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11
页码: 83-93
摘要: 本节详细介绍了中国福建省莆田县从1949年至1990年间的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关键词: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莆田县

内容

自1949至1990年,全县行政区划先后调整12次。
  1949年8月21日莆田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完成支援前线等任务,暂时保持原有的保甲组织。9月,全县划为13个区,395个保。
  第一区公所:驻城厢古谯楼,辖30保。第二区公所:驻涵江观顶坡,辖36保。第三区公所;驻黄石,辖40保。第四区公所:驻梧塘,辖29保。第五区公所:驻笏石,辖43保。第六区公所:驻北高,辖29保。第七区公所:驻江口石庭,辖30保。第八区公所:驻常太霞浦宫,辖17保。第九区公所:驻霞皋,后迁渠桥,辖28保。第十区公所:驻广业霞溪,辖38保。第十一区公所:驻西园,后迁下塘,辖31保。第十二区公所:驻埭头,辖30保。第十三区公所:驻南日月眉,辖14保。
  1950年10月,废除保甲组织,全县重新划分为2镇、16区,下辖378乡(街),(见图五)。
  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古谯楼,辖7街4乡:文献、长寿、元妙、凤山、太平、梅峰、英龙7街;镇海、南门、拱辰、安龙4乡。
  涵江镇人民政府驻观顶坡,辖7街4乡:孝义、顶铺、楼下、宫下、保尾、青年、前街7街;延宁、港头、苍后、霞徐4乡。
  第一区公所:驻南郊,后迁阔口,辖18乡:荔宁、筱塘、沟东、霞林、坂头、顶墩、延寿、畅林、南郊、濠浦、莘郊、东阳、西洙、张镇、北大、溪白、朱丰、双兴。
  第二区公所:驻观顶坡,辖27乡:埭里、吴江、马汾、卓峰、黄霞、黄塘、新洋、洞潭、集奎、洋尾、南埕、镇前、安仁、双福、显应、陈桥、新浦、哆中、哆后、高美、铁灶、后郭、芳山、鲸山、鳌山、扬芳、港利。
  第三区公所:驻黄石,辖21乡:水南、珠亭、沙坂、洋埕、西洪、桥霞、江东、海边、遮浪、华东、华西、华堤、东埭、沙堤、瑶台、清江、定庄、和平、金山、东头、徐厝。
  第四区公所:驻梧塘,辖28乡:东福、西庄、霞楼、东坡、泗坪、梧岭、九峰、灵慈、枫林、渭阳、沁东、沁山、并洋、霞浦、后卓、洞湖、西天尾、龙山、溪游、后黄、漏头、林美、崇圣、崇楼、洪石、象峰、南林、澄渚。
  第五区公所:驻笏石,辖30乡:文明、顶社、北埔、本店、坝津、四乡、大仑、徐岭、东华、石码、塘边、栖塘、东庄、苏田、江边、马埭、石厝、石象、沙林、莆前、西山、店头、丙山、东许、杨山、魏前、前沁、梁厝、上林、吴城。
  第六区公所:驻北高,辖20乡:呈高、福厝、岱峰、高楼、澄江、屏南、南宅、九梅、美澜、前营、埕头、山城、竹庄、沁安、珠坑、惠上、东山、惠下、珠江、仙郑。
  第七区公所:驻石庭,辖18乡:江口、沟上、东吴、石东、石西、刘坂、丰美、石狮、院里、蒲坂、上后、大东、东官、南坛、梅芳、沁园、后东、深固。
  第八区公所:驻枫叶塘,辖17乡:松留、赤茅、白林、长基、熨洋、洋边、上莒溪、下莒溪、渡里、党坑、霞田、南坑、侯垅、东照、汀山、下垞、枫岐。
  第九区公所:驻渠桥,辖21乡:庯灶、双横、沟墩、郑坂、梧塘、青渠、洋东、锦墩、霞坂、东郊、横塘、善塘、沟美、大坂、苍余、东亭、埭泉、港利、新度、蒲坂、度田。
  第十区公所:驻新县,辖16乡:泗洋、白云、上茅、广宫、张洋、新县、外坑、樟洋、大所、大洋、瑞云、可居、昆山、满长、琼峰、圣贤。
