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017
人物姓名: 张清泉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463.pdf
性别:
出生年: 1940年
籍贯: 仙游县赖店镇
亲属: 严金陆

传略

张清泉(1940—),原籍仙游县赖店镇,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曾任印尼仙溪福利基金会名誉主席,经营行业涉及造纸、酒店、医院、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张清泉父亲严金陆,原为仙游县盖尾镇湖宅村人,少年时因家庭贫困前往赖店坂头村张家当佣耕,由于为人诚实,又能吃苦,雇主便将其招为儿子。1936年,严金陆完婚后随赖店同乡远渡重洋,从披荆斩棘、结草为庐的刀耕火种开始,到肩挑贩运的艰苦创业,风风雨雨几十年,终于事业有成。 张清泉是严金陆的大儿子,由于父亲入赘改严姓张。张清泉从小就与父母同甘共苦,受到良好的家庭薰陶和教育,学识渊博,卓识远见。特别是海外艰辛的商旅生涯,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闯荡世界的胆量与卓识。他从拾纸盒糊口开始,发展到创办纸盒厂、发电厂;从造纸业、酒家起步,发展到经营医院、房地产;从小本生意做起,发展到跨国大买卖,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事业蒸蒸日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但拥有世界先进的造纸生产线,还先后创办了发电厂、酒店、医院等多家企业,成为海外著名华侨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期间,张清泉先后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创办了3家大酒店,并在北京、天津、南京、山东等地投资创办造纸厂,开发房地产,还创办“海底世界”现代化游乐园,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张清泉在商界长袖善舞,对公益事业更是热心有余。在海外,张清泉积极参与侨团工作,出钱出力,不遗余力地推动华侨公益事业发展,深得华人赞誉。在侨居地,每悉侨民生活困难,他都会主动送钱送物,扶贫帮困,并建造了多处房子给难侨居住。他还将自己创办的中华医院赠送给当地政府,以缓解侨居地百姓看病难问题。张清泉乐善好施的义举,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广为传颂。 张清泉从小深受父母爱国爱乡的思想影响,始终不忘祖国和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中国改革开放后,他多次回乡考察,慷慨解囊,支持家乡教育和卫生事业建设。早在1978年,他就开始联络海外乡亲,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分别在仙游境内18个乡镇各建一幢小学教学楼和华侨中学教学楼。1992年,他在百忙之中再次抽空返乡,开始实施新一轮的教育捐赠计划,先后在仙游的凤山、园庄等山区乡镇兴建了6所华侨初级中学,独资创办了仙游县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并与其他8位侨胞一道共同捐建了仙游第二华侨中学。1993年,他又发动侨胞捐资兴建仙游县中医院病房大楼。在随后的数年中,张清泉先后捐资2000多万元,为家乡建设了24所“希望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以来,张清泉与其他华侨一道,捐资创办了仙游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华侨道德中学和象洋、杉尾、昌山等小学。其中捐赠仙游县华侨中学86万元、第二华侨中学146万元、华侨职专384万元、初级中学135万元、枫亭海平中学100万元、凤山中学56万元、130万元。同时,他还捐建仙游县中医院、华侨大厦、兰溪大桥、昌山村基金会等多项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 张清泉具有捐赠不图名的高尚品德,侨胞们集体为家乡捐赠同一公益事业时,往往他捐赠的数额最多,而名字总是向后排。有一次,他捐赠135万元支援华侨中学建设,理应排名榜首,他却刻意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后面。仙游县政府为了弘扬张清泉重教兴学的精神,决定用其父母名字为学校命名。他却谦逊地说:“还是以华侨名义命名好,人多力量大!”可见张清泉的高风亮节。 张清泉一生以俭为本,穿衣吃饭从不讲究,大多数积累用于公益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由于张清泉对家乡的特殊贡献,福建省政府授予他“重教兴学”金质奖章,并在仙游县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内立碑表彰;福建民政厅授予他“八闽慈善奖”;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文献奖章”和“荣誉市民”称号。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