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海洋捕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海洋捕捞
分类号:
F326.4
页数:
5
页码:
268-272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县海洋捕捞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张网类、刺网类、围网类、拖网类等。
关键词:
水产捕捞
莆田县
内容
莆田为滨海之县,海洋捕捞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进步,海洋捕捞也不断地发展。民国22年(1933),全县海洋捕捞总产量6439.75吨,其中带鱼、虾皮3455吨,大黄鱼、马鲛鱼、鳓鱼1955吨,其它1029.75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封锁海面,渔民无法出海捕鱼,甚至渔船、渔网被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渔民不得安宁,渔业生产衰落,至1949年,全县仅有渔船881艘,总载重量2942吨,海洋捕捞年产量4522吨(其中鱼类2210吨,虾蟹2312吨),比1933年减少1917.25吨。
建国后,渔民分得各种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涨。1952年,全县有渔船1104艘,比1949年增加223艘,年产各种水产品8831吨,比1949年增长95.2%。1956年,黄瓜、石城、南日浮叶、湄洲下山4个渔业社,在县人民政府扶持下,引进大型流动作业,单载重25吨的大围缯渔船就有4对。当年全县海洋捕捞水产品15901.5吨,比1949年增长154.7%。
1959年,全县首批建造载重30吨的装机80马力的机帆围缯渔船4对,湄洲上山、埭头石城先后发展敲〓作业。海洋捕捞从县内沿海定置作业向近海流动作业发展,作业渔场由县内沿海扩展到北至浙江舟山群岛、南至广东汕头海面。随着科技进步,1980年海洋捕捞生产实现“三化”(即渔网尼纶化、渔船动力化、生产指挥电讯化)。1985年,全县海洋捕捞水产品23714.55吨,比1981年15610吨,增长51.9%。1990年,全县有机动渔船3864艘,总载重量24889吨,共装机73914马力;木帆船1058艘,总载重量2014吨。年捕捞海洋水产品24848吨,占全县水产品产量67957吨的36.56%。
海洋捕捞作业的主要种类有:
一、张网类
张网,通称定置网,为海洋捕捞传统作业方式,沿海渔区均有分布,捕捞量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60%,分双桩有翼张网、插杆无翼张网、框架张网三种。
双桩有翼张网 在湄洲岛称鲎尾网,在南日岛叫“鲎戈”网,网为一囊两翼,作业时以两根木桩或竹桩固定在作业渔场,挂网时在两翼网上纲各系长7尺毛竹筒4~5根,末端各系长毛竹一根,网口正中系毛竹筒一根,充当浮力,网口下方系锤石一块,使网口充分张开,平潮时起网捕鱼。双桩有翼张网主要分布南日、湄洲、埭头、平海、忠门、秀屿、北高等乡镇。南日、湄洲有冬、春二汛期。冬汛渔场在南日、湄洲至乌丘屿之间,渔期11月至翌年4月,主捕毛虾、带鱼、墨鱼、小杂鱼等。春汛渔场靠近海岸,渔期49月,主捕三角鱼、鳀鳁鱼、日本鳀鱼,小虾等。埭头、平海、忠门、秀屿、北高等乡镇仅有春汛生产,渔场均在当地沿海潮流畅通的海区,渔期3~8月,主捕丁香鱼、七星鱼、鳀鳁鱼、日本鳀鱼、三角鱼、虾类等。双桩有翼张网捕捞量占张网类总捕捞量的90%。1963年以前,双桩有翼张网的网具原料为苎麻编织成网后,以“红柴”(龙眼、荔枝树的根、干)煮汁染制而成。196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南日岩下用聚氯乙烯取代苎麻织网试验成功,增产35%,降低成本20%。定置作业春汛挂网,捕捞一些经济鱼类的幼鱼、仔鱼,对水产资源损害较大。1980年,在湄洲岛进行定置改业试点,根据当地水产资源改为鳀树缯作业,及转场闽南渔场钓捕鱿鱼,既有经济效益,又保护生态资源。1990年,全县有捕捞作业渔船1677艘、双桩有翼张网的渔网15120张。
