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流 潮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8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河流 潮汐
分类号: P942.577.7;P731.23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莆田县的河流特征和主要河流,包括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莆田县的潮汐类型和特点,包括半日潮型和海潮水位的变化等。
关键词: 河流 潮汐 莆田县

内容

第一节 河流
  县内河流属山地性河流,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其主要特点是: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流程短,多独流入海,上下游河床坡度差别大,上游水流急,下游受海潮顶托影响。流域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条,500~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条。主要的河流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河流都顺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自西向东流入海中,但其上游支流则各以地势趋向,多南北流或由西南向东北或自西北向东南流。
  一、木兰溪
  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余支的笔架山,流经仙游县至华亭镇的俞潭入境,自西向东横贯中部,把兴化平原分割成南北两部分,至三江口入海。全长105公里,在县境内流域面积715平方公里(包括延寿溪流域面积),自木兰陂以下25.8公里是感潮河段,平均坡降为二千二百分之一。木兰陂以上流域面积1124平方公里。径流量:丰水年15.64亿立方米,平水年9.79亿立方米,枯水年5.59亿立方米。
  二、延寿溪
  发源于仙游钟山乡,称九鲤湖溪,下游在莆田常太乡境内称莒溪,常太乡以下称延寿溪(又称南萩芦溪),经涵江区涵坝注入木兰溪后入海。全长57公里,流域总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在仙游县的为108平方公里,在莆田县境内的为419平方公里。1958年6月,在延寿溪中游兴建东圳水库,控制321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径流量:丰水年6.11亿立方米,平水年3.74亿立方米,枯水年2.05亿立方米。
  三、萩芦溪
  为县内第二大河,河流短促,发源于仙游县游洋乡馨角山,经白沙、萩芦,至江口流入兴化湾。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709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有662平方公里。宋代,在下游建有太平和南安二陂,1972年,在干流上建外渡引水工程,控制405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径流量:丰水年6.11亿立方米,平水年3.74亿立方米,枯水年2.05亿立方米。
  三叉河是萩芦溪最大支流,发源于福清县,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于江口汇入萩芦溪,在中上游建有中型的东方红水库,控制62.3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
  第二节
  潮汐
  莆田县倚山临海,海潮属于来复流潮型(或称半日潮型),每昼夜有二次高潮和低潮。年高潮位出现在农历八月或九月(俗称八月灶公水,九月翻江水)。月高潮有二次,出现在每月初三和十八日(俗称初三前,十八后)。1957年9月24日24时,江口海潮水位高达罗零7.2米,至25日12时,水位高至罗零7.8米,超过警戒水位罗零6.5米,比同年8月最高水位6.49米,增加1.31米,较1956年同期最高水位7.25米,增加5.5分米,为1990年前最高纪录。
  潮流速度:石城站大潮流速最大值每秒56.5厘米,最小值每秒2.7厘米;小潮流速最大值每秒37.9厘米,最小值每秒7.2厘米。平海站大潮流速,最大值每秒30厘米,最小值每秒8厘米;小潮流速,最大值每秒45厘米,最小值每秒8厘米。文甲(门峡)站:大潮流速,最大值每秒93.7厘米,最小值每秒0.07厘米;小潮流速,最大值每秒66.7厘米,最最小值每秒8.6厘米。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