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轻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轻工业
分类号:
TS07
页数:
6
页码:
280-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县的鞋革行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在鞋革行业,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鞋厂的发展历程和规模,并提到了全县乡镇鞋革企业的数量、规模和产值。在食品行业,主要介绍了果品加工和粮油加工、粮食复制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莆田县
乡镇企业
工业企业
轻工业
内容
一、鞋革行业
1978年,全县社办鞋厂只有黄石布鞋厂1家,职工90多人,厂房面积400多平方米,民用针车40架,注塑机1台,年产布鞋、注塑鞋20万双,产值50万元。
1979年,引进麻底鞋生产项目,当年出口麻底爬山鞋248.7万双。之后,梧塘、城厢、涵江、黄石、江口、西天尾、东峤、渠桥、华亭等地先后办起集体和联合体麻鞋厂40多家,生产高峰期间,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1981年,产鞋1300万双,产值2860万元。
1980年,黄石布鞋厂投资100万元,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添置注塑机、粘合机、切布机6台,购置电动针车300台,职工增至400多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年产布鞋、注塑鞋41万双,产值124万元。1986年,产布鞋、注塑鞋120万双,产值421万元。1990年产鞋232万双,产值790万元。
1986年,西天尾镇把原麻鞋厂、布鞋厂、粘胶厂三家联合起来成立西天尾福利鞋厂,投资150万元,扩建厂房6000平方米,购置注塑机5台,电动针车400架以及合布机、切帮机、造粒机等设备,引进技术人员27人,职工增至700多人,1987年产鞋25万双,产值106万元,1988年产鞋240万双,产值1250万元,1990年,年产粘胶鞋、注塑鞋402万双,产值2295万元。
梧塘镇与县鞋革厂合资,1986年创办振兴鞋革厂,投资650万元,建标准厂房29640平方米,当年安装2条生产流水线,1987年1月投产,职工400多人,年产量42万双,产值644万元,1988年3月,县鞋革厂退股,振兴鞋革厂与省鞋帽进出口公司联营,成为工贸一体的企业,新增3条流水线,年产量达150万双,产值1758万元,1990年,该年产量260万双,产值3045万元。
东峤乡魏厝厝村办鞋革厂1986年扩大规模,固定资产达135万元,职工300多人,1988年产鞋18万双,产值134万元。1990年产鞋64万双,产值515万元。
1987年,江口镇聚祥、华昌塑胶鞋厂、梧塘镇沁后村荔辉鞋革有限公司先后投产,至当年年底,全县乡镇鞋革行业形成生产群体,计有鞋革企业126家,其中乡镇办23家,村办18家,联户办50家,个体办35家,从业人员9680人,产品由布鞋、麻底鞋转变为粘合、硫化、注塑鞋。年产量1265万双,产值3836万元,利税211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760万元。
1988年,梧塘镇的鞋乐、塑胶、新果鞋革有限公司,江口镇的福祥、万丰塑胶公司,黄石镇的黄石鞋革有限公司先后投产。1989年,西天尾镇的协丰鞋革有限公司、黄石镇的青顺鞋革有限公司投产。这些“三资”鞋厂,企业规模大,产品上档次,产值占鞋革行业的80%,成为“鞋城”的主力军。
全县乡镇鞋革企业,经过调整合并后1990年共有34家,其中乡镇办17家、村办10家、联户办6家、个体办1家。从业人员12628人,厂房建筑面积16.54万平方米,总投资10644万元。有运动鞋生产流水线10条、粘胶时装鞋生产线26条、硫化鞋生产线4条、园盘注塑机32台、工业针车7249台。年产量3381万双,产值43422万元,鞋类品种有中、高档运动鞋、时装鞋、胶粘鞋、注塑鞋、硫化鞋、布鞋、麻底鞋等七大类,款式3千多种,产品销往美、英、德、意、加拿大、日本、非洲、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总值35679万元,利税2401万元。在鞋革行业中,全县有中外合资企业11家。
二、食品行业
(一)果品加工
1978年前,桂元烘干多为生产队集体加工,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联合经营桂元干加工场和果品罐头厂。
1979年,贯彻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华亭公社创办第一家果品厂,投资32万元,建厂房4000平方米,配有锅炉、蒸锅等设备,固定职工40多人,季节工人100多人。1980年生产荔枝、龙眼、枇杷罐头260吨,产值130万元。1986年,生产荔枝、龙眼、枇杷、菠萝、杨梅罐头400吨,产值240万元。
1982年,萩芦公社创办益民罐头厂,投资51万元,固定职工30多人,季节工人100多人,1985年生产枇杷、荔枝、龙眼、菠萝罐头200吨,产值100万元。1988年后,因经营不善而停产。
