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孕产妇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3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孕产妇保健
分类号: R17
页数: 1
页码: 8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孕产妇保健在莆田县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新法接生得到普及,接生员培训和农村医生兼任等方式提高了接生技术水平。孕产妇系统管理也得到了实施,管理率达到61.9%,合格率达到66.2%。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等指标得到了显著下降。
关键词: 莆田县 医药卫生 妇幼保健 孕产妇保健

内容

一、新法接生
  建国前,在民间一向是由产婆土法接生,造成妇婴疾病多、死亡率高。西医传入莆田后,西医院开始用新法接生,但并未普及。建国后,1951年开始举办接生员轮训班,普遍在农村推行新法接生。至1985年,共培训32期1066人(包括旧产婆350人),复训9期203人。通过培训、复训,接生员基本能掌握产前检查、临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窒息急救等医护技术,部分接生员还能掌握计划生育的上环、取环技术。1985年,基本上实现每村有1~2名接生员。1990年,全县农村接生员有540人,其中由农村医生兼任的110人,合格卫生员兼任的91人。
  1951~1955年,全县共组建接生站20个、接生组21个,每站配备2~5名助产士或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1956~1960年,全县建立23所中心产院,一般设床位5~10张。主要任务是:收容产妇住院接生;辅导接生员、旧产婆;定期召开例会、消毒产包、进行孕产妇登记、产前检查、产后随访等。随着住院分娩人数增加和新法接生率提高,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
  据1986年统计,产妇死亡率为5.4/万。1990年,该项指标为3.92/万。
  二、孕产妇系统管理
  1983年,全县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至1990年底,全县有404个行政村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占全县总村数的82.67%,管理孕产妇12050人,管理率61.9%,合格率66.2%。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后,围产儿死亡率由1982年27.66‰下降至1984年的17.65‰,早产儿由3.17%下降至1.96。新生儿死亡原因,1982年以窒息、早产占首位,1983~1984年以先天畸形为主。1986年统计:婴儿死亡率26.3‰,新生儿死亡率13.35‰,围产儿死亡率23.06‰1990年,以上3项指标分别为20.03‰、10.34‰、20.12‰。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