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25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兵
分类号: E28
页数: 5
页码: 670-674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民兵组织建设、民兵训练、武器装备、主要活动和民兵代表大会等方面内容,涉及民兵的基本情况和组织建设情况。
关键词: 军事 民兵 莆田县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建设
  莆田解放前夕,中共莆田县委建立民兵和基干队。民国37年底,山区的大洋、瑞云、琼峰、大所、白伏等地成立民兵组织,计143人。
  建国初,全县有12个区建立民兵组织,人数共6139人。
  1951年,统一民兵编制:县建团,区建营,乡、街设民兵队部,各村视民兵人数组建分队或小队。并按年龄、性别和任务,分为民兵队和自卫队。1951年9月,取消自卫队,把年满18至40岁的男性公民编入民兵组织,除年满18至25岁,政治纯洁,身体强壮,家庭劳力充足的编为基干民兵外,其余编为普通民兵。是年全县有民兵19000人。1953年全县,民兵总数达51966人,其中基干队民兵10808人,编为43个中队。1958年,按照《兵役法》规定,把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合二为一,在全县进行预备役登记、工作。预备役人员编入基干民兵。
  1958年9月“大办民兵师”,全县掀起全民皆兵运动。除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和残疾人外,凡年满16至50周岁,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均为民兵。其中16至30周岁身体健康、政治纯洁的男性公民编为基干民兵,其余编为普通民兵,至1958年底,全县民兵增至362403人,占总人口的42.7%,编成12个师,68个团,395个营,2740个连,9836个排。
  1961年12月,根据《民兵工作条例》,民兵组织分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武装基干民兵三种类型。1962年8月,全县有武装基干民兵连58个,计7127人。1965年,全县有武装基干民兵1个营、315连、2383个排。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公社两级人武部干部奉命介入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基层民兵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1969年4月,恢复一年一度的民兵整组工作。9月,组建省属武装民兵团1个,县属武装民兵团1个,独立营1个,共7205人。1974年,在26个武装基干连中又分别组建通信、侦察、打坦克等技术分队;在城郊下磨大队组建一个通信连,计356人。1975年8月,全县全面开展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建立各级民兵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1976年7月,全县有民兵400138人,其中基干民兵245276人,武装基干民兵12605人。
  1980年,全县有民兵410555人,其中武装基干民兵43338人,编为26个营,342个连。1982年将基层民兵的三种类型,改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两种,取消县编师、公社编团的硬性规定。在农村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编连、营,在城市以厂矿、企事业为单位,按人数多少分别编排、连、营。男公民参加民兵年龄为16至35岁;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全县民兵总数145778人,其中基干民兵43759人,编为372个基干连,1267个基干排。
  1985年,以“减少数量组织,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为指针,制定基干民兵组、装、训五年计划,并开始实施。
  第二节 民兵训练
  1952年,举行首期民兵冬季训练,受训民兵16539人,其中基干民兵3600人。同时,举办首期民兵干部集训,参加训练的民兵干部217人。1955年11月,开办沿海民兵冬训教员训练班,进行射击、投弹、攻防战术、侦察等项目的训练,时间5天,人数325人。1956年在梧塘、忠门、埭头3个区20个乡推行预备役士兵的训练,训练预备役教员76人,预备役士兵1855人。1957年,分期分批开展海岛基干民兵军事训练,首批训练南日岛民兵350人。1959年,第一次开展重机枪及各种炮的训练和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全民练兵活动。5月,第一批民兵干部教员开训,986人受训。1960年军事训练以民兵干部、技术兵为重点,共参训83604人,其中炮兵、工程兵、通讯兵、卫生兵等专业技术兵11934人,排以上干部10050人。是年组织59596名民兵参加军事野营活动。
