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乌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316
人物姓名: 陈乌铿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262.pdf
出生年: 1889年
卒年: 1963年
籍贯: 福建省莆田县常太

传略

名靓妆陈乌铿(1889—1963)因其以擅演靓妆著称,莆仙戏剧界和民间观众都称其曰“靓妆铿”,晚年投身空门为僧,法名释慈泉。他是莆田县常太人,幼年家贫,卖身莆田“紫星楼”戏班学艺,主学靓妆,兼学末脚等,戏路颇广,尤擅扮演大花、二花行当的历史人物,如《三国》戏的曹操、张飞等。他清末便已成名,民国初期是本剧种靓妆行当之佼佼者。据前辈艺人传说,30年代陈乌铿和傅起云,被莆仙观众称为靓妆双绝!陈乌铿成名后长期为本班主要演员,后来亦应邀任过“成月楼”“瑞如”“宝聚”等班主演。1920年至1923年间,“紫星楼”班代表莆仙戏剧种首次出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演出。当年陈乌铿在国外舞台上扮演的有《伐子都》《三国》《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封神榜》等剧目中的靓妆脚色,精湛的演技颇为新、马莆仙华侨称道。40多岁后,他时而在班演戏,时而应聘到各戏班排戏传艺,先后在莆田“新共和”“益华风”等名班为启蒙师傅或排练新戏。57岁到莆田龟山寺出家,礼该寺旅居马来西亚侨僧福智为师,终生梵修,不复回俗。 陈乌铿靓妆艺术功底颇厚,将近50年的艺术生涯,舞台上的基本功几乎都融化为台下日常生活的习惯动作,甚至待人接物都像演戏。出家后在山门生活近20年间,无论是上香礼佛、梵唱诵经,抑或早晚上殿下堂,一举一动都是舞台靓妆动作,因而僧俗人们都称他是“带戏修行”者。其实这位著名的山门老艺人,是身入空门,心在舞台。解放后直至其归西前夕,他不断向莆仙戏下一代艺人传授艺术,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其一,凡有上山求教的演员,无论识与不识,他都留宿山门,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传授艺术;其二,1959年莆仙戏传统名剧《三打王英》决定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名演员游金锁扮演的王英是靓妆行当,排演一直不够理想,陈乌铿应邀走出空门,下山到大众剧团精心排练,古老的传统靓妆表演艺术轰动京沪,蜚声全国剧坛;其三,1963年,莆田县艺校为了抢救传统艺术,排练传统剧目《方腊》,县文化主管部门派人上山再请乌铿,当时他卧病禅床,听清来意后,不假思索地答应带病坐轿下山排练传艺。然而,排练不到10天,病情加重,县艺校又雇轿子将其送回龟山禅房,未及半月,他便悄然往生归西。当时僧俗人们又异口同声称赞莆仙戏这位著名靓妆:“带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书设戏史探究、戏海钩沉、戏人传奇和戏册弁序四个栏目,收录了《莆仙戏剧种探源》《试论莆仙戏与梨园戏的源流关系》《两个<张协状元>剧本渊源关系谫探》《解放后莆仙戏名老艺人述略》《<莆仙十音八乐>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主演
职位
主演
职位
主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