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326
人物姓名: 陈金标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277.pdf
出生年: 1917年
卒年: 1982年
籍贯: 福建省莆田忠门卓厝村
非亲属: 黄训;黄文狄

传略

名演员陈金标(1917—1982)莆仙戏著名演员,原籍莆田忠门卓厝村人,本姓卓,后招赘灵川太湖村陈家,改姓陈。他11岁卖身莆田“新汉宫”戏班学艺,工旦,先拜名旦黄训为师,后跟黄文狄继续深造,以其擅演贴旦人物蜚声遐迩,人称“贴旦标”,成名后曾在莆田不少戏班任演员或排戏。1948年,他随“新汉宫”班赴台湾演出,颇具特色的莆仙戏旦脚艺术经他充分发挥,深为台岛观众称道,其表演酷肖女人的舞台形象,尤为台胞赞赏。 贴旦标有不可思议的艺术天赋,虽然没有文化,但不仅能演好戏,而且能排好戏,并编导舞蹈杰作。在他青壮年时期,莆田戏班多有女演员,且有像“群芳”之类的纯粹女演员的新班,然他一介男旦敢与女旦争妍斗胜,有时对台“文武棚”竞赛,亦未尝败北,其艺术功底之厚、表演技能之高,于此可见一斑。他一生的艺术造诣和功绩是其天赋与心血凝聚的结晶,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突出的闪光点。 闪光之一—— “扫地裙”艺术首屈一指。他平生主演比较出色的有《叶李娘》《三打陶三春》等10多个传统剧目,而最拿手的是扮演《彦明嫂出路》一剧的彦明嫂,其中莆仙戏特有的传统旦科扫地裙表演,素受同行和观众一致赞绝。他小时候,早晚坚持在板凳上苦练“细蹀”。扫地裙是旦科“蹀步”中最难的动作,他亦坚持练到炉火纯青,在《彦明嫂》的表演中他将其尽情发挥,成为一大绝技:脚踢扫地的长裙但不露鞋,在舞台上正反圆场连跑36圈,脚步由慢渐快,稍微不慎就会绊倒,每次演出,台下无不掌声四起。 1979年,患有四肢麻痹症的贴旦标仍以顽强的毅力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此技和《叶李娘》等折戏表演艺术,留下珍贵的形象资料。 闪光之二——继承创新,古为今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莆田县典型(实验)剧团专职导演,倾注全力传艺排戏,先后导演《朱弁回朝》《孟道休妻》等数十个传统剧目。他反对死搬硬套传统艺术,主张合理运用,应需改革。他还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瑞兰走雨》(即元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并撷取众多传统剧目“走雨”表演程式的精华,创作舞蹈《走雨》,又根据佛教法事“九莲灯”表演形式,创作《双莲灯》舞蹈,参加福建省民间舞蹈会演,都获创作奖。这两个舞蹈作品都富有新意,且都是喷射泥土芳香的艺术精品。尤其是伞舞《走雨》,1959年由福建省民间歌舞团请他加工排演,为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演节目,誉满京华,震动全国舞坛,荣获文化部创作奖,并拍成电影,出版画册。当时陈金标被特邀随同晋京观礼,见到党中央领导,与全国文艺界名流梅兰芳、马连良、侯宝林、姜妙香、筱白玉孀等人聚会联欢。梅兰芳还特地请陈金标到他家里,向陈学习莆仙戏“扇法”及伞舞动作,并合影留念。在倾谈伞舞的创作构思和导演的过程中,陈金标告诉这位京剧艺术大师:自己限于文化水平,不能以文字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对于总体设计和舞蹈演进程序的构思,只靠强记,或在数十张白纸上画上千万个仅仅他自己看得懂的圆圈黑点为记号,代表舞蹈演员的台位变化。大师闻毕赞叹不已!闪光之三——做人做戏,人德戏德。他将其师黄训“人做好了,戏必然演得更好”的教诲,终生奉为圭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明志,戏德亦高,在舞台生涯数十年间,从来不分城乡畛域,不管棚下观众多少,都一样认真表演。因此,当年莆仙观众评赞他的表演是:“一本楷书字帖,一笔不苟!”陈金标生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第三、四届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逝世前犹任莆田县莆仙戏一团及省艺校莆仙戏班艺术顾问,参加导演《白蛇传》《河山碧血》《百花公主》等戏。唯因“文革”期间备受摧残迫害,体弱多病,逝世时年仅66岁。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书设戏史探究、戏海钩沉、戏人传奇和戏册弁序四个栏目,收录了《莆仙戏剧种探源》《试论莆仙戏与梨园戏的源流关系》《两个<张协状元>剧本渊源关系谫探》《解放后莆仙戏名老艺人述略》《<莆仙十音八乐>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演员
职位
艺术顾问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