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095
人物姓名: 汪道昆
人物异名: 字:伯玉;又字:玉卿;号:南明;南溟;太函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399.pdf
出生年: 1525年
卒年: 1593年
籍贯: 安徽歙县

传略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又字玉卿,号南明、南溟、太函,晚号涵翁,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义乌知县。教民讲武,人人能投石超距,世称义乌兵。后历官襄阳知府、福建兵备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攻陷兴化府(今福建莆田),汪道昆回浙江招募“义乌兵”,同戚继光大破之。以功升福建按察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隆庆中(1569-1571),起为两阳巡抚,晋副都御史,调抚湖广。万历初(1573),任兵部左侍郎,告归,以病卒。 道昆以诗文名世,与王世贞并称“两司马”,为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谓汪道昆文简而有法,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谓“伯玉为古文,初剿袭空同、槐野二家,稍加琢磨,成名之后,肆意纵笔,沓拖潦倒,而循声者犹目之曰大家。于诗本无所解,沿袭七子末流,妄为大言欺世”。 道昆对戏剧创作成就远在诗文之上。明吕天成《曲品》谓其戏曲有“清新俊逸之音,调笑诙谐之致”,而明沈德符《顾曲杂言》则称其剧作“都非当行”,体例近于传奇,而缺少杂剧特色。著有杂剧五种,《高唐记》、《洛神记》《五湖记》《京兆记》《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前四种今存,合称为《大雅堂乐府》,后一种佚。诗文有《太函集》。生平事迹见明喻均《山居文稿》卷七《汪南明先生墓志铭》。 (摘自《中国文学大辞典》明代文学作家) 汪道昆,字伯玉,世贞同年进士,大学士张居正亦其同年生也。父七十寿,道昆当其意,居正亟称之,世贞笔之艺苑卮言曰:“文繁而有法者,于鳞简而有法者伯玉。”道昆由是名大起,晚年官兵部左侍郎,世贞亦尝贰兵部,天下称两司马,世贞颇不乐,尝自悔奖道昆之违心之论云。 (摘自《明史》文苑列传三)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