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承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27
人物姓名: 翁承赞
人物异名: 字:文尧;一字:文饶;自号:狎鸥翁;晚号:螺江钓翁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45.pdf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859年
卒年: 932年
籍贯: 福建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
亲属: 翁何;翁则;翁巨隅;承裕;承颖

传略

翁承赞,字文尧,一字文饶,自号狎鸥翁,晚号螺江钓翁,行十九,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生,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巨隅子三:长承赞、次承裕、三承颖,因其父购寺田筑宅漆林(福清新厝镇漆林),遂举家迁焉! 巨隅建家塾于草堂山,号“漆林书堂”,以教子弟。承赞诗云:“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其幼年体貌甚伟,且异且奇,语诙谐,长而克英克俊,砺志好学,异常勤干,立志功名。以连城之璧照千乘之珠,未可加于丰神气貌之前;以九畹之兰,三秋之菊,亦未可播于德行之后。承赞之学惟奥学,儒乃鸿儒,默识补亡,自然而备,才藻优瞻。自髫龄而抵弱冠,从乡校而游府庠,迁乔之羽翩翩,击水之鳞犹健。昭宗景福元年(892),承赞初赴长安应试,未第,其诗云: “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度四年花。” 乾宁三年(896),承赞擢崔谔榜进士,喜吟《擢进士》诗云:“霓旌引上大罗天,别领新衍意自怜。蝴蝶流莺莫先去,满城春色属群仙。”昭宗殿试新科进士十二人,承赞才思敏捷,廷对文辞清丽,足下之仙槎妥贴,手中之月桂扶疏,从容折杏花之樽晶,登陟到慈恩之梯级,钦点第三人为探花使,名动公侯。其《擢探花使》诗云: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谚云:“槐花黄,举子忙。”乾宁四年,承赞鹏程再奋,鹊箭重飞,驱笔阵以横行、评词锋而直上,又擢博学宏词科。诗人郑谷赠诗云: “名高五七字,道胜两重科。”承赞既擢高科,便膺美任,初授京兆尹参军,其诗云: “散出从来自得知,乍参公府趁衔迟。两枝丹桂虽堪贵,九品青袍又似卑。俸薄只能供买德,曹闲赢得学咏诗。交朋应笑非英俊,四十二年方展眉。”诗中向亲友诉说了自已疾志科名的艰辛! 光化二年(899),罢京兆参军,选盩屋县尉。天复元年(901),任秘书郎。三年,迁右拾遗。其时朝廷积痿已深,宦官藩镇之乱频仍,国运日颓。承赞上书云:“方镇结交权幸,终必误国。”直言敢谏,深为朝野赞许。其《题槐》诗云:“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昔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真是忠贞之心,勤政之举、溢之言表! 天祐元年(904),承翁奉昭宗之命,以右拾遗奉诏,首次来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文表一时之盛,也备受审知礼待。其《文明殿受册封闽王》诗云:“鸣佩洞庭辞帝主,登车故里册闽王。”当承赞完成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使命后,在台江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后所作,以诗纪事。其《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翁承赞像新丰市堤饯别》诗云:“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此身替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诗中先叙行去匆匆,从 “登庸楼上方停乐 ”,便赶到“新市堤边又举杯”,因为“忽闻台旨许重来”,只好怀着“离情伤远别”,而启程晋京 “还将简册回”。审知门吏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赠以诗:“建水闽山无故事,长卿岩助之前身。”是年六月,李茂贞、李继徽联合王建传檄讨伐朱全忠。八月,全忠密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辉等将兵入宫,杀死昭宗,扶立太子李祝即位,是为昭宣帝(哀帝),全忠晋相国,权倾朝野。 哀帝天祐二年(906),承赞“万重乡思望中深,”尽管亲情难舍,故土难离,但也只好告别闽王和诤友黄滔、徐寅,踏上返京的归程。其《奉使封闽王归京路》诗云:“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客程回首瞻文陛,驿路乘轺忆故乡。”