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3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队伍
分类号:
G525.1
页数:
3
页码:
796-7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县教师队伍的来源、编制和组织情况。教师来源包括历代官学教员、书院主讲、社学老成有品学者、塾师等;编制根据学生人数和班级数进行规定;组织则包括教职员联谊会和中国教育工会莆田县委员会等组织。
关键词:
莆田县
教师
队伍
内容
一、来源
清前历代官学的教授、教谕、训导属国家编制,由朝廷任命,多由特奏名进士或国子监舍选生员充任。书院主讲多由真才实学的名儒,或辞官归里的进士充当。社学则由当地老成有品学者或辞官归里的官佐充任。塾师由秀才、贡生充任。民国间,塾师多由失业的中小学教师充任,也有由私塾优等生充当。
幼儿园 清末至民国时期,教师多来自师范幼稚科毕业生。建国后,称教养员,其来源不一,少数为中等师范幼师毕业生,其余有以下几种:一为普通中学高、初中及小学毕业生;二为有文化的家庭妇女;三为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1985年相当一部分由职业高中幼师班毕业生充任。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教养员835人(女性829人),其中公办的96人,村聘的739人。
小学 创办时期,教师皆由庠生或私塾教师转任,堂长多系举贡生员或留学生。民国间,主要来源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普通中学毕业生、其他中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和经过训练的塾师。建国后,原有小学教师留用。1951年小学校数增多,师资欠缺。除由中等师范毕业生充任外,余由社会失业知识分子经短期训练后充任,或吸收高初中毕业生充任民办小学教师。1954年,一批机关干部派任小学行政领导或教师。1957年始有复退军人充任小学教师。1962年部分中学教师下放小学任教。1966年前,仍以中等师范毕业生为主。“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范学校一度停办,小学教师失去来源。1972年招聘普通中学高、初中毕业生充任民办教师(1979年底停止民办教师招聘)。1974年通过考试招聘离退休公办教师子女补员顶替任小学教师(1983年停止此类招聘)。1979年复由中等师范毕业生充任。1986年招聘教师子女(由非农业户口)100名“以工代干”充任农村小学教师。其后,小学教师悉由中等师范毕业生充任。1990年,全县有公办小学教师6382人、民办小学教师1593人,共7975人,其中中等师范、高中毕业学历6661人,女性1435人。
中等学校 清光绪时,教师多为举人、贡生、留学生、外籍传教士。官立兴郡中学堂监督、总教习系由翰林、进士充当。后渐有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聘任教。民国期间,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建国后,除公民、军训、童训教员暂缓安排外,其余的教师维持原职原薪。1952年、1954年调派2批行政机关干部充任中学校长或政治教员。1965年前,教师大多来源于高等学校本科、专科毕业生。1958年后,中学教师时感不足,遂提拔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下放干部、中等师范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充任。1972年招聘高中毕业生充实初中民办教师(1979年底,停止招聘)。1981年吸收一批在外地任教的中学教师回县任教。其间,一批前被下放的中学教师因落实政策陆续回校任教。1990年,全县有公办中学教师4164人、民办中学教师88人,计425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024人,女性557人。
业余学校 建国前,教师多由小学教师兼任,或由高中学生经训练后充当。建国初期,多由小学教师兼任或由社会知识青年担任。政治教师多由办学单位的领导干部兼任。1981年后,人事部门始分配高等学校毕业生充任。1990年,全县有公派教师124人,校聘教师472人,共596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124人。
二、编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官立兴郡中学堂有学生2班,教师5人,教师人数与班级的比为2.5∶1,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为1∶16。民国25年(1936)小学教师人数与班级数的比为1.3∶1,小学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为1∶32.4。私塾每班有塾师1人,塾师与学生数的比为1∶23。
1950年县人民政府规定:初小班学生额40人,每班配教师1人;高小班学生额30人,每班配教师1.5人。1952年县文教科报告称:小学教师员额紧缺,涵江中心小学24个班学生1498人,仅配校长1人,教师24人。1954年根据省教育厅通知,中等学校始行教师编制定额制度:高中每班配教师2.5人,初中每班配教师2人。全校教职员与学生的比为1∶13.
省重点中、小学教师编制适当照顾:小学每班配教师1.7人,高中每班配教师3.8人,初中每班配教师3人。
1985年县教育局规定,中心小学每班配教职员1.5人,其余小学每班配教职员1.3人。
三、组织
莆田县教职员联谊会民国时期创设,具体时间不详,下设教职员福利社。1949年撤销。
中国教育工会莆田县委员会 1950年4月成立,初名莆田县教育工作者联谊会。1951年5月,召开第一届教工代表大会,始改为中国教育工会莆田县委员会(简称县教工会)。其后,各中等学校及小学学区相继成立基层教工会,会称为中国教育工会莆田县xx中学(中心小学)委员会,在校教职员工不分性别、籍贯、宗教信仰、民族,只要是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的并赞成该会章程,履行入会手续均可为会员。1957年基层教工会设立教工互助储金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工会陷于瘫痪。1980年,学校教工会恢复活动。同年,举行全县第四届教工代表大会,恢复教工会活动。工会主席下设宣传、组织、生活、经费稽核、女工工作小组。1985年,基层学校相继举行教工代表大会(会议)。其后,学校教工会的领导机构兼为学校教工代表大会(会议)的常设机构。1990年全县有61个学校基层教工委员会,教工会会员11474人。
莆田县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 1988年9月成立,该会以“团结离退休教职工,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为宗旨,协会设组织、宣传、业务、生活福利、女工诸组。1990年,协会下8个分会按乡、镇区划设立,有会员586人。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