1986年,全县有村办、联户办果品厂106家(其中华亭镇占85%),年产果品罐头4600吨,产值2620万元。
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果品加工厂92家,年产果品罐头3800吨,产值3060万元,另有桂元烘干场182家,年产桂元干564吨,产值2259万元。
(二)粮油加工、粮食复制
建国初期,粮油加工为个人经营。1955年,粮油加工厂折价入社后,为农业社集体经营企业。1958年,全县有社队粮油加工厂218个,年加工大米23.7万吨,植物油1068吨。1990年,全县有粮油加工场247个,从业人员1556人,年加工大米30.1万吨,面粉2.9万吨,植物油1280吨。
兴化米粉加工系莆田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建国后多为个体或联户经营。农业合作化后,多为生产队集体经营,黄石镇西洪村是加工兴化米粉专业村,全村有米粉加工作坊700家,年加工量在1.5万吨左右。1979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工量不断增加。1980年,黄石镇创办米粉厂,生产“白鹭”牌米粉,远销东南亚、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产量513吨,产值74万元。1985年,进行技术改革,扩大锅炉,改进烘干炉等,形成从大米清洗、研磨、蒸熟、压条、洗浆、整理、包装一条龙工艺生产,年产量增至619吨,产值101万元。1990年,产量781吨,产值140万元。至1990年,全县有米粉加工作坊1800家,多为联户经营,年加工量在3万吨左右。
线面加工系莆田传统手工业,以个体副业生产为主,线面多为过年或请客时用,全县常年加工量4500吨左右。
(三)茶叶、香菇加工
茶叶50年代初,华亭乡龟山茶场设有茶叶加工场。1960年,萩芦公社的国营梅洋茶场、新县公社的白云林场先后办起茶叶加工厂,年加工量38吨。1978年,办起上后、坪洋、林山等茶叶加工场,当年全县茶产量60.6吨,产值60多万元。随着茶园面积扩大及产量的提高,茶叶加工量不断增多,1990年,全县有茶叶加工场16个,年加工茶叶230吨,产值260多万元。
香菇1987年,庄边乡创办香菇烘干场162个,加工干香菇286吨。随着香菇种植面积的扩大,香菇烘干场不断增加,1989年全县共办216个香菇烘干场,年产香菇5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1990年,香菇烘干场发展到256个,生产干香菇682吨,产值2500万元。
三、电子行业
1982年,江口镇石西村创办星光电子厂,引进设备和技术,生产电子表芯。后又与香港长岛电脑公司合资创办长光电脑厂。1987年,长光电脑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电脑主机板、电脑供电器和微型电脑机等,产品销往美国、西欧等地,拥有定资产700万元,职工2064人,年产电子表芯、计算器等800万只,年收工缴费400多万元。
1990年,全县有电子厂30家(石西村占21家),其中合资8家,来料加工22家。主要产品有电子表、钟芯、电子计算器、电子打火机、石英表、电子游戏机、电脑主机板和电脑微机等1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5800人,日加工电子产品38万只,产品远销香港、西欧等地。其中石西村电子产品占香港同类产品50%,年收工缴费500多万港元,被誉称“电子专业村”。
四、服装纺织行业
1954年,乡镇的私营缝纫成衣店多组建为成衣合作社。1978年,社队企业中有服装行业11家(社办3家、队办8家),从业人员560多人,年产值127.99万元,其中社办22.72万元,队办105.27万元。1981年后,服装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全县有服装纺织企业19个,从业人员1673人,年产值730.29万元。西天尾镇的洞湖村有8个棉大衣加工场,年产值200万元,产品销往江西、湖南等10多个省市。
1985年,江口镇创办南利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60万元,其中外资占36万元,职工88人,1986年生产时装19.6万件,产值106万元。
1988年5月,灵川乡与北京大华衬衫厂联合创办灵川衬衣厂,投资10万元,职工45人,建成2条生产流水线,生产“天坛”牌衬衣,年产衬衣15万件,产值150万元,完成税利16万元。1989年7月,又与香港华闽(集团)公司合资,成立莆田华灵时装有限公司,投资50.3万元,职工增至140人,年产衬衣28万件,产值404万元。1990年总投资增至250万元,扩建厂房7413平方米,建成5条生产线,职工增至367人,年产“天坛”、“文人”牌衬衣54.92万件,产品合格率达99%,“文人”牌衬衣被评为省优产品,并获省服装评比一等奖,在轻工部举办的轻工产品博览会上获铜牌奖。1990年创产值1024万元,缴纳税金44.8万元,实现利润62.5万元,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服装纺织企业共有28家,其中合资企业3家,来料加工企业6家,从业人员1260人,年产时装、童装、针织衣204万件,产值1560万元。五、饲料工业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工业不断发展。80年代开始引进先进的饲料配方,并进行企业化生产。1985年6月,渠桥乡新度村村民集资创办华港饲料厂,投资60多万元,生产鸡、鸭、猪混合饲料,1986年产量856吨,产值71万元,1989年产量1026吨,产值98万元。
