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分类号: F275
页数: 3
页码: 292-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乡镇企业建立了财务制度,进行了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并分配了利润。1984年后,乡镇企业投资大量增加,固定财产逐年增多,采取单项折旧法进行专项管理。利润分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企业留利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集体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等。
关键词: 莆田县 乡镇企业 管理 财务管理

内容

一、建立财务制度
  1978年,县人民公社企业局成立,开展“清财建帐”工作。由公社的财政、会计辅导站和企业办的财务人员,配合企业的会计,进行清资盘产,立卡建帐,整顿统一会计帐簿、记帐凭证、报表格式,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以及管理责任制等规章制度。1987年后,县主管部门、乡(镇)企业办,组织财务互审和年终审计,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投资管理
  1984年前,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只靠乡、村投资和银行贷款。1984年后,集资方式多样化,出现企业内部集资,向社会集资,与国营、集体企业合资联营,引进外资等形式。企业在投资管理方面,采取设立专户,保证专款专用,投资到位。
  1987年,乡村两级集体企业计有投资项目77个,实际完成投资额1737.11万元,其中扶持资金52.60万元,主管部门下拨377万元,银行贷款1185.95万元。合资、集资362.52万元,其他资金99万元。
  1988年8月,县人民政府实施《引进侨资(台资)优惠办法》,引进外资逐年增加。1990年,引进外资6759万元,占全年实际投资7776万元的87%。
  三、固定资产管理
  50年代,社队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极为简陋。60~70年代。固定财产设备有所改善,多由企业自行管理。1984年后,乡镇企业投资大量增加,固定财产逐年增多,乡(镇)政府加强对企业
  固定财产的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卡片,采取单项折旧法,确定折旧率,实行专项管理。1987年,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固定财产原值8884万元,年提取折旧费662万元。1988年后,固定资产大幅度增长,1990年底,乡、村两级集体企业计有固定资产29107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1947万办元,村企业17160万元。年提取折旧基金2642万元。
  四、专用基金管理
  乡镇企业专用基金主要有三大项:(1)更新发展基金,来自固定资产折旧。1990年有2500多万元,用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2)福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7.5%的基金,用于职工医药费及生活特殊困难补助,1990年提取2000万元;(3)奖励金,从企业利润留成中提取,奖给超额劳动和贡献较大的干部、职工,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五、利润分配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利润逐年增长。1979年全县乡镇企业的税利1023万元。1990年增加到13748万元,比1979年增长13倍多。
  企业的利润分配,1985年前,曾出现用于消费和职工福利方面过多、用于企业积雷方面偏少和利润分配比例不一的现象。1986年,贯彻国家经委和农牧渔业部颁发《关于乡镇企业利润分配问题若干意见》的规定,税后利润留给企业应不少于60%。企业留利部分的分配比例:增加企业发展基金60%,增加福利基金15%,增加奖励基金25%。1990年,税后利润4593万元,其中上缴乡村736万元,企业留利3857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2442万元,用于集体福利事业607万元,用于教育事业808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