  第十一区公所:驻忠门,辖31乡:西埔、乌垞、莆安、西东、塔林、前坑、岳秀、梯吴、东埔、联星、东潘、岱前、山洋、港里、沙郭、沁头、河山、安柄、霞塘、双洋、砺山、东武、西园、忠柳、山亭、祖宫、东石、西莲、汕尾、北港、下山。
  第十二区公所:驻埭头,辖25乡:田庄、赤石、铁炉、赤欧、渚林、汀岐、潘宅、田鹅、黄瓜、筶杯、嵌头、许岭、溪边、霞塘、鼓湖、西霞、峤江、汀港、埭楼、北渚、英前、温李、西柯、平海、江堤。
  第十三区公所:驻赤坡,后迁石城,辖24乡:西初、石盘、山头、万峰、海楼、岩下、云万、三墩、西皋、港南、沙洋、后叶、浮斗、五屿、后郑、石城、东林、樟林、石塔、赤坡、山后、宅厝、翁厝、东湖。
  第十四区公所:驻庄边,辖23乡:坪盘、澳柄、白沙、西亭、田厝、溪、宝阳、前埔、霞溪、洋顶、萍湖、梨坑、庄边、泮洋、白俊、赤石、黄龙、岐西、赤溪、山溪、林山、龙洞、东泉。
  第十五区公所:驻灵川书峰,辖17乡:兴安、大埔、海头、坪洋、蔡厝、西亭、书峰、何寨、东汾、径里、桂岭、下尾、柯朱、青山、硋灶、山门、太湖。
  第十六区公所:驻华亭,辖20乡:仁和、游亭、南湖、兴沙、后枫、濑溪、后角、郊溪、西许、云峰、文峰、濑柳、隆兴、后塘、埔头、柳园、园头、霞屿、霞皋、樟胜。
  1952年8月,全县土地改革完成后,行政区划调整为24区,21街、369乡。
  第一区公所:驻城厢太平街,辖7街3乡;文献、长寿、凤山、元妙、太平、梅峰、英龙7街;镇海、南门、拱辰3乡。
  第二区公所:驻宫下街,辖9街2乡:前街、宫下、青年、楼下、顶铺、孝义、延宁、霞徐、保尾9街;苍后、港头2乡。
  第三区公所:驻黄石、辖23乡:黄石、沙坂、洋、西洪、清前、清后、江东、华东、华西、桥霞、海边、遮浪、东埭、徐厝、沙堤、水南、东头、定庄、瑶台、双龙、井后、金山、横塘。
  第四区公所:驻梧塘,辖20乡:东福、西庄、梧岭、霞楼、东坡、泗洋、九峰、灵慈、枫林、渭阳、沁东、沁山、井洋、漏头、后黄、澄渚、后东、沁园、刘巷、坂梁。
  第五区公所:驻阔口,辖17乡;荔浦、南郊、莘郊、张镇、沟东、坂头、霞林、顶墩、筱塘、西洙、濠浦、埭泉、港利、新度、朱丰、双兴、东阳。
  第六区公所:驻塘北,辖14乡:集奎、洋尾、南埕、镇前、陈桥、马汾、显应、洞潭(庭)、双福、卓峰、黄霞、南林、溪龙、安仁。
  第七区公所:驻江口,辖15乡:江口、东吴、石东、石西、石狮、东官、大东、上后、新东、邦后、邦魁、前面、园顶、园下、院里。
  第八区公所:驻铁灶,辖13乡:新浦、高美、哆中、哆后、芳山、杨芳、后郭、鲸山、鳌山、铁灶、黄塘、新洋、港利。
  第九区公所:驻渠桥,辖20乡:痛灶、双横、沟墩、郑坂、梧塘、青渠、大坂、洋东、锦墩、霞坂、东郊、善塘、沟美、苍余、东亭、蒲坂、度田、霞皋、霞树、樟胜。
  第十区公所:驻店仔头,后迁西天尾,辖13乡;延寿、北大、溪白、埭里、吴江、龙山、后卓、洞湖、西天尾、霞埔、象峰、畅林、安龙。
  第十一区公所:驻崇圣,辖12乡:南坛、林美、洪石、崇圣、崇楼、梅芳、深固、龙洞、东泉、外坑、樟洋、林山。
  第十二区公所:驻新县,辖16乡:广宫、张洋、薛洋、■溪、新县、文笔、待贤、坂洋、渡口、上茅、白云、瑞云、可居、昆山、琼峰、满长。
  第十三区公所:驻庄边,辖21乡:宝阳、霞溪、萍湖、梨坑、庄边、泮洋、白俊、徐溪、赤石、黄龙、岐西、赤溪、山溪、前埔、吉云、澳柄、澳东、田西、坪盘、白沙、洋顶。
  第十四区公所:驻霞田,辖17乡:下垞、霞田、长基、熨洋、松留、洋边、赤茅、白林、南坑、侯垅、枫岐、党坑、渡里、东照、汀山、上莒溪、下莒溪。
  第十五区公所:驻华亭,辖17乡:仁和、游亭、南湖、兴沙、后枫、濑溪、后角、西许、云峰、宫利、濑柳、隆兴、园头、后塘、柳园、郊溪、埔头。
  第十六区公所:驻石,辖16乡:笏石、顶社、北埔、本店、东华、四乡、杨山、坝津、大仑、徐岭、上林、吴邱、丙山、店头、西山、东许。
