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3.3
页数: 2
页码: 107-108
摘要: 本节介绍了莆田县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显著、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夏长冬短、春秋对峙、多雨湿润、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等特点。
关键词: 气候 特点 莆田县

内容

一、季风显著 沿海多大风
  主要风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沿海多东北风,山区以北风或东风居多。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为风向转换季节。风速以沿海岛屿为最大,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逐渐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冬夏季风的强弱、进退和更换,直接影响着莆田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沿海多大风,尤其在10~12月份,沿海风力通常比内陆风力大3~4级,风力一般可达6~8级,最大达10级以上,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多者,每月有20天左右。大风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延续10天左右。海岛地区,每年6~7级以上的大风可达150多天。
  台风影响,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最多的年份达11次,最少的年份2次,时间大多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个别出现在5月份或11月份。
  二、日照充足 光资源丰富
  境内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09.10干卡/平方厘米,7月份最多,达13.81千卡/平方厘米,2月份最少,5.95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年均日照率45%。
  三、冬暖夏热 无霜期长
  莆田终年气温适中,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22℃。中部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20℃;东南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年平均气温略低于中部平原地区,各地约在≤20℃。北部和西北部内陆山区,由于地势较高,离海稍远,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年平均气温在16~19℃。
  境内无霜期长,且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沿海前沁从未出现过霜,城关年平均无霜期348天,沿海地区和中部平原无霜期一般年份340~350天;西部、北部山区一般年无霜期300~330天。
  四、夏长冬短春秋对峙
  以候温划分四季,全县夏季长达165天,占全年总天数45%,冬季最短,仅28天,占全年总天数8%。春季88天,占全年总天数24%,秋季84天,占全年总天数23%。
  五、多雨湿润 分布不均
  全县年降水量在900~1700毫米之间,为全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降水量的年际和地区变化较大。降水地区由西北部山区逐渐向东南沿海减少,至海岛最少。
  全年蒸发量大致为1600~2100毫米,山区小于1600毫米,海岛达2100毫米以上。蒸发量以7~8月为最大,2月份为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左右,以春季和夏季初较大,最大可达85%左右,秋冬较小,但仍在70%至76%之间。春季各地区相对湿度无明显差异,夏季沿海比山区稍大,秋、冬则山区比沿海大。
  境内绝对湿度,沿海大于内陆,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年平均值东南部20毫巴左右(以沿海为代表),西北部稍低,相对湿度山区在78%左右,平原在78%左右,沿海在77%左右。
  六、灾害性天气 种类繁多
  莆田各地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寒害、台风、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雷击等。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