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陆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陆路运输
分类号:
F542
页数:
3
页码:
347-3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县陆路运输的情况。其中包括人力运输、畜力运输、机动车辆运输等。
关键词:
莆田县
陆路运输
内容
一、人力运输
民国13年(1924)以前,陆上货运主要靠人挑,客运靠轿马。公路修成以后,人力运输则以黄包车、自行车、三四轮车、板车等从事客、货运输。
人力挑抬人力挑运可分生产性、差役性和雇用性三种。一般没有组织。抗日战争期间,有肩挑驿运队组织,进行短途或长途挑运粮食、盐、土特产、百货等,跋涉到福州、泉州、永春、永泰等地。运工工资以营收额的80%支付。华亭、江口、白沙、常太等乡村挑工数量最多。建国前,城乡设有轿舆店、轿馆,出租轿舆多供豪绅、商贾、医生及婚娶时使用。至1953年华亭一带还有轿(滑竿)70多架,以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演变,桥舆被逐步淘汰。
黄包车民国3年,始有黄包车运客,有单人座和双人座两种。公路兴建后,人力黄包车成为城乡客运的重要工具,建国后逐渐淘汰。
自行车民国14年,有华侨从南洋带回的自行车,数量少,以车代步,部分用于客货运输。至1953年全县自行车增至1200辆。1962年,城关、涵江、笏石设自行车营运专业队,从业人员1140人。80年代中后期,这个行业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作为载运小件货物和代步工具,其数量日增,至1990年全县有自行车21万辆。
三轮车民国时期有三、四轮车载客运货。1952年全县有三、四轮车400多辆,1962年增至1350辆,多数承担小区域内或短途客货运输。
板车(又称“地排车”)民国时期,民间使用木轮板车(车轮钉有防磨胶皮),载重500公斤左右,车身笨重,车速慢。1949年遗留6辆。解放后,改为胶轮板车,比较轻快。1952年全县有胶轮板车800辆。1965年有1500辆。1975年有4000多辆。1990年为2万辆,多在村道及基建工地上用作短途运输。
独轮车1954年在全县农村广为使用。1958年达1万多辆,多在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中使用。70年代后期,由于胶轮车的普遍使用,日渐消失。
二、畜力运输
清末,有骡马驮运货物,皆农民个体副业。民国期间,华亭一带还有以马载人和驮运货物的。公路通车后,发展为马车运输,成为城乡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1953年全县有马车180辆,其中灵川乡50辆。1958年有马车550辆,其中城关、濑溪、梧塘、白沙、笏石5个马车专业队共有马车234辆。同年,有牛车226辆投入运输。随着机动车运输的发展,畜力车数量逐渐减少。
1972年全县仅有马车105辆,1980年以后被淘汰。
三、机动车辆运输
汽车运输民国14年(1925)华亭云峰村陈铁生购“雪佛兰”汽车零件装配小汽车一辆,在莆田至濑溪公路载客运行。至民国24年全县有民营汽车公司7家:笏平忠、涵锦、城涵三、城郊、涵崇、莆黄笏汽车公司和福兴泉汽车货运公司。营运路线10条,客货兼营。其中福兴泉汽车货运公司是当时福建省最大的一家汽车货运公司,最盛时拥有汽车77辆。各民营汽车公司向省建设厅承租路权,只能在各自的路域内营运,运输路线不相连贯,福泉干线自江口至郊尾仅45公里,划为4个行车区域,途中须换车4次,步行5公里,运输不畅。民国24年起,省建设厅陆续收回干线公路路权,在县内设一等车站二个(涵江、莆田)、三等车站一个(江口)。由省汽车管理处及福兴泉汽车货运公司经营客货运业务,当时峡南经涵江、莆田至泉州的长途客车每日对开两班。民营汽车只限行驶支线。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公路毁坏,省汽车管理处停办,县境内汽车运输中止。莆仙籍民营汽车大部分转入闽北,部分转入江西、浙江、湖南等地营运。民国37年民营福兴汽车股份公司成立,营运2个月后停办。民国38年5月,民营福枫汽车公司成立,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1950年5月停业。
建国后,汽车客货运输由省汽车运输公司专营。在县境内设莆甲、涵江、笏石汽车站及莆田客车队、涵江货车队。1950年2月恢复福厦公路客运,同年底增开福厦线直达车和福(州)涵(江)、福(州)仙(游)、泉(州)涵(江)区间车。1953~1955年开辟莆田至高山、笏石、埭头区间车。1958年增开涵江至江口、永泰、白沙、庄边;莆田至涵江、平海、石城、莆禧、埭头、华亭、笏石、黄石等线短途客班车。1963年开辟涵江至大洋;莆田至灵川、北高、新县、东圳等线的客班车。1973年开辟莆田至厦门、宁德、永安、大田、平潭等线的长途客班车。1984年增辟江口至深圳直达客班车。1987年汽车运输延伸至全县所有乡镇,福建省主要市、县及深圳、拱北、广州等地,日发车量552班次,年客运量1204.2万人次,周转量25323.6万人公里,年货运量26.2万吨,周转量2978.4万吨公里。在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经营汽车运输的同时,莆田糖厂等少数单位自备车辆,自行运输生产俗料。至1965年全县地方车辆有大货车19辆,小客车4辆。70年代初,各工厂、企事业单位先后配备汽车自行运输。国营和集体汽车运输队及公交公司随之成立。1978年以后,允许私人购买汽车。汽车运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简称“二户一体”)应运而生。至1990年全县有汽车2667辆,其中货车1532辆,6279吨位;客车1052辆,21142座位;特种车等83辆。县属交通部门年货运量56.7万吨,货运周转量5596.9万吨公里;年客运量243.9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6166.7万人公里。
拖拉机运1958年第一台拖拉机(捷克制造,方向盘式,30马力,载重2.5吨)在莆田盐场投入运输。1967年全县有拖拉机40辆(方向盘式28辆,履带式6辆,手扶6辆),大多从事农田耕作及农业运输。1980年后,拖拉机数量逐渐增多,并开始挂拖斗转入货运,城乡个体拖拉机运输活跃。1990年,全县有拖拉机5127辆(方向盘式321辆,手扶4806辆)。货运周转量172.6万吨公里。
摩托车运1974年涵江交通管理站购摩托车2辆后,成立莆田县交通局摩托车队,拥有摩托车7辆,投入涵江至莆田段客运,至1979年停办。1983年莆田市京莆精机公司批量生产柴油机动力三轮摩托车后,农村运输个体户购买摩托车从事客货运输的日益增加,至1990年底全县有三轮摩托车2177辆。
小火车运输莆田县是福建甘蔗主产区之一。莆田糖厂为提高甘蔗的运送能力,于1982~1985年5月修铺,起自城郊黄头村止于笏石镇的丙仑村的窄轨铁路,全长14.5公里。沿线设:郊东、坂头、双星、下坂、郊尾、度田、丙仑8个站,是火车站,又是甘蔗收购站。1984年开始运行,有小机车8台,车厢200节。1987年运量2.8万吨。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