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30
人物姓名: 林默
人物异名: 乳名:默娘;默治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61.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960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湄洲岛

传略

林默,乳名默娘,默治,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诞之日,异香闻里,经旬不散。”莆阳湄洲岛(一说新安里贤良港)人。湄洲岛,又名鯑山,位于莆田县东南海中,岛上可耕可渔,居民夙称饶足,其见诸载籍,如邑人宋朝散郎、集英殿修撰林光朝(艾轩)帖说:“莆海中一山,名湄洲,隔岸视之,约五、七里许,一水可到。此洲乃合两山蜿蜒之状,有千家,无一人读书,亦有田数十顷,可耕可食,鱼米极易辨。可以卜室读书,隔绝人世,无宾客尺书之扰,岛居之乐,惟某知之。”依照光朝之说,湄洲岛不仅是世外桃源,而且为高人逸士隐居修道,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地灵人杰,默娘则生于斯、长于斯,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通贤灵女。 宋潜说友《临安志》载:“神(默娘)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称龙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升化湄洲。常礼朱衣飞翻海上,土人祀之。”邑人清冀州知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像湄洲祖庙妈祖像州陈池养,其撰《孝女事实》云:“林孝女系出莆田,唐邵州刺史蕴九世孙。曾祖保吉,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弃官归隐湄屿。祖孚,袭而为福建总管。父惟悫(一作愿)为宋都巡官。孝女次六,其季也。生弥月不啼,因名曰默。八岁从塾师读,悉解文义,喜诵经礼佛。年十六,随父兄渡海,西风甚急,狂涛怒撼,舟履。孝女负父泅到岸,父竟无恙,而兄没于水。又同嫂寻其兄之尸,遥望水族辏集,舟人战栗,孝女戒勿忧,鼓枻而前,忽见尸浮水面,载之归葬,远近称其孝女。屿之西有曰门夹,石礁错杂,有商船渡北遭风,舟人哀号求救。孝女谓人宜急拯,众见风涛震荡不敢前。孝子自驾舟往救,商舟竟不沉。自是矢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人为已任,尤多于水上救人。殆海滨之人习于水性,世因称道其种种灵异,流传不衰。里人立祠祀之,号曰‘通贤灵女’。厥后,庙宇遍天下,累膺封赐。” 陈池养所称林孝女“道其种种灵异”,指得是民间传说默娘十三岁时,即得到老道士玄通授予《玄微秘法》,十六岁得井中神人所赐的铜符一双,遂能通灵变化,驱邪救世。这位渔家姑娘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解救海难、仁慈孝悌、助人济困、除寇平患、护国保民的神女。一般的航海沽客,无不耳熟能详这位大名鼎鼎之妈祖。在笔者故乡莆田,人称默娘为娘妈,林氏子姓,则径称之为姑妈。柯秉珪《圣迹图表》云:“湄人则共呼之曰姑婆,闽人则统称之曰娘妈。”姑婆与娘妈,才是民间最为质朴的称呼。俗云:于九州而有闽,于闽而有兴郡,眇湄洲之山,有神人居焉,妈祖是也。有诗赞云:“奇岛嵘嵘出海心,千波万浪献精神。世间烟火无毫着,岩前鸡犬不惊人。九转丸丹炉锤足,一叶浮槎自在乘。汉唐以后荣褒地,闽粤东南一显灵。” 早在北宋时,湄洲湾一带的海上贸易已十分兴旺,航海者终年浮家泛宅,通贤灵女妈祖已成海上航行艦船的保护神。有关妈祖最早的文献,可见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撰《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宣和四年(1122),朝廷遣使航海于高句骊,挟闽商莆阳保义郎李振以往,中流适有风涛之变,因李振之言,告诉给事中路允迪是自己家乡莆田的妈祖前来救护,遂化险为夷,使者路允迪以闻,于是中朝始知莆之湄洲屿之神之着灵验于海也。翌年,路允迪还朝奏请徽宗赐给宁海镇圣墩神女祠以 “顺济 ”庙额(见《圣迹图志 ·历朝褒封》)。 邑人绍兴八年(1138)状元黄公度《题顺济庙》诗云:“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诗人黄公度的这首杰作,应是我们至今所能读到的最早吟咏妈祖的诗作。 中国史学家十杰之一的清代赵翼,其撰《陔余丛考》卷三十五《天》载:“成化间(1465-1487),给事中陈询奉命往日本。至大洋,风雨作,舟将覆,有二红灯自天而下,遂得泊于岛。若有人告曰: ‘吾辈为天妃所遣也。’又嘉靖中,给事中陈侃奉使封琉球,遇风将覆,举舡大呼‘天妃’,亦见火光烛船,船即少宁。明日有粉蝶飞绕舟不去,黄雀立柁楼食米,顷刻风起,舟行如飞,晓至闽,午入浙之定海(俱见《七修类稿》)。吾乡陆广霖进士云:‘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士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披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 自北宋至清末,妈祖先后被二十位皇帝加封了三十五次(一说三十九次),自《天后显圣录》载:宋高宗赐予 “崇福夫人”、“灵惠夫人”封号起,从此开始确立妈祖海神的地位,此后经历朝一再褒扬诰封:宋代共十四次;元代共五次;明代共二次;清代共十四次(按:康熙二十三年加封天妃为天后,不实,无考,直到乾隆二年才得到官方政书的认可,天妃晋封为天后),共达三十五次。其中以清代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的封号长达六十四字:“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这一封号高度概括了妈祖作为海神的主要神能与恩泽,表明了历代朝廷对妈祖的虔诚敬重。 邑人明代兵部尚书林兰友撰《天妃显圣录序》云:“天妃之英灵非独著于江淮河海已也,上而国家之大事,下而草野之细故,凡竭诚致敬而祷者,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是功德不在一方,而在天下,不在一时,而在万世。”中华炎黄子孙对妈祖的信仰,既有历史的成绩,又有现实的功用。诚如革命先驱者之一的恽代英《论信仰》所云:“信仰之引人向上,固不可诬之事,且其功用能使怯者勇,弱者强,散漫者精进,躁乱者恬静,历史所载其伟大之成绩,不可偻数。”而今妈祖信仰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播化,已遍及五洲四海,作为俗信和民间宗教,至今仍以神缘的力量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中华的振兴发挥积极的启示作用。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