1986年2月,西天尾乡创办福兴饲料厂,当年投产,产值64万元。次年,忠门创办湄洲湾饲料厂,南日乡建立鱼粉厂,渠桥又办新江和华达饲料厂,萩芦乡办混合饲料厂。当年全县年产各种饲料60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
1988年4月,江口镇合资创办新星饲料厂,职工31人,投资45万元(外资22.5万元),1989年生产混合饲料1200吨,产值119.2万元;同年11月,又合资创办东港饲料厂,职工25人,投资35万元(外资8万元),1989年生产饲料1250吨,产值101.46万元。
1989年,江口镇香江特种水产开发公司与香港聚昌贸易公司合资创办江口聚华饲料厂,生产鳗鱼饲料,总投资472万元(外资380万元)。1990年,产量2014吨,产值1079万元。
1990年,全县有饲料厂62家(合资厂3家),生产禽畜配合饲料,鱼粉、对虾、鳗鱼饲料,年产量24682吨,产值2860万元。六、工艺美术行业
木雕1980年前,木雕除县工艺厂生产外,民间为个体经营。1980年,黄石镇吸收民间艺人20多人,创办黄石镇工艺厂,以生产木雕为主,生产牙雕、铸铜件工艺品为辅,1981年,产值24.1万元,产品经外贸部门出口海外。1985年,江口石庭创办江口东南工艺厂,职工30多人,以来料加工形式生产彩色木雕,产品销往香港,年产值32万元。
石雕1980~1985年,黄石、北高、江口、渠桥等乡(镇)先后创办集体、私营石雕厂(场)8个,就业人员328人,年产值411.40万元。1990年,黄石镇把联户办的石雕场组织起来,创办黄石石雕一厂、二厂,人员126人。是年,全县有乡(镇)办、村办、联户办的石雕厂72个,职工1649人,年产各种石雕35.41万件,产值934万元。
绣花1981年,全县有绣花场29个,从业人员2761人,年产值200多万元,因管理不善和工资收入偏低等原因,产量逐年减少。1989年,只剩下6个场,人数1201人,年产值45.04万元。
编织1979年,笏石镇下郑村成立竹编厂,从业人员87人,生产竹编工艺品、热水瓶壳等,年产值72万元。1983年,有职工138人,年产值146万元,产品经外贸部门出口海外。1986年,特制的2米高竹编花篮,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在北京举办的名优产品展览会上,被人民大会堂收购,作为工艺品,陈列于福建厅。是年,江口镇官庄创办竹编工艺厂,技工是笏石下郑村老艺人,有职工46人,产值36.4万元。庄边创办黄龙竹编厂,职工20多人,年产值16.8万元。1980~1987年,全县有黄石镇天马村、江口镇石西村等村办草织品厂(场)86个,从业人员4450人。1990年产草织品214.95万件,产值727万元。1988年,梧塘工艺厂生产藤编织品,年产值15.3万元。常太乡创办竹壳地毯厂,年产值4.7万元。华亭工艺厂的文石画,年产值7.8万元。
1990年,全县有雕刻、竹编、草织工艺品厂(场)194个,从业人员6230人,年产各种工艺品321.42万件,年总产值2886万元。
七、修制蒸笼行业
修制蒸笼系传统的手工业,多集中于忠门地区。
建国前,就有一些工人在福州、闽南一带走街串巷修制蒸笼,有少数人,远渡重洋,定居东南亚国家,以修制蒸笼业为谋生。
建国后,1960年开辟省外蒸笼市场,全县常年在外修制蒸笼的工人有5000多人,年收入300多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限制蒸笼工人外出。1976年后,外出修制蒸笼的人员逐年增加。1978年3月,忠门公社创办蒸笼修造厂,将分散在外的修制蒸笼的工人组织起来,公社统一管理,编成400多个外出加工组,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创产值1500万元。1980年后,蒸笼业务不断扩大,形成与建材配套的50多种系列产品,从业人员增至15840人,年产值6191万元。
1990年,全县从事蒸笼系列产品生产和经营者达3万多人,人员遍布全国29个省、市、区。年产值8980万元。1978~1990年,共缴纳税金、管理费370万元。
八、家具行业
1958年,黄石、常太、笏石、华亭、灵川等19个农具厂内部都附设木器车间,生产床、厨、办公桌椅等地方传统的木制家具,年产量1.24万件,产值160多万元。
1984年,江口镇与外商合资创办江桥家俬工业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外资36万元),建厂房3000多平方米,引进机械设备16部,职工70多人,生产铁木家俬、仿古家具,1985年产值48万元,部分产品出口新加坡。
1986年8月,创办梧塘镇家具厂,职工40多人,生产款式新颖的现代家具、办公用品,次年,产值24.8万元,1990年,产值39.4万元。
1987年,笏石镇创办家具厂,固定资产28万元,运用进口材料,生产新式家具。1988年,又创办笏石镇家具二厂。1990年,一厂有职工88人,年产值95万元。二厂有职工76人,年产值85万元。
1990年,全县生产家具企业共24家,其中乡(镇)办13家,当年总产量9.48万件,总产值409.3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