  第十七区公所:驻北高,辖20乡:呈高、岱峰、屏南、高楼、赖宅、吴田、澄江、福厝、头、前营、美澜、竹庄、梅仙、山前、吴城、沁安、惠上、惠下、上邹、下邹。
  第十八区公所:驻何寨,辖17乡:兴安、大埔、海头、坪洋、蔡厝、西亭、书峰、何寨、东汾、径里、桂岭、下尾、柯朱、硋灶、山门、太湖、青山。
  第十九区公所:驻前沁,辖15乡:珠江、珠川、珠坑、前沁、魏厝、梁厝、田庄、铁炉、赤欧、霞屿、峤江、南渚、北渚、霞塘、龙东。
  第二十区公所:驻霞塘,辖22乡:月塘、砺山、西园、安柄、岱前、双洋、山洋、沁头、联星、东潘、东武、石码、马埭、莆前、塘边、栖梧、东庄、苏田、江边、石厝、石象、沙林。
  第二十一区公所:驻西埔,辖20乡:朱宫、东石、汕尾、北港、下山、西莲、沙郭、港里、莆安、梯吴、塔林、岳秀、东埔、西埔、乌垞、西东、河山、山亭、前坑、忠柳。
  第二十二区公所:驻埭头,辖15乡:埭头、汀岐、潘宅、田鹅、筶杯、嵌头、溪边、温李、许岑、赤石、英前、鼓湖、平海、江堤、西柯。
  第二十三区公所:驻邱山,辖12乡:石城、后郑、东林、樟林、石塔、赤埔、山后、宅厝、东湖、翁厝、黄瓜、汀港。
  第二十四区公所:驻南日岛海楼,辖14乡:山初、石盘、山头、万峰、海楼、岩下、三墩、云万、沙洋、后叶、浮斗、西皋、港南、五屿。
  1954年7月,全县仍分为24个区,但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变动,原辖390乡(街)并为350乡(街)。
  一区(城厢区),辖7街、4乡;二区(涵江区)辖8街3乡;三区(黄石区)辖20乡;四区(梧塘区)辖15乡;五区(阔口区)辖17乡;六区(集奎区)辖12乡;七区(江口区)辖14乡;八区(望江区)辖12乡;九区(渠桥区)辖15乡;十区(西天尾区)辖13乡;十一区(待贤区)辖12乡;十二区(新县区)辖15乡;十三区(庄边区)辖18乡;十四区(常太区)辖16乡;十五区(华亭区)辖16乡;十六区(笏石区)辖14乡;十七区(北高区)辖18乡;十八区(灵川区)辖16乡;十九区(前沁区)辖13乡;二十区(霞塘区)辖17乡;二十一区(忠门区)辖17乡;二十二区(埭头区)辖15乡;二十三区(石城区)辖12乡;二十四区(南日区)辖11乡。
  1955年5月,县辖乡(街)又经调整,增为378个。同年10月,又从第二十二区划出平海乡成立平海镇。计为24区、1镇、378乡(街)。
  1956年6月,为适应农业生产合作化需要,全县重新调整为3个镇(辖7街)、11个区(辖151个乡)。
  城厢镇人民委员会:驻城中,辖3街。涵江镇人民委员会驻涵东,辖3街。平海镇人民委员会驻平海,辖平海乡。梧塘区公所:驻梧塘,辖24乡。黄石区公所:驻黄石,辖14乡。华亭区公所;驻华亭,辖10乡。常太区公所:驻霞田,辖10乡。新县区公所:驻新县,辖15乡。庄边区公所:驻白沙,辖14乡。笏石区公所:驻笏石,辖22乡。忠门区公所:驻西埔,辖16乡。前沁区公所:驻前沁,辖3乡。埭头区公所:驻埭头,辖19乡。南日区公所:驻月眉,辖4乡。
  1957年12月,撤区建乡,全县划为3镇,辖17个街、48乡,辖495个高级农(渔)业生产合作社。
  3个镇:城厢镇、涵江镇、平海镇。
  48个乡:梧塘、望江、集奎、西天尾、沟东、郊下、石庭、园下、黄石、清江、东头、渠桥、濑溪、埔柳、溪南、洋边、莒溪、党渡、常枫、大洋、新县、瑞云、仙安、南坛、澳柄、白沙、庄边、黄龙、蔡厝、柯朱、埕头、北高、大仑、笏石、岭下、山亭、东埔、下塘、东庄、前运、湄洲、邱山、东湖、溪顶、埭头、东峤、土头、南日。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撤销乡(镇)组织,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划为12个人民公社,下辖383个生产大队,公社下分片设立管理区。
