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24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驻军
分类号: E265
页数: 6
页码: 662-667
摘要: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在莆田地区的驻军情况,包括军队的编制、驻扎位置、兵力分配以及历史沿革等。
关键词: 军事 驻军 莆田县

内容

第一节 宋代驻军
  一、禁军
  宋之正规军,除防守京师外,轮番调戍各地。驻扎兴化军的禁军称“威果指挥营”,嘉祐四年(1059)置。初定“毋得过四百人”,元丰四年(1081)增为510人。专责捕盗,不许他役。二、厢军
  为宋诸州之镇兵,归地方政府指挥,粮、饷较禁军为低,兴化军所属的厢军有:
  广节指挥营 熙宁三年(1070)置,初为教阅厢军,后改为广节指挥,元丰三年(1080),升为下禁军。定额为350人。
  保节指挥营 为不教阅厢军。元丰四年(1081)分作二十四及二十五两指挥营。二十四指挥营184人,二十五指挥营150人。
  壮城指挥营 共50人,绍兴十二年(1142)置。
  牢城指挥营 有210人。
  剩员指挥营 由老病军员组成,管173人。
  宁节指挥营 绍兴十一年(1141)置。由老病军员组成。乾道五年(1169),改名宁节指挥使,管24人。
  第二节 元代驻军
  元代有镇戍军营,兵制不详。旧志载:“大德四年(1300)定例,兴化路只令千户镇守,毫州与福新轮委万户一员分镇,一年一更”。
  第三节 明代驻军
  一、卫、所、巡检司驻兵
  洪武元年(1368)设兴化卫。洪武二十年(1387)设平海卫和莆禧守御千户所专为防御倭寇。
  兴化、平海卫二卫各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及守御千户所六所。兴化卫有兵6189名,内操屯旗军5039人,出海旗军1150名。平海卫有兵5516人,内派驻南日岛900人,守城旗军4616人。
  莆禧守御千户所 隶于平海卫,原额旗军1221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平海卫与镇海卫兵员对调;莆禧千户所与铜山千户所兵员对调。
  巡检司 明洪武初,为了加强防御力量,于卫、所之间设迎仙寨、冲沁寨、嵌头寨、青山寨、吉了寨五个寨堡,每寨置巡检司一员,弓兵100人守御。弘治十四年(1501)减为80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莆田知县孙继有为了镇压广业人民的起义,奏请增设大洋巡检司。
  墩台 明洪武年间,于五寨之间添设墩台,共59所,司报警、传递消息之事。至万历末,墩台仅存17所,每墩台拨军士5名防守。
  二、客兵
  “嘉靖间倭患严重,始设参游,带领各处客兵至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专设中路守备一员,辖福州、兴化、泉州、永宁各卫、所军队并兴化、泉州二府陆路客兵。守备衙门设在兴化府。县城内驻扎客兵二营。
  明隆庆六年(1572),戚继光置营望仙门(莆田城南门)外,计官兵602员。
  明万历十九年(1591),添设兴泉营,屯莆田城北门外,第二年改称兴化新营。万历二十五年(1597),又设右营,屯莆田城北门外西庚地方。以驻望仙门外旧营为前营,兴化新营为左营,裁守备,设游击领之。万历三十一年(1603),右营调守平海;前营、左营仍驻府城,后因饷缺,每营官兵定额450名。
  三、水兵
  明初,兴化府设南日山水寨,后因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于景泰间移新安里吉了澳。
  南日山水寨水兵由兴化、平海、泉州三卫拨旗军充当:兴化卫拨甲军405名,分驾官快哨船9艘;平海卫拨甲军770名,分驾官快哨船10艘;泉州卫拨甲军335名,分驾官快哨船10艘。
  此外,尚有南北海洋哨拨甲军269名,分驾官快哨船6艘;守备双屿甲军218名,分驾官快哨船7艘。
  第四节 清代驻军
  一、陆师
