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棉布 百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0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棉布 百货
分类号:
F768.1
页数:
2
页码:
417-41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莆田市棉布和百货商品的购销情况。首先,对于棉布,包括宋明时期民间自产的土布以及清末引进的外国棉布。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布的需求增长迅速。从1954年开始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并发放布票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棉布的供应逐渐增加,1984年停止发放布票,棉布敞开供应。同时,针纺织品种类也逐渐增加。
关键词:
莆田县
商业
棉布
百货
内容
一、棉布
宋明时期,民间纺织棉纱布(俗称莆田土布或土纱布),自给之余,进集市墟日交易或外运仙游等邻县交换商品。清末,外国棉布,俗称“洋布”,外埠棉纱布输入县内市场。民国时期,涵江、城关、黄石、笏石等集镇设有经营纺织品的商店,涵江有“茂隆”、“茂兴”、“芳来”,城关有“久大”、“五章”等20多家。经营品种有土纱布、“洋布”、呢料、绸缎等100多种。
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棉布消费量增长迅速。1953年,棉布社会零售量365万米,比1950年163万米增长124%,生产赶不上消费需要。1954年9月开始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凭布票供应,当年人均供应布票20市尺。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涵江镇有布庄14家,经营人员90人(其中工人50人),资金79703元,纳入国营花纱布公司经营。
1960年8月15日开始,针纺织品陆续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至1963年底,针纺织品凭票证供应的达17种,并规定凭票供应商品不许进行集市贸易。
1961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棉布供应降至人均2.5市尺,并开始发放鞋票。1964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取消布鞋票,棉布仍按票证供应,人均增至5市尺,次年增至11市尺。1969~1983年,每年人均按票证供应棉布14市尺。
随着纺织品生产的发展,1979年始对棉花化纤混纺布、服装里布免收布票。1980年底,涤棉布敞开供应。1981年,棉纱衫裤、纯棉卡其等15种针棉织品全部免票供应。1983年12月起所有针棉织品免收布票。1984年,停止发放布票,棉布敞开供应。1990年,针纺织品购销达1000余种,比建国初增加10倍多。
二、百货
解放前,城关、涵江、笏石、黄石等集镇有百货商户百余家,颇有盛名的有“重兴”、“盛顺兴”、“顺兴”、“中兴”、“文新居”、“新美”等商号,经营商品300多种。
1955年对私改造前,涵江镇有百货商业64家,从业人员149人,资金54680元;对私改造后,有国营百货商店1家,公私合营的38家,经销代销的22家,私营的3家。
1958年以前,国营商业对百货、文化商品的收购,基本上采取“产什么,收什么;收什么、卖什么”的统购包销加工定货办法。1962年后,百货批发部对一二类商品根据城乡购买力安排商品比例,一般城镇40%,农村60%。商业部门对三类商品实行选购,对二类商品实行“以销定产”,加工定货,履行收购合同的办法。1978年,百货销售额3897万元,地产百货文化商品收购的只有半胶鞋、布鞋、塑料鞋、机制薄纸等系列产品,鞋纸品种规格300多个。鞋类地产品的批售总额随着莆田鞋革行业规模的壮大而扩大,鞋类销售额占百货公司年售总额三分之一,占利润总额的二分之一。县百货公司在全省县级单位中首家参加全国春秋百货供应会。1986年参加全国百货供应会,成交总额超700万元,名列全省各二级站成交额之首。供货覆盖面,省外的除东北诸省外,还有河南、山东、上海、天津、石家庄、郑州等30多个省、市,占年总销量的60%;省内的有60多个地、市、县,占年总销量的40%。至1990年,百货经营网点,国营的有13个商店,6个批发部,农村基层的百货经销处、代销店更是星罗棋布。全县国营百货年销售额达3293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