插杆无翼张网 插杆无翼张网俗称〓桁,张设在近、内海岛礁或突出部大潮干流线上下,潮流湍急的海区,依靠插杆挂网捕鱼。渔期2~8月,主捕日本鳀鱼、育鳞鱼、赤鼻、白魟、七星鱼、三角鱼、小鱼虾等。主要分布在南日岛和小日、鳌山、罗盘、赤山等小岛及忠门沿海个别地方。
框架张网为无翼张网,俗称“四角柜”,“框网”以4根大杉木固定成方形张开网口的称“大网”,以大毛竹张开网口的称“网仔”,作业渔场在南日岛外至乌丘屿附近,渔期11月至翌年4月,主捕毛虾、带鱼、墨鱼、小杂鱼等。70年代前,南日岛有渔船50艘、渔网600张。70年代后,因资源衰退经营亏损而停产。
二、刺网类
刺网俗称绫,有定置刺网与流动刺网之分。流动刺网按作业水层分底层刺网与中、上层刺网。流动刺网,利用网在海中随潮漂流,使鱼类刺挂网目或被缠络而被捕获。可据不同捕捞对象,使用大小不同网目的刺网,以利保护水产资源。
马鲛鱼单层流动刺网 这种刺网俗称马鲛绫。该作业由兴化湾马鲛鱼定置刺网作业(俗称“〓旗”)演变而成。1954年前,在兴化湾捕捞马鲛鱼,均使用定置刺网,由于生产发展,渔场拥挤,影响航道,1955年县水产科在黄瓜屿对其传统的渔具、渔法进行改革,把兴化湾马鲛鱼定置刺网改为流动刺网,并在兴化湾鱼场推广。马鲛绫网料原为苎麻,1957年改用进口10号尼纶丝取代苎麻。1964年使用国产尼纶丝,大大降低成本,当年实现网具尼纶化、浮子塑料化。马鲛绫渔期3~6个月,主捕马鲛鱼、鳓鱼。1990年,全县有作业渔船329艘,载重630吨,共装机1434马力,配备绫片15000张。
鲻鱼刺网 俗称乌鱼绫。根据鲻鱼在产卵季节喜栖礁石附近的特性,先把绫片圈围在礁石四周,然后用石片竹杆敲打水面,使鱼受惊刺上网目而被捕获。鲻鱼三重刺网是70年代中期由鲻鱼单层刺网改革而成的新型作业,提高捕捞效果。渔场在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的内海,渔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主捕乌鱼、鲻鱼。1990年全县有作业渔船250艘、绫片1万余片。
鲳鱼流刺网 俗称鲳绫。属中、上层刺网,1959年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设计,在湄洲乡莲池村试验成功,1960年后在全县推广,作为定置作业淡季轮作渔具。渔场在南日、湄洲岛外至乌丘屿之间,渔期7~10月,主捕鲳鱼。1990年,全县有此种作业渔船56艘,总载重量480吨,共装机900马力,配备片2240张。
梭子蟹流刺网 属底层刺网,有刺缠兼有之特性,是县内传统捕捞作业工具。60年代初,网具材料原为苎麻,60年代中后期以维尼纶取代。梭子蟹的渔场在南日、湄洲、乌丘屿之间,渔期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主捕梭子蟹,兼捕一些底层鱼类。1990年全县有作业渔船63艘,总载重量630吨,共装机1434马力,配备绫片2520张。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平海乡的平海、上店、嵌头、上林等村,有小杂绫作业,以小舢为渔船。1990年,全县有舢舨渔船近千只,绫片万张。
三、围网类
围网分无囊围网和有囊围网两种。有囊围网又有单船围网与双船围网之别。围网类有大围缯、带鱼缯、小围缯、鳀树缯、灯光围网等。
大围缯 属双船有囊围网,翼网长253米,囊网长66米,具有围、拖的特性。1956年从闽侯县引进,首批在福州建造载重25吨木帆围缯渔船4对。1959年,县成立机帆化办公室,推广机帆船4对。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机帆船大围缯作业在南日的浮叶、岩下、小日,埭头的黄瓜、筶杯、石城、平海的上店,忠门的文甲等地发展较快,70年代末大围缯实现渔船动力化,指挥电讯化,渔具尼纶化。渔场北至江苏吕洋、南至广东汕头,渔期冬汛自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主捕大小黄鱼、带鱼,兼捕墨鱼、鳗鱼、梭子蟹等;夏汛在每年6~9月,主捕鳀鳁鱼、三角鱼等。70年代初至80年代是大围缯产量高峰期,最高年捕1000多吨,后因水产资源变化,往北捕鱼船只逐年减少,部分渔船改为流刺作业、对船拖网作业及灯光围网作业。80年代以后,部分渔船改为单拖,个别渔船转搞他业。1990年,全县仅有大围缯作业渔船23对,总载重量3060吨,装机9180马力。
带鱼缯 属双船有囊围网,60年代由平潭县引进,主捕带鱼。70年代后期,因资源衰退,经营亏损而停止作业。
小围缯 属单船有囊围网,是南日东岱、浮叶的传统作业,渔场在东岱附近海区,渔期4~8月,前期主捕大黄鱼,后期主捕鳀鳁鱼、三角鱼。
