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节 工艺美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56
颗粒名称:
第十节 工艺美术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2
页码:
307-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的工艺美术包括雕刻和编织工艺。雕刻工艺历史悠久,以木雕和石雕为主,产品有妈祖神像、木偶、乐器等。编织工艺包括竹编、草编、藤编,制品有花瓶、果盘、花篮等。1990年,全县有编织工艺企业3家,年产87.68万件,工业产值469.4万元。
关键词:
莆田县
工业
工业门类
造纸工业
内容
一、雕刻
莆田雕刻工艺历史悠久,主要有木雕和石雕。建国后,有牙雕,但数量不多。
木雕
宋代县内已有利用龙眼木、黄杨木、花榈木、檀香木为材料,生产家具和工艺品。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莆田刻书板艺人俞良甫移居日本,翻刻宋版佛经和文学作品。明代,莆田木雕从建筑、书籍发展到摆设工艺欣赏品,还有雕刻家具、乐器、玩具等。现存台湾省云林县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背后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字样。县内民间尚存趺坐式刘海木雕像等。清代,莆田木雕享誉京都,现存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有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进贡的“贴金透雕花篮”1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内廖熙、廖永兄弟合作的木雕关公像,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民国时期,木雕工艺多由个人经营,发展缓慢。
1951年6月,县雕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砚照花鸟1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展出并获奖。1955年成立城厢木雕社(1970年更名莆田工艺一厂),1956年,雕刻工艺品开始出口,1959年,城厢木雕社的圆雕人物、木偶、乐器和浮雕围屏、桌屏、插屏等23件作品,送北京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展出,得到好评。至1965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1家,产值20.4万元。
1966~1976年,木雕业呈波浪式发展,年产值在12.31万元至54.57万元之间徘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木雕工艺品有新的发展。1980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2家,生产木雕工艺品达4.17万件,创工业产值52.81万元。1986年,开发天然木根雕、工艺精美,多次获奖。莆田工艺一厂的木雕作品有妈祖神像、女娲娘娘、十二天宿以及五百罗汉等,雕像销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1990年,全县有木雕企业4家(其中乡镇办2家),年产品483.31万件,创工业产值61.95万元,比1980年增长17.3%。
石雕
唐代,莆田已有“平泉醒酒名”石雕。宋淳化元年(990),建造“报恩东岩教寺”,主殿后有三层石塔,塔座浮雕37只石狮子,形态各异;塔门的金刚力士,造型古朴,别具一格。宋乾道元年(1165),南山广化寺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和“登瀛阁”、“南山樾荫”石刻,寺的左侧有释迦文佛塔。城内玄妙观东岳殿保留有宋代龙柱。清乾隆十一年(1746)建成的宁海桥,桥两端共有四尊“桥头将军”石刻,高约3米,戴盔披甲,手持长剑,栩栩如生。
民国时期,民间石雕不断发展,至建国初,全部都由个体经营,以师带徒形式开设作坊。1958年后,多把这些石雕工人编入建筑业队伍。1973年,莆田工艺一厂开发寿山石和叶腊石雕刻。1990年,黄石镇创办石雕一厂和石雕二厂,生产石雕人物4700件。1990年,全县有石雕厂7家(其中乡镇办5家,余为村办),加上个体石雕匠,从业人员达328人。
建国后,县内雕刻的工艺品,获省、全国优秀作品奖的有:象牙雕刻“喜讯传来”、“大闹天宫”、“惜春作画”、“史湘云醉酒”,杨木雕“夜诊”,龙眼木雕“三英战吕布”、“人民的好总理”、“陈毅同志”,木根雕“罗汉”、“霸王别姬”,石雕“志在春秋”等。
二、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品包括:竹编、草编、藤编。
明代,莆田已有编织工艺,多为农家副业性质,《闽产录异》载:“兴化府城,如篮筐、藤枕、窗格、轿帘之类,皆极精致,又复经久耐用”。清末,莆城只有林五七妹等人能作藤编制品,有馔筐、菜篮、元宝式提篮等。还有草编,制品有各种草笠、扇子、动物玩具等。各种编织工艺技术,皆民间世代相传。
1955年,成立笏石篾业生产合作社(1971年,更名为莆田工艺二厂),属集体性质。1964年,产品有花瓶、果盘、花篮等640多种。产品造型美观、古朴、精巧,独具地方特色。1980年,生产工艺美术品24.98万件,工业产值73.05万元;1981年,开发草编工艺人物系列新产品,有“套五草人”、“套七扇裙草人”、“背笠草人”、“花帽草人”等207种,人物造型美观,外表配有彩带,产品出口英国、法国、西德等20多个国家。1987年又开发“竹编无味漆盘”,品种有:大小套“三圆套”、“蛋形盘”、“圆筐”、“稀梗蛋形穿花盘”、“梅花斜编盘”、“圆形茶托”等86种。1980年后,编织工艺在乡镇企业中发展,至1990年,全县有编织工艺企业3家。年产87.68万件,工业产值469.4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