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工资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27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工资福利
分类号:
F249.24
页数:
4
页码:
706-709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莆田县在不同历史时期(明朝、清朝、建国后)的官员工资福利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干部管理
莆田县
内容
一、官员工资福利
明朝,莆田县知县月俸粮7石5斗;马1匹,马夫30丁,月折银40两;柴薪皂隶4名,每名辨银12两。县丞月俸粮6石5斗;马匹、马夫折银与知县同;柴薪皂隶2名,辨银与知县同。主月俸粮5石5斗;马匹、马夫折银与知县同;柴薪皂隶与县丞同。典史月俸粮3石;马匹、马夫折银与知县同;柴薪皂隶1名,辨银与知县同。
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月俸银45两,县丞月俸银40两,典史月俸银31两5钱2分,教谕、训导月俸银各40两。
二、干部工资福利
建国后,干部、职工工资待遇不断变化、提高。
工资制度
1950~1951年,贯彻中央“凡留用原职的职工和公教人员,一般暂时按旧支薪,原实行供给制的干部不变”的规定,全县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的工资制度。当时,党政机关干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大米22.5公斤。以后由供给制逐步过渡为包干制。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一部分实行供给制,一部分实行工资制。
1952年3月,实行供给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加津贴制度。1955年4月,取消工资分和物价津贴制度,实行统一的货币工资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县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分别列入18个等级(从13级至30级),其中正副县长为13~16级,正副科(局)长17~20级,科员21~24级,办事员25~26级,勤杂人员27~30级;区公所的正副区长18~22级,助理员21~26级,勤杂人员27~30级。各级工资额如次:13级122元,14级106元,15级96元,16级86元,17级77元,18级68元,19级62元,20级56元,21级50元,22级45元,23级40元,24级35元,25级30元,26级26元,27级24元,28级22元,29级20元,30级18元。
工资调整与改革
1956年6月,执行国务院规定,全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提高14.5%,职务升级人员工资一般提1~2级,职务不动人员提1级,特殊情况提2级。1963年7月,全国性职工工资升级,升级面为40%,10级以上干部不予升级,全县干部升级6417人,升级面为43.46%,月增资总额42095.5元,人均月增资6.56元。1971年工资调整全县升级9571人,占职工总数的46.75%,月增资总额80683.53元,人均月增资8.43元。1977年工资调整,全县升级8484人,占职工总数的42.59%,月增资总额66938.76元,人均月增资7.89元。1978年,按职工总数2%升级,全县升级392人,月增资总额3273.20元,人均月增资8.35元。1979年11月,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按40%升级面调资,全县升级10857人,占职工总数的43.35%,月增资总额88810.26元,人均月增资8.18元。
1981年10月,中小学教职工、医疗卫生部门的部分职工、运动员、专职教练员及从事体育事业的人员调整工资,全县调资9221人,月增资总额72016元,人均增资7.81元。1982年12月,调整国家机关、科学文教卫生等部门部分职工工资,全县18502人办理调资手续,调整后月增资总额139320元,人均月增资7.53元。
1985年7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工资总额包括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和地区工资补贴三部分。全县15947名工作人员参加工资改革,月增资总额359700元,人均增资22.55元。1986年,执行国务院《关于1986年解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工资问题的通知》规定,全县5610名工作人员调升一级工资。
1987年1月起,执行福建省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套改工资的补充通知》,283人(科长、副科长、科员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职务工资调进第五档次,月增资总额1919.00元,人均增资6.92元。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也调进本职务的最低档次,全县兑现升级9721人,月增资总额99445.8元,人均增资10.23元。同年10月份起,7684名中年专业技术人员向上升一级工资;9062名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
1989年10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普调,全县16239人增加一级工资,月增资总额118798.05元,人均月增资7.32元;离退休人员3266人,月增离退休费27326.25元,人均月增资8.37元。1990年10月,为解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问题,全县16128名工作人员再升一级工资,月增资总额136233.16元,人均月增资8.45元;离退休人员3266人,月增离退休费45713.81元,人均月增资13.99元;退职人员333人,月增退职费6183元,人均月增资18.57元。
1990年底,全县列入工资基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计18245人,月工资总额3057600元,人均167.58元。
奖励工资1957年前,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实行奖励工资。1958~1959年,实行一次性年终跃进奖。1966~1976年,奖金制度停止执行,改为“附加工资”,固定发放。1977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奖励制度,实行一次性年终奖励,按人均10元发放。1984年起,每人每年60元;1986年起,每人每年120元。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年人均奖金最高不超过3个月基本工资额。有经济收入和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剧团等),全年人均奖金按不超过1.5个月基本工资发放。
津贴与补贴1962年统一夜班津贴标准,每人每班0.2元。1979年11月,夜间12时前的每人每班0.3元,零点以后每人每班0.4元(有的企业为0.4元或0.6元)。1987年,12点之前提高到0.8元,零点之后为1元。
1964年起,实行在南日、湄洲等海岛工作的人员享受每人每月5元的海岛补贴,高温作业每人每月津贴5元,从事能毒害身体工作的每人每月津贴保健食品6.2元。1983年,冷冻低温作业每人月津贴8元。1987年,海岛补贴提高到7元。1988年,高温作业津贴提高到9元,有毒有害工作津贴提高到12元。1989年冷冻低温工作津贴提高到12元。
1966年,实行职工生活津贴,每人月享受1.5元补贴,1979年补贴提高到5元,1982年7月起,提高到10元,1983年9月起,每月享受粮价补贴3元。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教师和护士除按规定发给工龄津贴外,还分别加发教龄津贴或护龄津贴。1987年、1988年物价上涨幅度大,每人每月又享受22.70元的物价补贴。至1990年底,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享受津贴或补贴的人员计16191人,月人均66.70元,其中福建省粮价补贴3元,副食品价格补贴5元,奖金20元(奖励工资15元,生活补助5元),生活费用补贴16元,主要食品价格补贴13.70元,粮油价格补贴9元。
离退休干部工资1958年始,国家规定离休干部按本人工资100%发给。退休干部工作年限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75%发给,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70%发给,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60%发给。
福利 1954年,县、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每人每月按8个工资分,乡(镇)一级按6个工资分计发福利费。1956年,区以上工作人员按工资总额5%提取,乡(镇)干部按3%提取,作为职工福利费。1957年以后福利费标准经过几次修改。1980年7月起,由每人每月1.40元提高为2.00元。职工遇有生育、疾病、负伤、残废、死亡等可以享受经济补助等待遇。
离、退休干部按国家规定在政治上和同级在职干部享有同等待遇,在生活上享受在职干部的医疗、保健、住房、福利和供应等方面的待遇。1945年9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根据参加工作的不同时间,按本人标准工资每年分别增发1个月,1.5个月和2个月的生活补助费。退休干部,按参加工作的年限分别加发5~15%的退休补助费。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还享受建房费补助;离、退休干部都享受房屋修缮费补助。1983年起,从县财政每人每年提取150元特需经费,用于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同年1月起,退休干部每人每月享受福利费2元。1984年起,每年都对离休干部进行一次体检。根据本人自愿和健康状况,经原单位组织批准,可组织他们参加休养或参观旅游。1985至1990年,先后有5批离休干部到庐山、厦门、漳州、武夷山等地参加健康疗养或参观旅游,人数达100多人次。
1985年5月起,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发给17元生活补贴费。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