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012
人物姓名: 何青原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457.pdf
性别:
出生年: 1922年
籍贯: 中国北方

传略

何青原(1922—),祖籍中国北方,出生后因家庭贫困,无法养活,父母忍痛割爱,将3岁的儿子送到莆田江口镇新井村,由其伯母抚养。8岁时,养父母带着何青原到印尼雅加达读书,但因家庭拮据,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青原少年时就开始帮助养父母料理自行车修理店生意,因手脚勤快,人缘极佳,深受顾客好评。随着何青原的逐渐长大,何家自行车修理店生意也日渐红火。有了一定积累之后,何青原便将自行车修理店改为三轮车销售店。随后,何青原又拓展了汽车零件的销售业务,生意逐渐扩大。1949年,何青原又同他人合伙创办了汽车销售公司。此后,何家生意蒸蒸日上,事业日渐兴隆。 20世纪60年期间,何青原创办了“三化公司”,主营味精、调味品、食盐等食品添加剂。虽然何青原勤劳能干,诚信经营,但时运不佳,生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何青原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折不挠的精神,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终于使三化公司逐渐走出困境,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随后,他又创办了富玛高(集团)有限公司、东国尔惹化工味精厂、莎嘉岭粮精厂、英智柠檬酸厂、英智甜蜜素厂、印尼天然盐厂等企业。何青原亲任董事长,谨慎经营,事必躬亲,企业不断壮大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后,何青原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一片深情,毅然决定回国投资兴业。他先是在厦门创办了糖蜜素化工有限公司。接着,又在深圳、上海、杭州、桂林、阳泉等地开设分公司,都获得了成功。 何青原是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他积极参与侨居国的公益事业和华侨社团工作,华人们称赞他古道热肠、乐善好施。凡扶贫济困、赈灾救灾和办学办医之事,他都热心参与、慷慨解囊。据旅外乡亲介绍,何青原在侨居国捐赠的公益事业比家乡捐赠数额更大,得到海外乡亲的好评。 “关山难断故园情,岁月不老游子心”。何青原虽然身居异国他乡,但始终心系故园。早在1952年,何青原就与何金保等侨胞一道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踊跃投资参与建设江口侨光电厂和侨声电影院。20世纪60年代初,家乡发生自然灾害,何青原和众多侨胞一道,捐赠了多批化肥支持家乡百姓发展生产。20世纪70年代期间,他先后参与捐建港后小学和其他公益事业,深受家乡百姓好评。 晚年的何青原思乡恋祖情愫更加强烈。从1982年起,他几乎年年都要返回家乡走走看看,以缓解心中的思乡之情。为了使爱国爱乡的薪火代代相传,何青原经常携带子孙回乡寻根问祖,且每次返乡都带回一份份深情厚意,屡屡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何青原参与捐建的公益事业项目达20多个,如锦江中学富玛1号楼和2号楼、平民医院富玛楼、青原楼、莆田学院富玛高楼、江口新井村村道以及江口中心小学、江口镇敬老院、莆田县侨联大厦、江口侨联大厦等公益事业建设,都倾注着何青原的一片爱乡之情。 何青原的殷殷故乡情和拳拳赤子心,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颂,受到了家乡人民政府的表彰,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乐育英才”、“兴医利民”、“热心公益”等奖匾和金质奖章、荣誉证书等,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