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本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023
人物姓名: 释本寂
人物异名: 俗姓:黄;名:崇精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36.pdf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840年
卒年: 898年
籍贯: 福建省莆田涵江黄巷村
亲属: 妙应祖师;黄莫公;黄芨

传略

全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尝言:“自从汉初年佛教传入,经历了二千年的岁月,它已渗透到中国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举个例来说,晚唐五代名僧辈出,莆阳黄氏兄弟禅师妙应和本寂,便是最著盛名的二位高僧。 释本寂,俗姓黄,名崇精,系妙应祖师胞弟,莆田涵江黄巷村人。祖父莫公,官大理寺评事。父芨,生子二,长涅槃,在囊山寺,敕授神僧,赐玉带,谥妙应大师。次崇精,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生,幼习儒业,博闻强记。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载:“少染鲁风,率多强记,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大中十二年(858),崇精父母去世,他无意仕途,欲弃儒业从胞兄出家修道。兄夙知弟本寂秉性颖悟,极具禅和智慧,植灵根之深厚可与己并驾齐驱,且为大乘根器,他日必成禅门一大宗匠,遂许胞弟出尘欲之家,入菩提之道。 释妙应预知胞弟非一介庸俗禅僧,至于受法传禅,机缘必在异乡。祖师亲携崇精赴福清东张灵石山翠石院,拜礼元修和尚为师,年十九出家,法名躭章,号本寂。咸通五年(864),崇精年二十五,落发受具足戒,“凡诸举措,若老苾刍。”不久,他告别师父,出闽云游天下,寻师访友,学道证悟。当他闻知江西宜丰洞普利院良价弘扬洞上宗风,法席鼎盛,饮誉四方,决心去瑞州洞山拜良价学禅。 洞山良价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生,俗姓俞,会稽诸暨人。他年幼从师学《般若心经》,经师指点,赴五泄山拜马祖道—的弟子灵默门下,披剃出家,二十一岁到嵩山受具足戒。后又投拜云岩昙晟门下。当他初谒昙晟,有“无情说法”机语往来。良价揭道:“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可知。”昙晟深知其有佛慧,自是竞日与其论禅。时光一晃经年,当良价要拜辞师尊之际,询问昙晟曰:“和尚百年之后,若有人问及您的相貌,该如何应对?”昙晟曰:“这个是。”良价沉默不语,心存疑惑,后来路过溪渠,忽见水中自己身影,顿悟昙晟之意,说偈道:“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这正所谓佛在心中,但向内证,不从他觅,契合真如佛性。 良价终于来到江西高安之洞山,本寂禅师像收徒传法,寺院常住僧众超五百。本寂初来洞山,参谒良价论禅,极有见地,良价嘉器,由是契合,为人室首席弟子。本寂自追随悟本禅师良价学禅十余年,师父称其“堪任大法”,遂密授心传洞山宗旨《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本寂得良价密传心印之后,旋即告别洞山,赴韶州曹溪礼拜六祖慧能真身祖塔。 六祖慧能,对开创南宗具有强烈的早期意识,后经弟子神会的弘扬,遂逐渐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慧能以后之禅宗 “一华开五叶 ”(即五家灯会),曹洞宗属其中之一叶。青原行思(? —740),俗姓刘,庐陵人。幼岁出家,投拜六祖慧能门下,得法后回到吉州,住吉安青原山净居寺。该寺建于唐景龙三年(709),后为唐代高僧七祖青原行思禅师道场,俗称大庙,正门上镌刻宋文天祥手书“青原山”三字。 石头希迁(700—790),俗姓陈,端门高要人,早年在慧能门下当小沙瀰,当慧能将入灭时,希迁泣问:“和尚百年之后,我不知道应当随何人?”慧能说: “寻思去!”慧能逝后,希迁终日静坐百思不解,后经首座师兄点拨,方悟 “寻思去 ”,要拜青原行思为师。当希迁与青原行思一席妙语,行思叹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玄宗天宝初年(742),希迁来南岳衡山,于一石台上结庵净修,人称“石头和尚”。此地原有古刹南台寺,建于南朝梁天监间(503-519)。陈高僧海印、唐无际大师希迁道场。值得一提得是,日本曹洞宗尊此为祖庭。天宝九年(750),石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和《参同契》。日本晓梅送来日本印藏经一部,1911年《日本僧经记》碑文中,称日本僧六休为石头希迁四十二代孙。南台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希迁在思想上和习禅方法上均有殊人之处,卓有成效,接引弟子无数! 希迁的得意弟子药山惟俨(751-834),俗姓韩,从希迁领悟玄旨后,住澧阳芍药山。惟俨以为“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希迁说偈赞之:“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将相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不明?”原来惟俨修禅不象凡夫俗子那样调息心事,也不为成佛作圣,唯一顺其自然就行了。 云岩昙晟(728-841),俗姓王,先是随福建长乐人怀海,在洪州新吴大雄山修行传法,此山峻险。怀海所居之处为断岩绝壁,号“百丈岩”,故人称“百丈禅师怀海”。昙晟随师学禅二十年,师逝后谒拜药山惟俨,始获彻悟,后为洞山良价师父。 自六祖慧能传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传药山惟俨,传云岩昙晟,传洞山良价,再传曹山本寂,遂有堪与临际宗比肩之曹洞宗的开创。曹洞宗禅法自成一体,本寂号“曹山”,当他礼拜慧能的浮图之后,即择江西抚州曹山荷玉寺弘禅。查《大明一统志抚州府》云:“曹山在宜兴县北三十里,旧名荷玉山,山巅曰罗汉峰,昔本寂禅师因礼曹溪六祖回此,遂易名曹山。”曹洞宗为禅宗五家(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之一。本寂为曹洞宗创宗六位始祖之一,其取“曹洞”二字为宗名,为彰显洞山与本寂曹山之殊勋,别无他意。洞山之宗,至师本寂为盛。 乾宁五年(898)妙应祖师归寂,三年后之天复元年(901)夏,本寂问知事僧: “今日是几何日月?”僧答: “六月十五日。”师云:“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行脚去。”到次日辰时,师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二,腊三十七。葬曹山之西丘山,塔名福圆。敕谥“元灯禅师”,著有《寒山子诗集清注》。本寂与妙应为同胞兄弟,莆阳历史上佛门素来雅称其为“黄家兄弟二禅师”,这两位唐代高僧,应是莆阳佛教史上引为自豪的传奇人物! 妙应禅师和本寂禅师生平事迹,可见宋普济著《五灯会元》卷第四《国欢文矩禅师》,卷第十三曹洞宗条:《曹山本寂禅师》。宋普济著《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八》。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