  1961年后,开展小型、就地、分散训练。1962年6月,全县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民兵军事训练的重点转到沿海岛屿和反空降地区。至8月10日,全县共训练武装基干民兵58个连,7198人,其中排以上干部722人。1963年6月普遍开展军事野营活动。1964年推广郭兴福教学法。10月全县举行民兵尖子班比武大会,386人参加比武。1969年,重点组训独立团、营民兵。全县训练民兵19563人,其中专业兵2005人,民兵干部8445人。1971年,26个公社(镇)、122个大队民兵营(连)10476名民兵参加支前、抗小股特务登陆和反空降演练。1973年至1975年,重点抓专职武装干部、民兵连(营)长和武装基干民兵的技术、战术训练。同时集训重火器和通信、侦察、卫生等技术兵。1977年9月,举行民兵射击、队列、刺杀、投弹、通讯、救护、五公里越野等项目的军体比赛,全县有27个公社(镇)代表队计820人参加。
  1978年后,为了适应现代战争、提高训练质量、减轻群众负担,改革民兵军事训练。1979年始,专职武装干部由军分区组织集训;民兵骨干由县、社结合培训11。基干民兵由社、队集中训练为主。
  1982年试行“二改一”(即把两年训练30天的训练任务改为一年训练30天),全县共训练基干民兵749人,其中步兵558人。经考核合格率达100%。1986年后,民兵年度训练人数都保持在一定数量,突出参训率、合格率和合格储备率。
  第三节 武器装备
  莆田县民兵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解放军。建国初期一部分武器是在剿匪反霸斗争中缴获来的。
  1948年底,县民兵组织有枪枝140支,子弹521发。莆田解放后,民兵武器装备得到改善:50年代,主要是汉阳造79步枪、日造三八式65步枪。1952年冬统计,全县民兵有步(马)枪3055支,手提机枪6挺,短枪2035支,刺刀69把,战刀99把,矛子84支,土枪5662支,土炮15门,枪榴筒5具,手榴弹2792枚,枪榴弹17发,各种子弹46248发。50年代后期,淘汰部分旧式武器,配备53式步骑枪、仿苏53式轻机枪、美式汤姆生冲锋枪、马克沁重机枪和各种轻便火炮等。1961年,全县民兵配有短枪114支,步骑枪3789支,冲锋枪72支,轻机枪126挺,重机枪30挺,高射机枪8挺,60迫击炮18门,82迫击炮12门,57无后座力炮12门,手榴弹6042枚,各种子弹173152发,各种炮弹3601发。1972年起,莆田县民兵武器装备开始更新换代。1980年,全县民兵武器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制式化。主要有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60迫击炮,53式82迫击炮和57式82无后座力炮等。民兵通讯配有线电话、步话机和电台等。
  第四节 主要活动
  一、剿匪
  建国初期,民兵配合解放军剿匪。至1950年4月,全县共俘获匪徒298名,击毙匪徒97名,227名匪徒自新,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164支。1956年底,基本肃清境内的残匪潜敌。
  二、反击敌特武装袭扰建国后,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不断派出小股武装对沿海地区进行骚犹破坏。沿海民兵配合部队,击退国民党“永嘉”号兵舰和多艘汽艇的袭扰,歼敌30多名。1950年6月,灵川东沙民兵配合公安部队捕获国民党保密局潜入的特务24人;1952年1月23日,民兵与驻莆禧解放军阻击3000余名国民党军对湄洲岛的进犯,打死打伤来犯之敌60余人。1963年10月莆坂、官庄、凤迹等地民兵配合部队,全歼偷渡登陆的武装特务。10月24日,铁灶公社民兵又围歼偷渡登陆的一股武装特务。
  三、军民共建海防
  军民联防 建国初期,在匪患严重的沿海地区,联防网络星罗棋布。1952年9月,沿海10个区,设立联防基点39个。1956年,驻南日岛石盘村的公安38团5连与民兵联防的经验,在全军政工会议上获高度评价,《解放军报》为此发表了社论。1958年,县人武部、公安局与海防部队建立对敌斗争的“四道防线”:第一道,以渔民为基础,配合海军、海上武工队,开展海上对敌斗争;第二道,以守备部队为骨干,民兵为主体,共守海防;第三道,发动民兵,监视反、坏分子,控制可能下海投敌的危险分子;第四道,以公安机关为主,加强民兵侦察,打击潜敌活动。南日岛实行军政、军民统一领导,当地民兵与驻岛部队密切配合,共同守岛,1960年9月14日国务院授予南日岛军民“全国军民联防联建标兵”的称号。1960~1964年3月,全县民兵配合公安机关侦破匪特案46起、下海投敌案9起,擒获案犯45名;侦破反革命集团案7起,擒获集犯48人;侦破其他案13起,擒获案犯52人。1963年,对联防组织作了两次调整,全县有军民联防组织4个,民兵联防组织37个,县与县联防组织4个。1971年8月19~22日,组织民兵进行参战支前、抗小股匪特登陆和反敌空降演习。1976年后,调整和整顿联防组织。1984年3月,县成立军警民联防领导小组,沿海各乡、镇分别成立联防机构。
  建哨值勤 建国初期,沿海10个区79个乡、镇,逐步建立区武装民兵组织和民兵海防哨所。1953年上半年,全县有各类海防哨所148处(不含南日岛)。同年12月,沿海建立民兵固定哨所和港口检查站。1954年,全县有民兵海防固定哨42个,港口检查站38个。1956年6月,沿海第一线有民兵固定哨66个,主要港口检查站34个。在南日、五屿、黄瓜等15个乡,由民兵、渔民编成15个组,进行海上巡逻活动。1958年9月,贯彻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共组建民兵岗哨251个,执勤民兵达3539人,其中:固定哨125个,执勤民兵2118人;巡逻哨79个,执勤民兵1348人;反空降哨6个,执勤民兵36人;护桥哨5个,执勤民兵40人。1961年11月,调整民兵岗哨为79个,其中固定哨43个,巡逻哨30个,护桥哨2个,对空监视哨4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有五分之一的哨所中断执勤。1972年后对民兵岗哨作了调整。
  第五节 民兵代表大会
  从1956~1988年全县召开8次民兵代表大会。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