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产管理
分类号: F273
页数: 2
页码: 291-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乡镇企业逐步发展,1984年后开始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重视技术改造和投入,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守则,加强设备管理。1990年,部分企业被授予先进称号。
关键词: 莆田县 乡镇企业 管理 生产管理

内容

一、计划指导
  1958年,社队企业的计划,由公社统一安排。1979年,县人民公社企业局拟订全年指导性生产计划,其主要指标有:乡镇企业总收入,工业产值,外贸出口交货总额及部分产品、产量,自上而下征求各乡(镇)企业办意见,经修订后,发文下达各乡镇,各乡镇企业办根据县下达的生产任务,制订出乡(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厂(场)、村。年终进行检查、评比。有的还按季度进行生产调度,协助企业解决资金和原辅材料问题,促进生产计划的超额完成。此外,还按阶段制订乡镇企业的五年、十年发展规划,从宏观上进行引导。
  二、质量管理
  1953年,农村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仅凭经验,根据手感和目测来鉴定。1960年,开始在重点企业实行“三检”(自检、互检和入库总检)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制度。并在名牌产品中打上标记,以提高产品信誉。1963年,开展比质、比价活动,推动产品质量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规章制度受冲击,产品质量不稳定。
  80年代初,以行业或企业制订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细则,对主导产品按部颁质量标准,或按行业自行制订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制标率达到95%。灵川镇华灵时装有限公司的衬衣生产,共132道工艺程序,做到每道生产工艺规范化。部分企业专门设立质量检验机构,车间设专职检验员,负责产品质量管理。西天尾福利鞋厂,实行按工艺分道检验,成品入库总检,产品出口合格率达到99%。
  1985年,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在华亭镇设立食品罐头质量检测站,对80多家果品罐头厂的果品罐头进行质量检测。同年起,县企业局配合有关部门,对鞋革、机砖等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经常通报产品质量,对低劣产品,限期改进。
  1987年,县举办科技咨询洽谈会,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名优新产品。县与大专院校挂钩,引进先进技术32项。至1990年,共开发新产品16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5项,国内首创的5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4项。立时塑胶有限公司KDB系列开关电源变压器骨架和彩色C81回扫变压器外壳被评为省优秀产品。“白鹭”牌兴化米粉和埕头盐场的精盐被评为部优产品,“文人”牌衬衣、黄石布鞋厂的注塑鞋和振兴鞋革厂的粘胶皮鞋被评为省优产品。“壶山”牌桌球获省工艺百花奖。
  至1990年底,全县有13个企业通过三级计量考核。在推行TQC活动中,全县乡镇企业共组织586个QC活动小组,计解决426个生产课题,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三、技术装备
  1978年以前,乡镇企业基本处于设备简陋、生产简单的状况。1980年后,开展技术改造和
  技术革新活动,重视生产投入,引进生产设备,建设标准厂房,使企业逐步上规模。铁器行业的锻打,由用手工改为用电动弹簧锤锻打,同时改造加热炉结构,改木炭燃料为块煤,降低耗用30%。服装、鞋帽行业推行蒸汽整烫、排样画线、电动裁剪,节约布料10~15%。家具行业采用环氧粉沫静电喷涂新技术,消除漆化过程中的污染,而且不用底漆,节约工时,可省料20%,还具有耐腐蚀、耐水性、耐冲击等优点。
  1984年,鞋革行业运用联动轴电动缝纫机,取代脚踏缝纫机,当年全县更新4500多台,工效成倍增长。1988~1990年,全县共上技改项目26个,总投资额1950万元,年新增产值6500万元。
  1990年底,全县34家乡镇企业制鞋厂,拥有制鞋机械6246台;电子行业拥有电脑显示器、自动点焊机等设备520台;机械行业有金属切割机床81台,其中数控和精大稀机床25台,还有冶炼高炉15座,发电设备45组,动力机械16万千瓦;食品行业有加工设备779台。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守则,加强设备管理。1990年,梧塘镇振兴鞋革厂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全县有3家企业达到省基础级企业标准,46家企业被评为省、市、县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