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工业生产计划由厂主自行制定和实施。建国后,县工业主管部门开始编制工业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供应等计划,下达各工业企业并检查执行情况。1954年开始以作业计划为中心的计划管理。1958年“大跃进”期间,生产计划缺乏科学性,导致计划管理失控。1961~1965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计划管理逐步恢复正常。1976年后加强八项经济指标的管理,计划管理逐步完善。1979年后,计划管理逐步实行改革。1986年始,国营企业试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至1990年,计划指导逐年减少,市场调节逐年扩大,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关键词: 莆田县 工业 管理 计划管理

内容

建国前,工业生产计划由厂(坊)主自行制定和实施。
  1953年,县工业主管部门开始编制工业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供应等计划,下达各工业企业,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1954年起,推行以作业计划为中心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逐渐走上轨道。
  1958年,“大跃进”期间,县内新办大批厂、矿企业,生产计划缺乏科学性,原材料供应不上,计划管理失控。
  1961~1965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计划管理逐步恢复正常。县计委、工业部门编制中、长期生产和年度、季度、月份计划。工厂企业有月、旬作业计划,车间小组有日作业计划,同时建立考勤、产品产量、质量、产值、原材料消耗、工具设备耗损等原始记录,及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出决策,指挥调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计划多流于形式,难于付诸实施。
  1976年后,加强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流动资金等八项经济指标的管理,工矿企业以上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作为统计考核的依据,计划管理逐步完善。1979年后,计划管理逐步实行改革。1981年起,县计委、工业主管部门给企业下达生产计划除注明指令性计划外,均为指导性计划。强调企业按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安排生产。
  1986年始,国营企业试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由县计委会同县经委、县财政局及企业主管单位、厂长制定任期目标计划编制,以县人民政府或县计委文件下达,以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的主要依据。企业根据下达的计划,结合实际编制本厂的内控计划指标,内控指标一般略高于县计划指标。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企业按月将完成情况上报县经委、统计局、财政局及企业主管单位,以便汇总上报和分析计划完成情况,作出决策和调度,以保证整体计划的完成。至1990年,计划指导逐年减少,市场调节逐年扩大,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