦人德之,建生祠奉祀。悦以异绩征回,复守尚书都官员外、兼提举两浙常平、广惠农田水利。 绍圣元年(1094),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专以绍述为国是,凡诋斥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罢黜,任用改革派大臣许将、蔡京、蔡卞、林希、黄履、来之邵、张商英等居要地,协朋谋奸,报复元祐之怨。林悦谓其子定曰:“是未可以去乎?汝善为之。”复上疏力求外补,惇固留之,悦婉辞拒之,遂以朝列大夫尚书都官郎中、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兼管内劝农田水利,赐紫金鱼袋,可谓 “聪之知远,明以察微。” 元符三年(1100)正月初八,哲宗驾崩于福宁殿,其弟徽宗赵佶即位。翌年,是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翰林学士兼侍读蔡京,升任翰林学士承旨,以右司谏陈瓘论其罪:“兄弟同恶,迷国误朝,”求免其职,诏改陈瓘为无为军。蔡京力荐同乡林悦以代,悦察其奸,俯首退避。其时韩忠彦执政,谕悦云:“公以罪人之职污行检乎!君子事君行已,顾其何如耳,形迹鸟足齐虑。”遂言于徽宗,上曰:“卿弼亮四世,绩布中外,国势重轻,赖卿以平,翰林何足处焉。”立授林悦金紫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兼翰林承旨、礼部尚书、赐紫金鱼袋。 崇宁元年(1102)五月,韩忠彦与曾布不协,相交恶,尚书右仆射韩忠彦罢。曾布进言曰:“陛下欲持平用中,破党人之论以调一天下,孰敢以为不然!然元祐、绍圣两党,皆不可偏用。臣窃闻江公望为陛下言,今日之事,左不可用(苏)轼、辙,右不可用(蔡)京、卞。为其怀私挟怨,互相仇害也。愿陛下深思熟计,无使两党得志,则天下无事。”林悦为元祐党人论谏,徽宗不纳,以老疾固乞致仕,上从其请,即日登道。其时曾布亦罢相,出知润州。有饯于都闻者,以诗赠悦云:“恩沐五朝今古少,气吐九鼎海山摇。召公既去无鸣凤,魏老先亡有死鹞。”此诗活用典故,以唐代监察御史李善感直言敢谏来喻林悦,人谓”鸣凤朝阳“。再以唐代名相魏征劝谏唐太宗李世民,上只好让爱鹞闷死衣袖之中。其时林悦已七十八高龄,归田后杜门不出,督修宗祠,捐增祭田,肇修族谱,起民之病,治国之疵。并著有《终鱼集》十卷存世。 崇宁五年(1106)十月十五日,悦卒于正寝,年八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文忠。林悦居官五十六载,历事十一任,奉侍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悦性峭直有气节,不为利怵威诱,“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不猛,是为难耳。”其临终遗表犹劝徽宗清心寡欲,察贤远佞,政修祖宗之旧,思念母后之圣,重建强盛国家,再造汉唐盛世。 林悦屡沭国恩,其家恩封三代,夫人朱氏,七受诰封,夫妇卒后葬墓筑在城南锦亭(古称水亭)山前,今存神道碑题“宋故金紫林公神道”。悦之长男定,登元丰五年(1082)黄裳榜进士;次男显,官朝请大夫;孙思明,崇宁二年(1103)擢霍端友榜进士,时称三世青云林家,邑人颂诗云:“九棘冰翁才吐凤,一门玉倩喜登龙。”可谓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监察御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