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啸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322
人物姓名: 陈啸高
人物异名: 原名:陈金模;曾用名:陈加谟、陈模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271.pdf
出生年: 1903年
卒年: 1976年
亲属: 吴淑

传略

戏剧家陈啸高(1903—1976)福建戏剧家,原名陈金模,曾用名陈加谟、陈模,仙游县井头村人,幼年失恃,由其伯祖母抚育。伯祖母一生爱看莆仙戏,对啸高影响甚深。童年时期他便酷爱莆仙戏并经常模仿表演动作。 五四运动之后,陈啸高到福州念中学,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看到电影银幕和话剧舞台表演艺术样样都比莆仙戏新鲜进步。1921年夏天,他回家乡参加“仙游新剧社”,在《爱国的妓女》一剧中扮演丫头。厥后3年许,他一边先后在涵江、仙游等地邮局工作,一边积极参加社会戏剧活动。1926年他考进上海大学,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卅”运动,并潜心研究戏剧。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党组织派到仙游工作,其间曾在善化小学主持过一次进步的戏剧演出,主要剧目中有他自己编写的《顾正红之死》。 1927年,中共福建省委遭到破坏,啸高亦被通缉,遁往上海寻找组织未果,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旋而考进上海艺大文学系,一学期后却因经济困难辍学。1929年他离沪回梓,应邀到仙游县女中导演话剧《刀痕》,年底与扮演该剧女主角的吴淑琼结为伉俪。翌年夫妇二人同往香港、广州过着流亡生活。数年后经厦门返回仙游,旋又去沪,因受中国旅行剧团演出曹禺名著《雷雨》的鼓舞,夫妇二人决意回仙游办报,提倡话剧。 “七七事变”后,啸高参加仙游县抗敌后援会,演出《张家店》《毒药》等独幕话剧。是年初冬,仙游成立抗日剧社,他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越两年后,他又赴沪在中法艺术学校和中法剧社深造,后因参加联名检举当过汉奸的校长,被特务盯梢,又遁回故乡。1941年初,他参加仙游乡土戏剧改良委员会,主持兴化戏训练班,并筹建了仙游模范乐剧队,担任队长兼编剧,改编《斩浦霖》《梁红玉》《大义灭亲》,创作《群魔》《狼狗坑》等剧本,经常带队到城乡演出,宣传抗日。其间,他对兴化戏的传统表演程式,还做过“话剧加唱”的改革尝试。此外,他还创作了《弄假成真》《众怒》《光明的梦》《路》等许多话剧,发表在上海《文艺阵地》和福建《改进》等刊物上。 解放前夕,陈啸高与福建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担任游击区的《群众简报》编辑。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是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事,后来被派到福州市各闽剧班社指导戏曲改革工作。 1952年成立的福州市闽剧工作者协会,他被选为该会第一任理事长。第二年春天,他被调到福建省戏曲改进委员会工作,秋天又调任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长,为全省各地方戏曲剧种改革,为闽剧的组织和艺术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1959年,他作为福建省戏曲巡回演出团总团长,率领闽剧和莆仙戏两个剧种代表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并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演。当时莆仙戏代表队演出的《团圆之后》轰动全国,与《三打王英》一起被选进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演出,并上台接见以陈啸高为首的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0年,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成立,陈啸高调任该所戏曲历史研究室主任,全身心地投入福建戏剧史研究。同年,他应邀到北京中国戏曲研究院参加编写近代戏曲史。他不但对莆仙戏的历史源流,而且对全省各个剧种的来龙去脉,都不断广泛搜集史料,深入调查研究,从无到有,点滴成篇,写了约20万字的专文史稿,为全面研究福建戏剧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十年动乱,陈啸高备受迫害摧残,身患重病,1976年2月在仙游故乡逝世,终年73岁。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书设戏史探究、戏海钩沉、戏人传奇和戏册弁序四个栏目,收录了《莆仙戏剧种探源》《试论莆仙戏与梨园戏的源流关系》《两个<张协状元>剧本渊源关系谫探》《解放后莆仙戏名老艺人述略》《<莆仙十音八乐>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队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