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专业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3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专业村
分类号: F276.3
页数: 3
页码: 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福建省莆田县内各个专业村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这些专业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传承传统工艺,形成特色产品,深受群众喜爱。建国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集体经营,但一些行业逐渐消失。1978年后,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购买大型生产资料,从事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多个专业村、专业户和联合体。
关键词: 莆田县 乡镇企业 专业村

内容

县内的一些自然村聚集着专业工匠,他们传授传统工艺,世代流传,亲友提携,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年长日久,形成颇具特色的专业村。如黄石镇西洪村的兴化米粉加工,下江头村的打铁业,惠洋村的乐器制造,笏石镇下郑村的竹编,梧塘镇枫林村的线面加工,华亭镇万坂、云峰、西许村的桂元焙制,忠门镇东埔村的蒸笼制造,渠桥镇港利村的孵化禽苗,涵江陈桥村的木制家具,城郊西洙村的织布,畅林村的木桶业等等,其产品久负盛名,深受群众喜爱。建国前,由于设备简陋,以手二工二操作为主,生产水平较低。
  建国后,有的专业村不断发展,有些行业逐渐消失。1956年后,农副业生产都归集体经营。1964年后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专业村的各行业生产受到限制。
  1978年后,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购买大型生产资料,从事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先后涌现鞋革、电子、人工养鳗、养虾、养花蛤等专业村、专业户和联合体。1990年全县有专业村80多个,它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当地优势,进行横向联合,发展商品生产,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使广大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附:1990年部分专业村选介
  黄石镇西洪村 为明代以来传统的兴化米粉加工专业村,1990年全村1340户、6701人,其中劳力3122个,设有米粉加工场820家,从业人员2000人,分别占农户总数和劳力总数的61.2%、64%,拥有机械设备770台,年产量1.8万吨。总产值3千多万元,全村收入250万元。该村常年有1500多个劳力赴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及闽西、闽北等80多个市(县)开设米粉加工场600多家,年产值3000多万元。
  忠门镇东埔村 为传统修制蒸笼专业村,该村建国前,就有少数人家居东南亚国家和台湾从事修制蒸笼谋生。建国后从业人员增加,多数在福州及闽南城乡串户登门为群众修制蒸笼。1983年,全村外出从业人员1500人,1988年增至1800人,1990年全村1057户、6460人,其中劳力占2336个,外出修制蒸笼人员达2000人,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产值1400万元,人均收入2086元。
  灵川镇海头村 为80年代新兴的小五金生产专业村,1984年村民蔡宗美创办小五金工艺厂,有职工30多人,生产各种金属鞋扣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1986年,获利润5万多元。1986年全村有五金工艺厂85家,固定资产320万元,从业人员680人,生产鞋革辅助材料、帽徽、装饰品、包装品等铝制品达1100多个品种。年产值800多万元,上交税金50万元。1990年全村有五金工艺品、服装、针织三大门类,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企业总产值960万元。其中五金工艺品8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
  渠桥镇新度村 为孵禽苗专业村,1949年有孵禽场3个,育禽苗30万只,年产值3万多元。1958年有孵禽场5个,育禽苗50万只,产值10多万元。1983年,有孵禽场25个,育禽苗1000万只,产值400多万元。是年,该村村民在外县开办孵禽场10个,育禽苗400万只,产值160万元,从业人员350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迅速发展,对禽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多。1986年,孵禽场增至47个,共育禽苗1700万只,并在外地办场12个,育禽苗450万只。总产值1760万元,从业人数660人。1990年全村820户、4800人,其中劳力2500人,村内外办孵禽场51个,育禽苗2500万只,总产值2200万元,从业人员1100人,占总劳力的55%,人均收入71286元。
  笏石镇下郑村 为80年代新兴的草竹编工艺专业村,1983年村办竹编厂,生产草竹编工艺品出口,从业人员138人,年产值146万元,出口创汇额128万元。1990年全村784户、3699人口,其中劳力1610个,共办草竹编企业14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主要产品有12类32种。年出口交货值达700多万元,草竹编业收入400万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
  灵川镇下尾村 为70年代新兴的养殖花蛤专业村,该村有滩涂面积4500亩。1979年始花蛤人工养苗成功,尔后以培育蛤苗为主。1983年养殖花蛤面积2500亩,培育花蛤苗540亩,总产值200万元。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总产值增至350万元。1990年全村有790户、4295人、1703个劳力,有1000多个劳力从事花蛤养殖业,共养殖花蛤2800亩,育花蛤苗540亩,年产值600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2%,人均收入900元。所产花蛤苗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往厦门、长乐、福清、惠安、霞浦及广东、台湾等地。该村有30多位农民技术员到村外指导或承包花蛤育苗。
  黄石镇下江头村 为传统打铁专业村,1985年,全村有大熔炉215个,从业人员700多人,生产锄、犁、铲、斧、凿、火钳、铁瓢、钉、锚等小农具以及建材、日用品类和铁器件,总收入241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2.5%。单打铁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412元。1990年全村550户、2480人口、劳力890人,从事铁器加工人员1000多人,总收入41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1%,人均收入1600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