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个体盐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个体盐田
分类号: TS341
页数: 2
页码: 321-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唐代至民国时期,县内盐民独户煎盐,后编为盐户团,进行定额生产。民国31年,晒户和盐民数量达到高峰。建国前夕,盐民数量减少。1951年,晒户和盐民数量回升,盐坎和盐滩面积增加。1957年,个体盐田全部入社,组成集体盐场。
关键词: 莆田县 经营体制 个体盐田

内容

唐代,县内盐民多独户煎盐。宋代编为盐户,联户为团,分配定额进行食盐生产。至民国29年(1940),全县有晒户2089户,盐民7611人。民国31年,全县有晒户4288户,盐民19712、人。后因捐税繁重,盐价下跌,盐民生活无法维持,放弃盐坎逃荒者不少。至建国前夕,全县有晒户3836户,盐民10915人。
  1951年6月,全县有晒户1838户,盐民5883人,盐坎84548坎(其中10坎以下的6户,11~50坎的1066户,51~100坎的627户,101~150坎的122户,151~200坎的16户,201~300坎的7户),盐滩总面积63255公亩。是年,产原盐33625吨。1953年,全县年产盐70729吨。1954年,开始成立盐业生产合作实后,个体盐田面积逐年减少,至1957年个体盐田全部入社,组成集体盐场。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