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养殖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养殖业
分类号: S759.7
页数: 1
页码: 2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涵江乡与日本三正贸易行创办了补偿贸易形式的养鳗场,随后人工养鳗业大发展。同时,对虾养殖场和海带养殖场也在沿海乡镇得到发展。养鳗业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1989年受到了国际市场鳗鱼价格下跌的冲击。1990年,养鳗场、对虾养殖场和海带养殖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
关键词: 莆田县 乡镇企业 农业企业 养殖业

内容

一、养鳗业
  1979年,涵江乡与日本三正贸易行以补偿贸易的形式创办涵江养鳗场,职工40人,面积22亩,当年出口活成鳗24吨多,产值132万元。为县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养鳗企业。随着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人工养鳗业大发展,江口镇的江口、石东、五星、丰山、东大等村,西天尾镇的龙山、吴江、北大等村,梧塘镇的枫林、溪口等村先后发展人工养鳗业,至1986年全县有人工养鳗场15家,职工200人,鳗池面积162亩,产量600吨,产值2400万元。1988年养鳗场发展到40家,鳗池面积657亩,产量1500吨,产值5000万元。1989年受国际市场鳗鱼价格下跌的冲击,养鳗场普遍亏损,养鳗业生产受到影响。1990年全县养鳗场40家,职工1200人,鳗池面积657亩,产量1415吨,产值5875万元,外贸出口活鳗800吨,创汇560万美元。
  二、对虾养殖场
  1980年,忠门镇在西埔围垦内创办人工养殖对虾场,虾池面积600亩,为全县第一家人工对虾养殖企业,当年产量75吨,产值187万元。县内人工繁殖虾苗成功后,东峤、南日、埭头等沿海乡镇村先后发展对虾养殖场,至1987年全县有人工对虾养殖场60个,职工2500人,虾池6万亩,产量1100吨,产值2700万元。
  1990年,全县有人工对虾养殖场80家,职工3000人,虾池面积8000亩,总产量1240吨,外贸出口收购200吨,年创汇152万美元。
  三、海带养殖场
  1958年,南日公社岩下、浮叶大队,埭头公社翁厝大队及平海、忠门公社,建立社队办人工海带养殖场5个,面积118亩。1976年后社队办人工海带养殖场逐年增加,1980年全县有社队海带养殖场7个,面积560亩,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高效益水产养殖得到全面发展,而海带养殖业却徘徊不前,至1990年全县有乡(镇)村集体办人工海带养殖场9个,面积900亩,产量1350吨,产值21.6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