  清顺治三年(1646)十月,清军都督张应元带马步兵二千余名进驻莆田城。顺治五年(1648)七月,清军将领佟国鼐等议设左、右两协驻守兴化:副将满进忠带兵一千,为左协城守,驻扎在兴化府教场;副将沈灿带兵一千,为右协城守,驻扎城南一带。八年(1651)春,右协归并左协副将满进忠管辖,下设左右两营,分布莆、仙二县水陆各汛巡防。康熙六年(1667),兴化左协改为镇标(清代各地总兵亲辖之绿营兵),设总兵官一员,领中、左、右三营,每营战守兵1000人。另添设城守一营,专门负责守城事务,守兵1000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朝统一台湾后,裁城守一营,拨赴台湾镇守。康熙三十六年(1697),调兴化中营兵1000名,增防汀州。兴化协标只设左右二营,兵2000名。康熙三十七年(1698),协镇副将董大功划定左右二营防区:兼济河以北及西,由左营游击调度巡防;兼济河以南及东,由右营游击调度巡防,每年由千总、把总轮换带兵汛守。康熙五十一年(1712),右营游击领兵240名,改驻仙游县城。
  清嘉庆十三年(1808),裁左营守备一员,改设在台湾扈尾(今台湾淡水港),调左右两营各150名兵戍守艋舺(今台北市)。道光六年(1826)调整驻莆兵,兴协副将1人,驻扎府城,标下左右二营。
  清同治年间,左右两营互为调防,调湘军一营为擢胜营,驻扎东岩山,专事训练。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擢胜营调去泉州,调达字营驻东岩山,后改为福锐营。三十二年(1906)只存马步战守兵300余人。二、水师
  清康熙七年(1668),调同安杜永和带水师二营移镇兴化府,泊三江口。每营大小战船40艘。继而,总兵黄翼代之入城镇守。并裁撤兴化原协中左二营,右营改拨为城守营,原城守营改拨为镇标右营。同安调来的两营官兵一为中营,随镇防城;一为左营,驻防涵江,操练船兵。康熙十六年(1677),在兴化湾湾外面的海潭岛(今平潭)设水师镇营,三江口属其汛地。以上皆为古代水师。近代海军始于同治年间,时左宗棠督闽,设水师协一营于湄洲。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裁去水师协,以海军浅水舰游弋洋面。
  三、塘汛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对台湾进行军事封锁,在莆田设许多军事小据点,名曰塘汛,大曰寨,小曰墩。
  兴化城守左营辖地
  宁海寨:驻把总1员,兵80名,辖4墩。
  百美寨:驻把总1员,兵75名,辖3墩。
  岸寻寨:驻百总1员,兵40名。
  江口大寨(并桥中水寨):驻把总1员,兵60名。辖1墩1寨5塘。
  黄石汛:驻千总1员,兵50名,兼辖3寨。
  兴化城守右营辖地
  濑溪寨:驻把总1员,兵76名,兼辖长岭寨及4塘。每塘守兵5名。
  清康熙十八年(1679)复界后,添设汛地2处:忠门汛,驻把总1员,兵112名,兼辖3汛;平海汛,驻千总1员,兵89名,兼辖嵌头寨。
  清乾隆年间,对左右营分防汛地作了调整。
  左营分防汛地
  府城汛:驻马步兵340名,随防千总1名,外委1名。
  江口汛:驻步兵86名(含分防各塘、墩之兵),千把1名,外委1名。
  涵江汛:驻步兵142名,千把1名,外委1名。
  黄石汛:驻步兵40名,轮防千把1名,辖天马汛。
  青山汛:驻步兵35名,派防外委1名。
  百美汛:驻步兵36名,轮防千把1名,外委1名,辖三江口汛岸胜寨。
  美澜汛:驻步兵42名,派防外委1名。
  宁海汛:驻步兵61名,派防外委1名。
  右营分防汛地
  府城汛:马步兵260名,随防千总1名,外委1名。
  濑溪汛:马步兵335名。轮防千总或把总1名,外委1名,兼辖4塘。
  忠门汛:马步兵42名,轮防千总或把总1名,外委1名,辖莆禧等3汛。
  平海汛:马步兵89名,轮防干总1名,外委1名,辖嵌头汛。
  四、水汛
  南日汛:领兵70名,配坐战船二艘巡防。
  三江口汛:领兵30名,配坐战船一艘巡防。
  湄洲汛:领兵70名,配坐战船二艘巡防。
  平海汛;领兵30名,配坐战船一艘巡防。
  三江口涂尾山顶;添设千总或把总1名,外委1名,领兵5名,查验船只出入。
  以上在光绪年间均废。
  五、巡检司
  清初,将明朝的6个巡检司改为涵江、迎仙、凌厝、大洋4个巡检司,每司弓兵数名。