  城厢人民公社,辖28个生产大队;涵江人民公社,辖86个生产大队;黄石人民公社,辖41个生产大队;华亭人民公社,辖22个生产大队;常太人民公社,辖16个生产大队;庄边人民公社,辖26个生产大队;新县人民公社,辖22个生产大队;灵川人民公社,辖14个生产大队;笏石人民公社,辖40个生产大队;忠门人民公社,辖41个生产大队;埭头人民公社,辖30个生产大队;南日人民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又调整行政区划,县下设区,形成县、区、公社、生产大队四级管理体制。全县划为12个区公所,辖102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669个生产大队。
  城厢区公所,驻十字街,辖城厢、沟东、郊下、坑坪、华5个公社,40个大队。
  涵江区公所,驻观顶坡,辖涵江、望江、塘头、哆头、石庭、蒲坂、梧塘、崇林、西天尾、南坛、塘北、集奎12个公社,130个大队。
  黄石区公所,驻黄石、辖黄石、东甲、惠洋、渠桥、闽阳、清江、壶山7个公社,72个大队。
  华亭区公所,驻华亭,辖华亭、濑溪、西许、埔柳、霞皋5个公社,45个大队。
  常太区公所,驻利洋,辖东圳、后垅、党城、莒溪、渡山、东照、长基7公社,30个大队。
  庄边区公所,驻枫树埔,辖庄边、岐西、吉凤、松西、石溪、黄龙、山溪、林山、澳柄、东泉、西田、白沙12个公社、37个大队。
  新县区公所,驻洋边,辖新县、大贤、上茅、樟石、白云、可山、瑞云、满长、大洋、坂洋、琼峰11个公社,37个大队。
  笏石区公所,驻笏石街,辖笏石、西林、竹庄、四乡、埕头、前沁、上塘、汀峰、东峤、西田、铁炉、大仑、北高、岭下14个公社,82个大队。
  灵川区公所,—何寨,辖东沙、蔡厝、柯朱、青山、何寨5个公社、31个大队。
  忠门区公所,驻下塘,辖山亭、西埔、东吴、东埔、乌哆、忠门、下塘、坂尾、东庄、前运、莆林、湄洲、石码、莆禧14个公社、83个大队。
  埭头区公所,驻埭头,辖邱山、土头、石塘、埭头、石塔、东湖、赤岭、平海、溪顶9个公社,67个大队。
  南日区公所,驻上惠,辖南日公社15个大队。
  1965年8月,撤区并社,全县行政区划改为2个镇,辖15街;24个人民公社,590个生产大队。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行政区划保持2个镇、24个人民公社不变。仅有部分街道和大队分合或改名:
  城厢镇街道改名:太平改跃进;凤山改东方红;文献改文革;长寿改立新;英龙改红星、梅峰改胜利。
  涵江镇街道改名:顶铺改革命;孝义、前街合为朝阳;青年、延宁合为革新;保尾、楼下合为团结;宫下、霞徐合为东升。
  公社属下部分大队分合改名情况:
  西天尾公社:林前、林泉合为林山。
  黄石公社:五龙、沟边合为和平;下坂、田厝合为凤山;斗南、屏山、梅湖合为屏南;陈厝、程厝合为遮浪;清中、清后合为清江;下江头、下埭、西利合为桥霞。
  渠桥公社:增宝胜大队。
  华亭公社:濑厝、前柳合为濑柳;下尾、宝雀、坪洋、山利合为兴沙;沈塘并入樟林,郑庄并入后角;走马亭并入油潭,万坂并入园头;郊尾、长岭并入郊溪;圳头、前黄并入华亭;顶宅、坪坂、沟头合为后枫。
  常太公社;利洋改常太,四合、金山合为金川;后垅并入东青。
  萩芦公社:南霞改南下;樟洋改樟林;石峰改晏井;坂山改岐山。
  灵川公社:东坑、境宁合为蔡亭;兴安、厝前合为东沙;栖枫、坂头合为榜头;赤岭改桂山;上炉并入利角;上亭并入海头,书峰并入西墩;岐头并入下尾。
  笏石公社:坝边、东津合为坝津;大埔、岭美合为岭下;苏吴、四乡合为四新;吴厝并入大丘;西山并入西徐;翁厝并入温东;四村并入苏塘。
