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小学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4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2
页码:
863-8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县小学体育的发展历程。在清光绪年间,一些小学开始开设体育课,讲授兵式体操。民国时期,体操成为必修课,并逐渐引入更多体育项目。建国后,体育课成为必修课程,并逐步规范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活动一度中断,但之后又逐渐恢复。1977年后,小学开始加强对优秀体育苗子的培养工作,并开展体育达标活动。1990年时,各小学都设有学校体育代表队。
关键词:
莆田县
体育
学校体育
小学体育
内容
清光绪年间,砺青、普东、进群、通德、湖山、哲明、培德、铸新等小学相继开设体育课,每周1~2小时,讲授兵式体操。砺青小学体育课设有平台、水平杠、木马、球竿、哑铃、印度棒、投球、木枪等项目。
民国初期,体操课作为各小学的必修课,每周安排3课时。民国3年(1914),砺青小学举行首届校田径运动会,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发展。民国12年,小学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以体操、田径、球类和游戏为主。上课期间,上午有早操和课间操,下午有课外活动,但缺乏严密组织与训练。之后,从日本警官学校毕业的陈乃元在莆田任体育教师后,体育课程引进日本学校的体育内容,增设哑铃、队列、队形操、跳、跑、木马、单双杠、跳箱等项目。
民国25年,教育部制订《小学体育教授细目》、《乡村小学体育实施法》,但部分小学因条件限制,仍依教师的专长与场地器材决定授课内容。
建国后,规定体育课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小学体育每周设两节体育课。1953年,省教育局派郑藩来莆田指导城、涵小学体育教学,使小学的体育教学逐渐走上正轨。
1957年起,贯彻教育部颁发《体育教育大纲》,各小学逐步配齐体育教师,体育活动更趋正常化。1963年,全县各小学按教育部新颁的《小学体育教材大纲》授课,并于12月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加强对小学体育教研组的领导。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小学一度停课。1970年后,体育课用省编的《军事体育教材》施教。涵江实验小学、城厢各小学也相继组织运动队,进行训练。之后,黄石五龙小学、黄石小学、黄瓜小学等恢复课外活动,组织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队。
1974年,各学区小学基本上恢复原来的体育教学,小学生的体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同年,涵江实验小学荣获全国小学田径通讯赛第一名。1974年后,黄石西洪小学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基层小学“向上杯”篮球比赛冠军。1975年,黄石五龙小学被评为全国、全省体育基层先进单位、学校体育先进单位。1975年10月19日,莆田县代表队参加莆田地区第三届小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次年11月,参加莆田地区第四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又获得男子甲、乙两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1977年,教育部颁发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后,县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规定小学优秀运动员可以优先录取或保送进初中就学,于是,各小学加强对优秀体育苗子的培养工作。1983年4月7日,新华社记者与福建省12家报刊记者专程到涵江实验小学和黄瓜小学采访,《北京周报》在头版发表了长篇专稿,向国内外进行宣传。中央电视台记者还深入黄瓜岛作一周的采访。拍摄了《小岛盛开田径花》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多次播放。1984年,全县22个学区和2所重点小学设立24个田径训练点,进一步推进小学体育的发展。
1985年,各小学及中心小学开始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开展体育达标活动,各小学普遍建立学校体育代表队,开展业余训练及小型多样的竞赛,陆续为各级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迄1990年,上述情况基本不变。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