  第五节 民国时期驻军
  一、北洋军阀驻军
  民国元年(1912),前清驻东岩山的福锐营,改为陆军调往福州。同年,因黄濂起义,福建督军派新军第十一师旅长孙葆容带兵三营来莆镇压。民国2年,江涛营驻莆田,参与镇压黄濂起义军。
  民国7年,护法之役,福建督军李厚基(属北洋军阀,也称北军)派马督彪营来莆与江涛营协防。马部怀疑江部,迫其离城。江涛营转向粤军(南军)许崇智,与民军合攻莆城,北洋军阀段祺瑞派“模范团”耿锡龄来莆协守,以装备齐全的梁彦章营驻守莆田城。次年,北军耿团离莆,省派北军王献臣团驻莆。
  民国11年,广州护法军政府东路“讨贼军”逐走北洋军阀李厚基,缴王献臣部军械,派刘志达部驻莆。次年,刘部随许崇智回粤,王永泉部的王永彝团驻莆。
  民国13年,北洋军阀阀孙传芳、周荫人派董胜标旅驻莆。
  二、民国政府驻军
  民国15年,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何应钦部入闽,董胜标旅部退往浙江,旋被消灭,何派独立第四师叶定国团(收编的本省民军)驻莆。次年10月,海军陆战队第二旅旅长林寿国击败叶定国,进驻莆田,民国20年他调。
  民国20年,省防军第三旅驻莆田。旅长何显祖(即何子扬)为福建第八防区莆仙剿匪指挥官,派梁富儒任团长,驻涵江一带。、
  民国21年,十九路军派谭启秀旅驻莆。一个月后他调,以保安队萧叔萱旅继之。9月,谭又率兵驻莆,旋又调离。第3师区寿年部的教导队驻莆,10月,区寿年师移防莆田。
  民国23年,国民党中央军第36师宋希濂部驻莆。时省警察大队王宝和部驻扎涵江、常太、新县,进剿、洽编股匪郭楼古部下。
  民国25年,国民革命军第9师第49团夏得贵部驻莆。
  民国26年至27年,中央军80师239旅钱东亮部与宪兵第四团之宪兵连驻莆田。
  民国28年至29年,省保安第6团王成章部驻莆。民国30年至31年,省保安第3团来莆换防。32年至33年,省保安第6团接防。
  民国34年至36年,省保安第1团胡季宽部驻莆。
  民国38年5月,溃退至莆的国民党部队有325师陈维金部、国防部青年救国团3811TW部十二分队指挥部和交警四旅。
  第六节 建国后驻军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九军
  1949年9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九军进驻莆田,参加解放南日岛、湄洲岛战斗。1950年10月16日奉令撤销该军军部。
  1969年7月1日,重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部于1969年11月移驻莆田。1985年9月,军队精简整编时,该军被整编。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八军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进驻莆田。不久,该师赴闽北匪。1950年3月,陆军第二十八军驻福建沿海,1953年3月,该军军部及八十三师进驻莆田。1969年11月,调离。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四四三部队
  198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四四三部队移驻莆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四〇四部队建制。下辖四支部队。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八二八部队
  1952年7月,该部队进驻南日岛及埭头石城,后调往晋江、南安一带。1953年3月5日调回莆田。五、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八二五部队195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八二五部队从福州马尾移驻莆田。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