  北高公社:九仙、院后合为坑园;岐山、东乡合为东风;坊庄并入北高;渡岭并入福岭;过沟并入山前,汀红、江边并入汀峰。
  东峤公社:万兴、东蔡合为东风;珠峰、珠仙合为先锋;湖柄、汀塘合为红湖;下房改立新;赤岐改赤卫;凌烟改东升。
  忠门公社:何坑改何山;东吴改梯吴。
  南日公社:双岛析为罗盘、赤山。
  1980年12月,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和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城厢、涵江2个镇人民政府和24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全县普查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更改的部分地名。生产大队名称基本不变,仅有个别生产大队分开或合并。全县共辖2镇,15个居委会;24个人民公社,588个生产大队。
  1983年撤销莆田地区、设立莆田市。1984年划出城厢镇、城郊公社,建立城厢区,划出涵江镇、涵江公社建立涵江区,2区直属莆田市管辖。
  1984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体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县、乡(镇)、村(街)三级建制。24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同年11月,黄石、笏石改为镇建制。1985年5月,江口、梧塘、华亭3乡改为镇建制。1986年12月,西天尾、埭头2乡改为镇建制。1988年10月,白沙、灵川、忠门3乡改为镇建制,东庄乡改为秀屿镇。
  至1990年12月,莆田县辖11镇、11乡、13居委会、488村委会。行政区划如下。
  西天尾镇,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东星(居)、龙山、吴江、北大、洞湖、后卓、溪白、澄渚、碗洋、后黄、三山、渭阳、后埔、林山、象峰、下垞、林峰。
  梧塘镇,辖2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西庄(居)、东福(居)、西林、枫林、梧梓、东南、松东、漏头、溪游、霞楼、九峰、松西、沁后、新丰、前东坡、后东坡。
  江口镇,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江口(居)、新前、海星、新墩、李厝、前面、五星、东楼、西刘、石东、石西、丰美、丰山、厚峰、坂梁、刘庄、囊山、院里、石狮、园顶、园下、顶坡、上后、莆江、大东、东大、官庄。
  黄石镇,辖1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黄石(居)、沙坂、水南、登瀛、井后、和平、横塘、七境、瑶台、风山、定庄、沙堤、天马、惠上、惠下、屏山、斗南、东山、东源、东埭、金山、徐厝、东甲、遮浪、海滨、江东、华东、华中、华堤、桥兜、下埭、下江头、西利、西洪、清中、清后、清前。
  渠桥乡,辖28个村委会:下坂、善乡、东郊、锦墩、渠桥、宝胜、青垞、沟口、下横山、郑坂、南梧塘、东坝、溪东、白埕、港利、新度、洋埕、樟桥、厝柄、蒲圾、沟尾、龙头、大坂、桂林、东埔余、凌厝、港西、东宋。
  华亭镇,辖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华亭(居)、后山、圳头、前黄、西湖、油潭、走马亭、涧口、后塘、湖头、埔柳、前柳、隆兴、五云、濑厝、宫利、长岭、郊溪、郊尾、西许、万坂、园头、南湖、濑溪、顶垞、兴沙、坪坂、后枫、云峰、霞皋、西沙、后角、郑庄、樟塘、山牌。
