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0008
人物姓名: 邱德霖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314.pdf
性别:
出生年: 1902年
卒年: 不详
籍贯: 仙游县榜头镇灵山村

传略

仙游县榜头镇灵山村人。邱德霖早年家庭贫困,民国二年(1914年)经人介绍到福州同乡烟店当学徒。民国二十年(1921年),邱德霖开始自立门户,从事小商贩生意,肩挑烟丝到连江、罗源及闽东各县贩卖,以搏微利。 邱德霖勤劳节俭,诚信经营,略有余钱后便在福州城内后街开办小烟店。但因缺乏经验,经营不善,烟店开张不久便倒闭了,只好仍做肩挑小贩。历经三、四年之后,邱德霖又积有微资,回到福州南台开设烟铺。他汲取了上次开店失败的教训,谨慎经营,生意稳步发展。 邱德霖经营成功之后,便迁往南台田庄后街创办更大规模的烟铺,旗开得胜,迅速发展起来。 于是,邱德霖便举家迁往福州定居,在福州大桥头中平路(田庄)创办了“邱德康”烟行。此后,邱德霖烟行生意蒸蒸日上,日进斗金,盈利甚丰,购买了土地,建筑了行栈和仓库,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在福州商界渐有名望。 邱德霖善于开发新产品,先后研制了10多个烟丝品种,如黄条丝(盒装)、特沙烟丝、厚烟、沙县烟丝、大力烟丝、皮丝、广东烟及香烟等。同时,邱德霖还在烟丝中加入中药,拌制出各种气味清醇的香烟。加上“邱德康”香烟包装精致,装璜雅观,便于携带,颇受顾客欢迎,产品远销省内外。 “邱德康”香烟销路扩大之后,邱德霖决定加大投资,扩建厂房、仓库和货栈,先后购置了3台刨烟机,雇用固定工人100多人,旺季时还雇用70多人临时工,香烟产量迅速增长,市场不断扩大。抗战前夕,邱德霖的生意发展迅速,产品供不应求,又雇用了几十名技术工人,机械、人工同时刨制烟丝,以增加产量。“邱德康”的香烟因质量好、产量多、规模大,迅速发展成为福州地区著名的大烟行。 福州沦陷后,“邱德康”的福州烟行和连江琯头烟厂遭日伪军洗劫,损失惨重,被迫关闭。邱书霖举家迁回仙游,在县城开办“祥康”糖行,经营蔗糖生意。 抗战胜利后,邱德霖全家迁回福州,重整旗鼓,继续经营“邱德康”烟行,并创办了联兴冰糖厂,兼营蔗糖、冰糖等。同时,为了扩大经营和拓展海外市场,邱德霖开始拓展对外贸易,将福建的茶、烟、李干、香菇、笋干、中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往香港销售,并通过香港转口贸易销往东南亚各国。同时,邱德霖还在上海设立商行,将福建土特产销往上海,又从上海购买日用百货运回福建销售,生意日益扩大,成为福州工商业界的巨子。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邱德霖为了扩展海外业务,举家迁往香港,在香港设立了“瑞康”商行,除了经营香烟、土特产外,还兼营西药。随后,邱德霖又在香港创办了永生果子厂,生产蜜饯,品种多达10多种,远销欧美及日本等国。 民国后期,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福州“邱德康”烟行出现了危机,邱德霖投入黄金300多两,以维持烟行生意。然而,“邱德康”的烟行刚有转机,香港“瑞康”商行的厂房却遭香港政府征用,损失巨大,“瑞康”商行被迫收盘。随后,邱德霖又在香港新界租地创办了鸡、鸭养殖场,兼营豆腐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拼搏,生意开始发展。但邱德霖因年纪大了,力不从心,退出商海,由子女继续经营。 邱德霖生平乐善好施,为人慷慨。抗战时期,沿海公路遭破坏,交通阻塞,家乡青年学生跋山涉水,步行赴省报考大学或北上升学,经常到德康行投宿。邱书霖热情接待,努力为兴化学子提供方便。每年春节前后,福州地区发动商人义赈,邱德霖都会施舍大米三、四百担,帮助贫困百姓过好年。家乡兴建坝下桥和仙水桥时,邱书霖也慷慨解囊,大力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家乡的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邱书霖都给予了经济援助。 邱书霖商旅生涯坎坷曲折,时起时伏,但从总体上讲是个成功的商人。邱书霖晚年侨居美国,依子女安度晚年。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