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职工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1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职工组织
分类号: D412.8
页数: 5
页码: 620-624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县职工组织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组织机构、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主要活动等。
关键词: 群众团体 莆田县 职工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民国18年(1929),国民政府公布《工会法》,国民党莆田县党部委派郑赤成组织县总工会。民国30年,在涵江后坡埕祠成立莆田县工会涵江分会。民国31年9月,县政府成立社会科,总工会改归社会科管理,设立工会理事会,由郑赤成担任理事长,并先后委任吴景瑜、方金同、陈焕荣三人为总工会书记,办理文书事务。之后理事长由代表大会选举,统管全盘工作,并设若干名理事协助工作。理事会下设宣传股、组训股、福利股,股长由理事兼任,总工会下辖理发、金银首饰、制鞋、缝纫、建筑、木器、豆腐、油漆8个职业工会,每个职业工会都选举理事5人,组成理事会,推举理事长、监事各1人。
  民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也不断发展。1929年7月,涵江成立汽车工会,选举蔡木耳等5人为执行委员。此后,在涵江陆续建立汽船、建筑、电力、人力车、豆腐、搬运等7个职业工会小组,成员发展到35人。城厢镇理发、金银首饰加工、木器、养路等行业,也建立工会小组。1930年6月,成立县总工会,会员150人,下辖店员、码头、汽车、盐田工人工会;另有工人纠察队组织,下辖3个区总工会,17个分会,会员74名。同年还成立“中国革命互济会莆田中心县总”。1933年10月8日,县互济会举行全县代表大会,决定举行秋季募捐运动。同时发展组织,要求各分会都建立反帝大同盟分盟。1942年3月,为反抗国民党迫害盐民,党派李国柱到东峤乡霞屿村,组织发动盐民罢工,成立盐工罢工会,选举盐场公署产销课长郑文维为罢工会主席,李国柱为副主席,领导盐民进行反迫害斗争。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同年9月,莆田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中共莆田县委书记魏荫南兼任筹委会主任,先后在建筑、印刷、医疗、搬运、邮电、教育、手工业等9个行业以及商店建立基层工会。
  1953年3月29日,召开莆田县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莆田县总工会。全县建立170个基层工会,共发展会员6873人,占职工总数的55%,1954年2月,根据工会章程,县总工会改称为莆田县工会联合会。
  1958年11月,恢复莆田县总工会名称,当时,全县有基层工会177个,会员19789人,占职工总数的80.2%。
  “文化大革命”初期,县总工会被“工人造反司令部”和“工代会”取代。
  1973年6月,莆田县总工会恢复,成立整建工会领导小组,健全各行业工会机构,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90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工会255个,会员38889人,占职工总数的86.5%。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53年3月至1990年9月,莆田县共召开9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学习教育
  1950年9月至1951年,工会筹备委员会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时事,签订爱国公约,以实际行动投入抗美援朝,认购折实公债支援国家建设。全县职工共捐献金额16942元支援抗美援朝。1951年4月,县总工会开办城厢职工业余学校,设速成识字班,在职工中开展扫盲识字教育,并逐步发展初等教育,1955年后以业余初等教育为主,开设高中班,组织职工学习文化。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工会教育工人认识运动的重大意义,发动职工检举资本家行贿逃税行为。1953年起,工会组织职工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学习文化知识。至1956年,县创办6所职工业余学校、基层办学23所,共开设各种班级102班,参加学习的职工10169人。1961~1963年,县总工会组织三老(老工人、老贫农、老革命)讲“三史”(村史、厂史、家史),发扬“一厘钱”精神,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举办工交系统先进班组进行联赛,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特别是1963年,工会组织工人讲师团,讲革命斗争史、厂店变迁史、家史,先后到各公社、工厂、商店等98个单位巡回演讲,作328场报告,听众619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宣传、教育一度以“老三篇”和毛泽东语录为主。
  1979年后,县总工会开展对《中国工会章程》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职工明确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人阶级新的伟大使命。同时,举办职工学校,鼓励职工学习文化技术,引导职工进行自我思想教育。举办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事迹报告会和展览会,理想前途演讲会等。1980年以后,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中心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3年,全县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6200多人,占职工总数20%,建立读书小组965个,各基层工会普遍举办“三本书”(《中国近代史》、《中国工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轮训班。同时举办以“三本书”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共有1500多名职工参加。1986年3月,全县有25%的职工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建立读书自学活动小组965个,兴趣爱好小组137个。并组织186名演讲员,进行76场的演讲,听众2.4万多人。当年参加市职工读书演讲比赛,有12人获奖。
  1990年,全县各级工会共举办362期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参加的职工有10515名,有6081名职工参加各级工会组织的技术练兵、技术操作比赛,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促进生产发展。
  二、劳动竞赛
  1953年,在工会干部中,进行面向生产的思想教育,以加强生产竞赛的领导。1954~1955年,开展以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和学习党报、新技术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进行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合理化建议工作。1958年,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1965年,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形式有“一帮一”、“对手赛”、“小指标赛”、“五好班组赛”、“一条龙赛”等。至1965年,全县企事业单位先后评选表彰先进集体628个(其中先进班组387个),有13名先进个人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度被忽视。
  1980~1981年,县总工会会同县经委和有关部门开展锅炉同工种节煤,促进锅炉安全,降低煤耗,提高产值的竞赛活动,仅这两年就为国家节约原煤13000多吨。
  随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不断广泛深入开展,先进人物也不断涌现。1986年,有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6人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至1990年,全县涌现出66名劳动模范,38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中全国劳动模范5名,省级劳动模范42名,市级劳动模范19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5名。
  三、文艺活动
  1957年,举行首届职工文艺会演,有16个单位31个节目参加会演,选出5个优秀节目参加省会演,“九莲灯”、“扇舞”、“莆田俚歌”节目参加全国总工会举办的文艺会演。当年10月举行全县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会。1960年底,县总工会协助基层工会共建立工人俱乐部132个,图书馆(室)46个,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34队,各种球队165队。1963年组织举行职工业余文艺晚会,全县24个基层工会均组织业余文艺队,参加数387人。是年,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小组90个,参加人数716人。1964年11月,全县职工文艺会演选拔的优秀节目“朝阳花”参加省职工文艺会演,获得优秀节目奖。1966年,县总工会开展庆祝国庆17周年文艺活动,共有56个单位参加,演员360多人,节目105个。
  1983年,县总工会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单项比赛。1986年3月,举办全县职工第四届业余文艺会演,选拔18个节目参加莆田市首届职工文艺会演。
  1988年,城关、涵江工人俱乐部、基层工会俱乐部利用节日,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各类球赛,举办晚会、灯谜会等文体活动。
  1990年4月下旬,举办莆田县第六届职工文艺会演,有88个节目参加会演,选出6个节目参加莆田市第二届职工文艺会演。县总工会获优秀组织奖,4个节目获演出一等奖,2个节目获二等奖。
  四、民主管理
  1979年以后,工会组织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投身改革,为企业建设出谋献策。1988年,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为推动企业开展民主管理,每年全县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达1万多件,有85%以上被采纳实施,并取得经济效益。1989年,通过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全县共增创价值超过300万元,莆田县总工会被市总工会、市经委授予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优秀组织奖。至1990年,全县176家企业已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占企业总数的90%。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