鳀树缯 属单船有囊围网,80年代初,湄洲定置作业改业时引进的作业。渔场在“大检外”,渔期6~9月,利用原来定置作业的渔船围网,主捕鳁鱼。利用鳀鳁鱼夜间喜光、日间喜荫的特性,先在渔场设置若干用稻草制成的“鳀树”,引鱼到“树下”避荫,后集中围捕之。
灯光围网 属无囊围网,1983年在忠门文甲村初试成功,由一艘母船与若干艘子船组成。母船司放网具和进行围捕作业,子船即“灯艇”,装有发电机和水下灯具,诱集鱼群,当诱集的鱼达到一定密度时,子船发出信号告知母船,即行放网围捕。1984年在文甲、平海两村推广应用。渔场在闽南、粤东一带,渔期在每年6~9月,主捕鳀鳁鱼等趋光性上、中层鱼类,1990年作业单位21组。
四、拖网类
拖网属单囊有翼底层拖网。
对拖 俗称双拖,以两艘渔船拖曳一张渔网进行作业,60年代初从惠安县引进,原为木帆船拖网,70年代后改为机帆船拖网,供大围缯淡季时轮作生产,渔场在乌丘屿西南,渔期6~9月,主捕夏季带鱼,后因经济效益不佳而停产。
单拖 以一艘渔船拖曳一张渔网进行作业。拖曳时,利用网板受潮,使网口张开,渔场在60米等深线外海区,渔期全年,主捕鳗鱼、鲂鱼、比目鱼、梅童鱼及一些小型底层鱼类。近来兼作网板拖虾,产量较高。1990年,有作业渔船100多艘,此外还有小型虾拖,亦属拖网,是平海乡渔民“讨小海”的主要作业工具。渔场在平海湾附近海区,渔期7月至翌年2月,主捕小毛虾、白利虾及小杂鱼。1990年,有作业渔船800余艘。
地拉网 是沿海群众“讨小海”作业之一。以一只小舢舨司放网,网放完后,由岸上两组人员慢慢把网拖曳到岸边,取出网中渔获物,渔期5~9月,沿海各地均有使用。
五、钓类
钓类分延绳钓和单钓两大类。钓类作业时,多以饵料引诱鱼、蟹类上钩,延绳钓有鳗鱼钓、鳓鱼钓、带鱼钓、冬钓及空钩钓等。还有一种无钩钓(墨鱼钓、梭子蟹钓)等。单钓有石斑鱼钓、鱿鱼钓等。
(一)延绳钓
以一根干绳,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根支绳,支绳长1.5米左右,支绳末端系钓钩,通常以数十根支绳组成一筐钓具,每船放钓20~30筐,在每筐干绳的连接处,系有浮标和沉子,用以调节放钓水层和识别钓具的位置。
鳗鱼钓 是南日乡浮叶村的传统作业,是“鲎戈”网船轮作作业之一,专钓捕栖息在泥洞中的鳗鱼。渔场在南日岛东面,渔期5~8月。1990年,全县有作业渔船50艘。
冬钓 亦称冬䌍,是埭头乡石城村的传统作业。渔场在南日岛和乌丘屿之间,渔期10~11月,主捕鱼、大黄鱼、鳘鱼、鲂鱼等。1990年,全县有作业渔船43艘,载重量464吨,装机859马力。
鳓鱼钓 渔场在南日岛和乌丘屿之间,并转场至闽东、浙南一带生产,渔期5~7月,主捕鳓鱼、大黄鱼等。
带鱼钓 1957年由惠安县引进,渔场在南日岛至乌丘屿之间,渔期12月至翌年4月,专捕带鱼。
空钩钓 为忠门的文甲、埭头的筶杯、黄石的东山等地传统作业工具,主捕鲂鱼、鲨鱼等底层鱼类,渔场在湄洲岛至乌丘屿之间,还有部分渔船转闽东渔场,渔期5~9月。
无钩钓 是以无钩绳索系紧诱饵,引诱墨鱼、梭子蟹等来吸食,然后用手操网捕之。渔场在沿海近岸,渔期4~9月,是沿海群众“讨小海”作业之一。
(二)单钓
即手钓,一人手握钓具一副,凭手感钓捕鱼类。
鲙鱼钓 即石斑鱼钓,专门钓捕石斑鱼(鲙),原为沿海群众“讨小海”的作业工具,后因出口需要,发展为机动船带数只小舢舨,备活水舱,钓捕活鲙,专供出口。鲙鱼喜栖息礁石附近岩隙之间的特性,作业场所均在礁石附近,又因鲙鱼喜食活饵,故多以活虾、蟹、泥鳅为饵。渔期4~10月,忠门、埭头、平海、南日等地均有分布。1990年,有作业船只(小舢舨)1000多条,年产鲙鱼100吨。
鱿鱼钓 鱿鱼即枪乌贼,是80年代初湄洲定置作业改业时引进的,作业场所在台湾浅滩。1990年,有作业渔船100多艘。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双桩有翼张网
相关专题
插杆无翼张网
相关专题
框架张网
相关专题
刺网
相关专题
马鲛鱼单层流动刺网
相关专题
鲻鱼刺网
相关专题
鲳鱼流刺网
相关专题
梭子蟹流刺网
相关专题
大围缯
相关专题
带鱼缯
相关专题
小围缯
相关专题
鳀树缯
相关专题
灯光围网
相关专题
对拖
相关专题
单拖
相关专题
地拉网
相关专题
延绳钓
相关专题
鳗鱼钓
相关专题
冬钓
相关专题
鳓鱼钓
相关专题
带鱼钓
相关专题
空钩钓
相关专题
无钩钓
相关专题
鲙鱼钓
相关专题
鱿鱼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