承赞终于回朝复烟霄之命,归鹓鹭之班,哀帝嘉其能,“九重宣旨下丹墀,面对天颜赐锦衣。”天祐三年,诏授承赞太常博士殿中侍御史。四年三月,朱全忠迫昭宣帝禅位,篡唐自立,更名朱晃,称位于大梁,是为后梁太祖。废昭宣帝为济阴王,旋杀之。后梁开平元年(907),承赞归梁。二年,除户部员外郎,侍中韩公辟为盐铁使。三年,大礼南郊,摄太常奉御。四年二月,御史中丞兰陵萧公埙除户部侍郎,充闽王册礼使,别宣户部员外郎承赞为副使,持节奉册闽王于福州,备受审知厚待。承赞“面辞丹升,躬奉皇华,拖金纡紫,诚为异宠,而出藩专封,固是奇才”,闽王十分赏识。黄滔赠以诗“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事毕,承赞与萧公回开封复命,延英殿谢恩,上赐紫袍金带,以冠还乡之盛。旋升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其时李克用率兵与梁军会战柏乡,官军大败崩溃,精锐损失殆尽。朱晃却纵酒好色,性情淫暴,日渐骄恣,承赞觉得难与为治,遂产生去国还乡,终老故里之念。“一片归心随去棹,愿言指日拜文翁 ”,毅然辞官回闽。 承赞刚回莆阳,诤友徐寅陪其畅游延寿溪畔景祥山,设宴洗程,其《题景祥院》云:“一溪(延寿溪)拖碧绕崔嵬,瓶钵偏宜向此偎。..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心炼得成灰。”诗中表达了自已企盼自此终老山林,求佛归隐度余生。闽王见承赞还乡,真是喜出望外,派人邀请承赞来榕叙旧席间请其再度出山。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5),,承赞官大中大夫,加弘文馆学士,复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朝廷敕曰:“昌乎王道,系彼相才,前盐铁副使大中大夫上柱国赠紫金鱼袋翁承赞,才冠九流,学穷三古,两蹑青云之梯级,载攀明月之枝条,剔除清涂,骞裳昭代,垂闻望于缙绅之内,走姓名于宇宙之间,锦制衣裳,昼还乡国。..可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余如故,主者奉行。” 承赞为相,极力建议审知整饬吏治,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创四门学,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由是乡校皆游,蒙童来学,雅道靡靡,儒风优优,八闽安定,气象温和,福庆攸聚。公能事大,宣瘁尽力,国之丹青,邦之柱石,辅佐闽王,殊勋茂绩,讴歌载道。审知嘉其贤,封晋国公,赐其乡曰 “文秀”,里曰 “光贤 ”,又赐漆林庄曰 “昼锦”,以示恩宠。文尧《题故居》诗云:“一为鹅子二莲花,三望青湖四石斜。惟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十二月十二日,审知卒于威武军之使宅,享年六十有四。承赞为撰《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云:“闽王,讳审知,字信通,姓王氏,其先琅琊人也。..承赞才谢经纶,叠尘樽俎,奉至哀之托,熟勋德于生前,虑陵谷之度迁,敢编联于贞石,谨为铭曰: ‘..崇勋冠古,遗德垂名。’” 闽王审知卒后,诸子为夺政权而纷争,阋牆祸起,互相残杀,闽政日非,承赞遂称疾致仕,归隐建州(今建瓯),终日与释道交游,过着“予家药鼎分明在,好将仙方次第传”的生活。其《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云:“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锁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承赞工诗,端重典雅,“其歌诗也,则牢笼七步;其文赋也,则博换千里。”(见《唐谏议大夫翁承赞公墓志铭》)。辛文房称“其诗高妙,诗作以兵火散失,尚存诗百二十余篇,为一卷,秘书郎孙郃为序。”(见《唐才子传》卷十)。著有《谏议集》、《宏词前后集》十卷、《翁承赞诗》、《昼锦集》、李光(元隐)为作后序。所作墓志二篇见《文史》二十八辑。 后唐长兴三年(932),承赞卒,年七十四,葬建州新丰乡,将仕郎判漳州王世昌为撰《唐谏议大夫翁承赞公墓志铭》。长子玄度,官大理寺评事,迁鸿胪寺太卿,在莆阳侍贤里双峰显祖院内,建造唐谏议翁承赞祠堂。承赞居官,进则际会天子,退则遭逢闽王,至于成事之功,历官迁职,可谓超踰于众,冠绝于时。其生平事迹可见《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十、《十国春秋》卷九五、《京兆翁氏族谱》、《莆阳文献》传六、《莆风清籁集》卷二、《唐人轶事彙编》卷三十、《兴化府莆田县志》人物、《中国文学大辞典》隋唐五代文学作家、《莆田市志》卷四十四。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

御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