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1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沿革
分类号: D665.1
页数: 2
页码: 574-5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县党部和区党部的发展历程。在民国时期,县党部经历了多次组织沿革和工作机构的调整,而区党部则是县党部的派出机构。在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后,县党部下辖的直属机关和乡镇区党部数量有所增加。
关键词: 莆田县 民党 地方组织 组织沿革

内容

一、县党部
  民国14年(1925),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在厦门成立。当时,莆田青年学生陈国柱、曾天毅等20多人在莆田秘密进行组建国民党组织的活动。
  民国15年冬,北伐军入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委派曾天毅等4人为莆田县党务整理委员。这时,莆田县有两个国民党县党部筹备机构;一个设在城东学校,后迁至古谯楼,名为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筹备处,负责人陈国柱(中共党员);一个设龙门下莆田县立第一小学(校址即今莆田供电所所址),名为国民党莆田县党部整理处,负责人曾天毅。两相对峙,相持不下,经驻军独立第四师政治部和第一军政治部数度出面调停,均告无效。同年12月29日,“筹备处”在古谯楼召开农会成立大会时,双方发生武斗。尔后,“筹备处”的骨干人员前往福州参加省党政干部训练班学习,莆田县党部筹备工作即由“整理处”曾天毅等人主持。
  民国16年1月间,省党部派卢振柳为莆田县党部筹备处主任,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农民部、工人部、商民部、青年部和妇女部,党部纠纷暂告平息。当时全县有国民党员500多人。不久,省党部派陈国柱、陈海川等10余人为莆田县党部特派员,并出席县党部筹备会议,县党部又时有纠纷发生。同年4月,开展“清党”工作,党务活动停顿。9月间,正式成立国民党莆田县党部,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
  民国17年,县党部奉命停止活动。2月,省党部派王汉民为特派员,来莆主持“清党”工作,组织监视、逮捕、迫害、屠杀共产党员。陈国柱被迫出走,共产党员和一些左派进步分子被“清除出党”。王汉民等还组织“拥蒋护党”运动。11月间,县党部改为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朱献琦、马秉衡先后担任指导员,主持党务。
  民国22年,十九路军入闽,发动“抗日反蒋联共”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县党部为其所属第三军政治部强制接收,骨干人员星散,党务活动停止,指导委员先后出逃。次年1月,国民党军队攻占福州,成立福建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委派朱献琦、陈元瓒、马秉衡等人为莆田党务整理委员,互推朱献琦为党务委员。5月间,省派马秉衡为莆田县党务指导员,成立党务指导员办事处。内设组织、宣传、训练、总务、民运干事。民国24年,马秉衡辞职,由黄士豪继任。民国27年1月,黄士豪他调,由林一鹏接任。
  民国28年8月,中国国民党莆田县执行委员会改为书记长制,林剑华任书记长。未几,林剑华辞职,由林一鹤接任。同时成立计划委员会,由书记长林一鹤兼任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
  民国31年5月,召开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林剑华任书记长;民国32年1月,省又委任黄辑生为书记长。
  民国33年9月,召开县第二次国民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翁铸洵为书记长。
  民国36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将三青团归并国民党,三青团干事长任县党部副书记长,三青团的书记、干事等由内部协商,通过选举,分任县党部的执行委员或候补委员。三青团的各下属组织也同时并入县党部的下属组织。党团合并后翁铸洵任县党部书记长,龚德荣任副书记长,朱献琦任党务监察委员。
  民国38年8月,莆田解放,县党部及其下属组织随之瓦解。
  二、区党部 区分部
  区党部为县党部的派出机构;内设执行委员会,有委员5人,其中兼任书记、组训、宣传的委员各1人,另设监察委员1人。区分部为国民党基层组织,内设书记、组训、宣传委员各1人。民国14年全县仅有党员20余人。民国22年,划分为3个区党部、9个区分部及4个直属区分部。
  民国32年,全县有63个区分部计有党员2400人。民国36年,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时止,县党部下有直属机关和23个乡镇区党部,312个区分部,有区分部委员以上骨干2902人,一般党员7746人,共计10648人。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