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寨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2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寨堡
分类号: E95
页数: 2
页码: 657-65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汉代到清代的古堡和相关历史背景。文章涉及到了龙穿城、迎仙寨、宋代桥堡、崎头城堡、界墙和新寨台等历史遗迹。
关键词: 寨堡 军事设施 莆田县

内容

一、汉代古堡——龙穿城
  龙穿城,又名蛇湾城,位于今仙游的游洋乡里洋村云顶岩,该城堡由山上天然巨石构成的石城,方圆3公里,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堡寨。西汉武帝时,大将朱买臣南征入闽,东越王余善兵败,曾在此筑石城为营地,并筑点兵台,至今遗迹尚存。据《福建通志》载,与龙穿城相距不远,又有彭城和旧鸡子城,传为越王无诸所筑。
  二、宋代古堡——迎仙寨
  位于府城东北待贤里的鼓楼山上(今江口锦江中学内)。建于宋熙宁四年(1071),置巡检司。清末至民国,因拆寨石修海堤、建学校而被毁。
  三、宋代桥堡
  位于江口旧桥与尚阳桥间,今称“寨仔里”处,建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古时是军事上的桥头堡。
  四、崎头城堡
  位于府东奉谷里(今埭头镇附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乡民为防倭而建,清乾隆年问拆除。
  五、界墙和新寨台
  清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截界,将界外沿海居民迁于内地,把明代为防倭而设的城—律拆毁砌筑界墙。沿着新界线,按一定距离,选择要冲地点,另建新寨。康熙元年(1662),共筑十余处。每五里筑一座石寨。康熙八年,离界十五里,再筑三座大寨、四座小寨。康熙二十年(1683)复界后,界墙、寨台逐渐废圯,但至今许多地方仍留有遗迹。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宋代桥堡
相关专题
崎头城堡
相关专题
界墙和新寨台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