  常太乡,辖28个村委会:松峰、利车、照车、东青、东太、山门、汀洋、常太、九坑、洋边、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山坑、长基、岭下、南川。
  萩芦乡,辖20个村委会:洪里、崇福、双亭、南下、利东、深固、樟洋、水办、潭井、崇圣、晏井、友谊、林美、官林、梅洋、崇联、洪南、东张、萩芦、枫山。
  白沙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白沙(居)、坪盘、澳柄、澳东、龙东、龙西、东泉、狮亭、田厝、广山、宝阳、洋顶、长兴。
  庄边乡,辖22个村委会:薸湖、黄洋、凤漈、利坑、黄龙、泮洋、■洋、西音、溪西、赤溪、岫山、前埔、庄边、岐山、山溪、大汾、松岭、百俊、上院、吉云、走墘、尚书桥。
  新县乡,辖15个村委会:新县、文笔、张洋、广宫、■溪、墘顶、大贤、大所、白鹤、上茅、仙安、白云、外坑、泗洋、洋林。
  大洋乡,辖18个村委会:昆山、满长、霞洋、孝池、瑞云、瑶山、莲峰、院埔、南岭、杏山、崇兴、大洋、板洋、可山、车口、琼峰、坝头、兔洋。
  笏石镇,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笏石(居)、顶社、四新、大丘、北埔、篁山、濑宅、岐厝、刘厝、岭美、丙仑、东华、梅山、松林、炮厝、西徐、珠坑、西田、下郑、度田、秀山、苏塘、温东、来塘、杨林、坝津、四村。
  灵川镇,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何寨(居)、云庄、太湖、蔡亭、蔡厝、下尾、东进、东海、西墩、青山、西黄、坪洋、东沙、桂山、大埔、硋灶、利角、柯朱、东朱、径里、海头、西厝、榜头、山门里。
  北高乡,辖23个村委会:岱峰、东皋、竹庄、坑园、福岭、前亭、埕头、江边、山前、北高、高峰、美澜、高洋、吴城、汀峰、渡岭、冲沁、栏山、东风、埕前、汀江、院后、呈山。
  东峤乡,辖22个村委会:珠川、凌烟、梁厝、东兴、前沁、先锋、上塘、赤岐、百叶、田柄、许、汀塘、湖柄、魏厝、珠江、东峤、铁炉、霞屿、下房、渚林、前江、田庄。
  埭头镇,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埭头(居)、英田、温李、潘宅、湖东、黄瓜、翁厝、汀岐、赤石、汀港、后温、石塔、鹅头、武盛、后郑、筶杯、石城、黄岐、东林、田边、淇沪、高林、樟林。
  秀屿镇,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营边(居)、锦山、莆头,石前。栖梧、塘边、大象、马厂、双石、东红、后江、苏田、厝头、苏厝、东庄、石码、杜边、前沄、白山、堤头、东沁、西温。
  忠门镇,辖2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忠门(居)、王厝(居)、何山、洋埭、联星、东埔、坂尾、沁头、岱前、乌垞、塔林、度下、前康、山柄、港里、岳秀、琼山、前湄头、前范、东坑、山亭、西山、双髻山、东仙、莆禧、西前、蒋山、砺山、文甲、安柄、东店、月埔、霞塘、柳厝、后坑、西园、梯吴、东潘、西埔、■屿、利山。
  平海乡,辖15个村委会:平海、江堤、西柯、石塘、山星、东美、石井、嵌头、上店、上林、卓东、北峤、赤坡、溪边、东湖。
  南日乡,辖17个村委会:海山、沙洋、浮叶、山初、云万、万峰、石盘、港南、东岱、鳌屿、罗盘、西高、岩下、赤山、小日、三墩、后叶。
  湄洲乡,辖11个村委会:宫下、高朱、东蔡、莲池、寨下、西亭、汕尾、北埭、港楼、后巷、下山。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