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金属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1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金属币
分类号:
F820
页数:
2
页码:
494-495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铜币、银币、镍币和合金币在中国的流通情况。铜币包括制钱和铜元,制钱流通至民国初年,而铜元则有不同的正面字样。银币包括银两和银元,银两于明朝开始使用,而银元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如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和袁大头等。镍币是在民国时期开始流通的,有不同面额的版本。合金币则是在1957年后开始发行的,包括铝镁合金和铜锌合金。此外,还有一些流通纪念币以及在外地流通的特殊流通纪念币。
关键词:
莆田县
铜币
银币
内容
一、铜币
制钱 外圆中有方孔,正面是当朝帝号。自唐初开元通宝开始,各朝沿用,流通至民国初年。以开元、熙宁、永乐、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和日本的宽永等为最多。面额多为一文,亦有十文、五十文,一千文称一贯。
铜元 外圆中无孔,俗称“铜片”、“铜板”。每枚重库平二钱,等于制钱十文。铜元正面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中华民国”、“十文”、“当十铜元”等不同字样。另有一种正面铸古代布币图案背面铸“中华民国××(22~25)年造”的“分”片(有一分和半分两种),一分等于铜元三枚,十分等于银角一角。民国30年(1941)后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二、银币
银两 亦称银锭或“银元宝”,于明朝开始使用。官府库银解运,每锭100两、50两不等,民间使用的则为1两、2两和5两。含银量98%以上。至民国22年4月6日“废两改元”后不再流通。
银元 从外国流入,俗称“番钱”、“大洋”。清道光时,市面上有日本龙洋、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等。光绪十五年(1889)后,有清政府铸造的“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3种银元;民国政府铸造的袁世凯银元(亦称“袁大头”)、孙中山银元(开国纪念币)和“帆船”3种。银元的重量除初铸的“光绪元宝”每枚7钱3分外,其他均为7钱2分;成色除“袁大头”含银量89%外,其他均为88%。银角有“袁头”五角、二角、一角;“光绪元宝”二角、一角等。以“光绪元宝”双毫银角为多,5枚兑银元一元。银元自清朝沿用至民国24年政府实行法币政策时止。
三、镍币
民国25年3月,镍币开始流通,有5分、10分、20分3种。正面为孙中山头像,背面为古代布币图案,作为法币的辅币。随法币贬值而消失。
四、合金币
1957年12月1日发行1分、2分、5分3种铝镁合金金属币。
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和1元4种合金币。1元的为铜镍合金,其余为铜锌合金。
1984年10月1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流通纪念币,一套3枚,面值均为1元。1986年9月20日,发行“国际和平年流通纪念币”一枚,面值1元。1987年11月20日,发行“第六届全运会流通纪念币”一套3枚,面值均为1角。1988年12月1日,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流通纪念币”一枚,面值1元。1989年9月28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流通纪念币”一枚,面值1元。1990年8月22日,发行“第11届亚运会流通纪念币”一套2枚,面值均为1元。另有“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5种流通纪念币从外地流入,每套均为一枚,面值1元。1元的为铜镍合金,1角的为铜锌合金。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制钱
相关专题
铜元
相关专题
银两
相关专题
银元
相关专题
镍币
相关专题
合金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